肺癌防治要趁早
12月初,在確診肺癌的8個月后,前中國女足國腳張歐影去世,年僅43歲。
2018年國家癌癥中心公布的癌情報告顯示,肺癌位居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第一位,每年新發病例約78.1萬。為何肺癌一被發現就是晚期?是否有預防手段?治療狀況如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韓春。
早期肺癌發現多靠體檢
韓春介紹,有的肺癌分型確實進展迅速,“腫瘤如果長得靠近呼吸道,患者可能有刺激性干咳、痰中帶血的癥狀;如果病灶侵犯胸膜,可能會胸痛;如果靠近肺部外周帶,則癥狀不明顯。”很多患者之所以在晚期才被發現,主要是因為肺癌早期癥狀隱匿,需借助專業檢查才能發現。很多肺癌早期患者是在體檢中被發現的,因此推薦公眾定期體檢,接受腫瘤標記物以及肺部CT檢查。
“肺部CT優于胸片。”她強調,二者的輻射劑量相近,但肺部CT能發現直徑5毫米以下的結節,更有利于肺癌早期的診治。
體檢者如果發現腫瘤標記物指標升高,也不必過分恐慌。“標記物只提供預警信息,并不代表患病。”韓春補充道,如果數值單次偏高,推薦兩周內復查;如果數值呈波動趨勢,需進行觀察;如果持續升高,則需進行全面檢查。
韓春特別提醒,吸煙、大氣污染、高粉塵作業和家族遺傳等因素會推升肺癌的發病率。“肺癌中的鱗癌、腺癌和吸煙有關,接觸二手煙的人群比普通人群的肺癌發病率要高25%左右。”她說,40歲~60歲的相關人群“要篩查更勤一些”。她建議公眾少吸煙、少接觸二手煙、在空氣污染的環境中戴口罩,這有助于減少急性呼吸道疾病發病,并預防長期危害。
確診患者要有治療信心
韓春告訴記者,一旦肺癌患者被確診,醫院會首先確定病理分型,如果是非小細胞肺癌(尤其是腺癌),會進一步檢測驅動基因,再決定治療方案。如果患者沒有敏感突變,多采用化療方案;只要有合適的靶點,就首選小分子靶向藥物治療。
針對肺癌的常見靶點,目前都有成熟的靶向藥物,相關的耐藥研究也在推進。韓春介紹,靶向藥物的中位耐藥時間通常是一年。出現耐藥后,醫院推薦患者做二次活檢,明確耐藥原因及耐藥是否會引發新的基因突變,再對癥施治。以EGFR靶點為例,很多患者在靶點藥物耐藥后可以檢查出T790M突變,正是這個突變導致耐藥,對這部分患者,也有對應的靶向藥物可用。
據韓春介紹,隨著治療手段的進步,肺癌患者的生存狀況得到明顯改善。“2000年初,肺癌晚期患者如果接受化療治療,中位生存時間也就是一年多;但現在通過化療藥物、靶向藥物甚至細胞免疫治療,患者總生存期大大延長,我們也能看到生命延長了三四年的患者。”
近年來,抗癌藥進入醫保,肺癌患者因此獲益。韓春以厄洛替尼為例,算了一筆賬:一盒厄洛替尼進醫保前要將近3500元,進入醫保后價格在1300元左右,醫保還能再報銷70%~90%,患者每盒藥的自費費用下降到幾百塊錢,經濟負擔大大減輕。
記者看到醫院腫瘤大樓一樓有很多受試者招募廣告。韓春說,很多新藥正在研發中,新的治療手段也走向成熟,患者要對疾病治療有信心。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