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14種用途、5大用藥誤區和用藥注意!
阿司匹林最先來源于柳樹皮,在19世紀末開始人工合成。它還成就過一個諾貝爾獎。誕生一百多年來,最先用于解熱鎮痛藥,后來科學家對其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用途,小到解熱鎮痛,大到預防腫瘤。所以有人給它一頂江湖帽子——“神藥”。為預防各種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發生,臨床上有許多中老年人都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ASA)。
目前,公認低劑量阿司匹林(ASA)(75~325 mg/d)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起到預防各種缺血性心腦血管病的作用。但隨著低劑量ASA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且多為長期服用,甚至終生應用,ASA不良反應亦較常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阿司匹林的14種用途
鎮痛作用
主要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覺對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敏感的物質(如緩激肽、組胺)的合成,屬于外周性鎮痛藥。但也不能排除中樞鎮痛的可能性。對慢性鈍痛有效,而對急性銳痛和劇痛無效。
解熱作用
可使發熱病人體溫下降,但是對正常體溫無影響,可能通過作用于下視丘體溫調節中樞引起外周血管擴張,皮膚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熱增加而起解熱作用,此種中樞性作用可能與前列腺素在下視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關。
抗炎、抗風濕
其抗炎作用機制尚不太清楚,可能由于其作用于炎癥組織,通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應的物質(如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關于其抗風濕,主要是因為它具有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過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環氧酶、從而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用于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兒應用阿斯匹林,目的是減少炎癥反應和預防血管內血栓的形成。
用于糖尿病
阿司匹林可能有促進內原性胰島素分泌及肝糖元合成,抑制腸道對糖的吸收和促進組織對糖的攝取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
用于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
據研究發現,經常服用阿斯匹林的老年人患老年癡呆和認知障礙的危險性明顯降低。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減少老年癡呆癥惡化。這是因為阿司匹林具有增強腦血流量,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降低胃腸道惡性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
研究表明,PGE2與腫瘤發生發展及轉移關系極為密切,隨腫瘤生長其水平逐漸增高,阿司匹林能降低PGE2水平,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腫瘤組織合成TXA2增加,阿司匹林對防止腫瘤病人的高凝狀態顯然有意義,且有抗腫瘤轉移作用。阿司匹林治療5年或以上:胃腸道癌癥20年死亡風險降低35%。
用于男性避孕
人精液中含13種PG,總量達300mg/ml有利于精子的運行和受孕,阿司匹林可使精液中PG濃度降低,導致精液中出現較多畸形精子,運行不暢而起到降低受孕的概率。
降低耳毒性抗生素對聽力損害
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在使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時,合用阿司匹林會減少聽力損害的發生。氨基糖甙類抗生素進入人體后,與體內鐵元素結合形成自由基,自由基它能損傷毛細胞。毛細胞一旦受損,內耳就會喪失探測聲音的功能,從而造成永久性聽力喪失。阿司匹林被分解為水楊酸鹽,它能阻止自由基的形成,從而減少抗生素所致耳聾的發生。
治療膽道蛔蟲
口服吸收后,自膽汁排泄,使膽道環境改變,蛔蟲厭酸而退出膽道。
先兆子癇
先兆子癇患者胎盤組織和血小板比正常妊娠者全盛顯著增多的TXA2,而胎盤,臍帶PGI2及尿中排出PGI2代謝物則減少,正常的PGI2/TXA2平衡被破壞。因此用小劑量APC恢復此平衡,可望預防或治療該病。
女性不孕和習慣性流產
阿司匹林可抑制PG合成,可用于治療由于PG增高所至的習慣性流產和不孕癥,因為體內PG增高可促進輸卵管蠕動加強,破壞受精卵與子宮內膜的同步作用,增加了子宮收縮力,使卵巢黃體分泌孕酮降低而影響受精卵的著床。
老年性白內障
英《醫學新聞》第244卷第23期報道:在芝加哥美國眼科科學院召開的會議上,耶魯大學附屬醫學院的眼科學教授戈特勒研究發現阿司匹林對老年性白內障的病程發展可能有一些延緩的作用。可使本病形成推遲10年,可減少45%或更多的患者免于手術。其確切抑制機制臨床應用等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有研究認為白內障患者血漿中色氨酸含量增高致晶體中醛糖還原糖活性增高,而阿司匹林不僅可抑制醛糖還原酶活性,還可降低血漿中色氨酸的含量,故認為阿司匹林至少可減緩白內障的發生。
上面說了阿司匹林這么多用途,其實關于它的新用途研究還有很多。但是目前臨床上主要還是用來抗血小板聚集,其次解熱、鎮痛,還有用于川崎病等。其它有些功能還處于研究階段,還沒有大范圍用于臨床。
服用阿司匹林5大誤區
服用阿司匹林,你是否經過專業醫生的風險評估?
