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40年】所有智慧和力量,都獻給藥品質量
2005年3月8日,華藥檢驗人員在對產品質量進行檢驗。
2018年10月24日,王欣明在華藥北元分廠檢查半成品質量。周克禹 攝
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遍布神州大地,留在每個人和每個家庭的記憶里。
1970年,我的母親畢業后被分配到華北制藥廠(以下簡稱華藥),至退休一直負責藥品生產技術工作;29年后,1999年,我大學畢業后也進入華藥工作,至今已是第19個年頭。19年間,我由一名生產技術人員轉變為一名質量管理人員,成為華藥北元分廠第一任質量保證部部長。改革開放40年,我和母親在平凡的崗位上共同感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也共同見證并參與了中國醫藥工業的發展與變革。
質量沒有捷徑
從小我就生活在“華藥圈兒”里,每天見到的聽到的,盡是華藥人和關于華藥的事兒。小時候,我總能在大院里見到大家熱情地與母親打招呼。小小的我覺得,大家對母親這么尊重,她的工作一定很不錯。
因為藥品生產過程中經常遇到各種問題,需要馬上處理和解決,因此,在我童年記憶里,下班時間,母親總是會被臨時叫到單位加班。只要有單位的人來敲家門,母親就第一時間換上衣服直奔單位。敬業的母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我暗下決心:等我長大參加工作,也要成為像母親一樣對工作認真負責的人。
1999年,藥學專業畢業的我也進入華藥,從事了與母親同樣的生產技術工作。同一年,國家藥品監管部門頒布并實施1998年版藥品GMP。初到工作崗位,面對新的生產標準,經驗不足的我遇到問題總會茫然不知所措。母親總會在一旁耐心講解,并用老一代華藥人的工作經歷啟發我。其中,一個關于生產車間滅菌的例子讓我至今記憶猶新,從中受益良多。
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推行藥品GMP標準,華藥也積極引入藥品GMP管理理念,老一代華藥人將這種理念運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當中。一次生產過程中,華藥生產技術人員發現部分產品存在染菌問題,他們立即組織分析排查。然而,與現在相比,當時華藥車間的生產條件還很簡陋,這種情況下,要盡快找到最易染菌環節,避免染菌問題再次發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沒有捷徑,就是逐點逐環節排查。”母親告訴我,生產技術人員想盡辦法找原因,找不到決不罷休。于是,他們在人員、設備、原材料、生產工藝、生產環境五大元素中逐個排查,比如對每個時間段的產品進行抽檢,或者通過模擬實驗方法倒查原材料……最終,技術人員發現,問題出在空調設備上。客觀條件有限,人的智慧無限。技術人員想到可以利用甲醛進行消毒。于是,他們與鉗工一起制作甲醛加熱罐,與生產車間通聯,利用循環風將甲醛揮發物充斥到車間和空調風管當中,以起到滅菌作用,同時利用氨水中和產生的甲醛結晶。更為周全的是,在這一切工作之前,技術人員通過車間的空間計算出甲醛和氨水的精確使用量,這樣既能保證起到滅菌消毒作用,又不殘留甲醛結晶。經過嘗試和檢測,技術人員發現這種方式的確起到了很好的滅菌效果,在無菌灌裝技術尚未普及的當時,可以保證生產環境在較長時間內符合無菌產品生產條件。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藥品質量保障能力越來越強,但在當時那樣簡陋的條件下,老一代華藥人視質量如生命,找不出問題根源決不罷休的執著精神,讓我這個“聽眾”有了很深的觸動。以至于我在后來從事質量管理工作時,也始終將質量放在第一位。
向國際標準靠攏
2000年以前,我國制藥企業中的質量保證(QA)職能大多歸屬生產部門,而質量監測部門僅負責產品的質量檢驗,這與世界先進質量管理體系標準要求不一致。為提升自身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準認證要求,華藥北元分廠于2007年成立質量保證部,我有幸成為該廠第一任質量保證部部長。
雖然質量保證職能從生產部門分離出來,但我始終認為,質量是生產出來的。有了質量保證部并不意味著生產部門就可以放松對質量的把控。那么,質量保證部的職能是什么?它與生產部門的分工何在?如何厘清二者的界限、平衡二者的關系?
在我看來,質量保證部扮演了“勒韁繩”的角色,并非拖后腿,是為確保企業向優質方向發展不跑偏,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因此,質