如果未經過專業醫生的評估,不可經常服用阿司匹林。心臟病或卒中風險取決于已知和未知的多種因素。如果醫生對患者心臟病和卒中風險評估不準,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和卒中就不一定恰當。
當然如果停用,也不能隨意停用,也需經過專業評估。
服用阿司匹林病史,你隱瞞了嗎?
當你因其它疾病就診時,你應該向醫生說明。因為它與其它藥物有相互作用,更常見的是如果這段時間要接受其它手術,你應該知道手術的額外風險。
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會使手術出血風險加大。平診手術,醫生會建議患者在手術、檢查或拔牙前至少5天停止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急診手術,則需再次評估手術必要時間。
阿司匹林并非靈丹妙藥
阿司匹林與青霉素、安定一起被認為是醫藥史上三大經典杰作。阿司匹林在疾病健康領域的作用很大,包括退熱、解痛、抗癌,因此有時其作用會被夸大。但阿司匹林并非靈丹妙藥,并非萬能藥物。
在心臟病和卒中預防方面,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服用阿司匹林更重要,而不是單純服用阿司匹林后就可以高枕無憂,免于心腦血管病了。
也有人將它當作降脂藥物使用,誤認為是他汀類降脂藥。
阿司匹林是床頭救命三寶之一?真有這么神奇嗎?
心肌梗死發作時,阿司匹林可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對延緩疾病發展有一定作用。對心肌梗死急救時,服用阿司匹林可使死亡率下降20%~30%。
歐洲的胸痛指南中建議,懷疑心肌梗死患者患者應立即呼叫急救,同時服用阿司匹林。但非專業人士對心臟病缺乏鑒別知識,消化道疾病或主動脈夾層情況服用阿司匹林反而有害,建議懷疑心臟病發作時首先呼叫急救,在急救專業人員指導下用藥。
急救時,劑量不能太小應達到300mg,應嚼碎服用,吸收迅速盡快發揮藥效。
與其它藥物合用,要慎重
1. 阿司匹林與維生素B1同服,會增加患者的胃腸道反應;
2.阿司匹林與抗凝藥中的雙香豆素合用,易致患者出血;
3. 與降糖藥D860同用,易致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
4. 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合用,易誘發潰瘍;
5. 與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強其毒性;
6.與利尿劑同用,容易造成患者水楊酸中毒。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項
服用適宜的劑量,選擇正確的服藥時間
經大量資料的綜合分析認為,預防應用ASA的劑量,每日50~100mg(大多推薦每日75mg)長期服用最為適宜。這樣既可達到最佳的預防作用,又可使藥物的毒性反應減到最少。
阿司匹林應該早晨還是晚上服用?關于這個問題目前尚有爭議,到底是晚上還是早晨服藥各執一詞。有人根據夜里2時到上午10時之間血小板更活躍,也是心血管病高發時段,認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發現,早晨服用夜間血中前列環素水平更高對預防夜間心血管病發作更有效,提出應早晨服藥。
其實,在哪個時間段服藥并不重要,只要長期堅持服用阿司匹林就能獲得持續的血小板凝聚抑制效果。
從藥效來講,目前專家們的共識是: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持續性的,早晚沒有多大區別,關鍵是堅持。
避免與其他抗血栓藥或致消化性潰瘍藥合用
阿司匹林還會與布洛芬和萘普生等非甾體抗炎藥(NSAIDS)、華法林等血液稀釋藥物以及氯吡格雷(波立維)或噻氯匹定(抵克立得)等抗血小板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應嚴格按照醫囑服藥。
選用合適的ASA劑型
目前在臨床上對長期服用低劑量ASA預防缺血性心腦血管病,均應用腸溶衣型或緩釋型ASA,這樣可減低對胃粘膜的局部直接損傷作用。
重視服藥者的病史
目前一致認為,過去有消化道潰瘍或出血史者,尤其是過去服用非載體抗炎藥(NSAID)或阿司匹林(ASA)時曾發生過類似病史者,這些患者屬服用ASA易發生消化道出血的高危人,應慎用和禁用。
服藥前和服藥期間進行檢查
在用藥前最好先查血,如紅細胞、血小板、出凝血時間,期間如患者有上腹不適,應及時檢查或停藥。
做過支架的患者該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在臨床上經常遇到因冠心病做過支架的患者服用雙聯抗血小板藥物12個月后,停了阿司匹林服用氯吡格雷。這是不正確的,目前研究證實,氯吡格雷不能替代阿司匹林用于二級預防。
正確的做法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雙聯抗血小板藥物12個月后,停用氯吡格雷,單服阿司匹林。如果患者不能耐受阿司匹林或者阿司匹林過敏,可以用氯吡格雷替代阿司匹林。
內容來源:腦血管病預防與治療、醫學之聲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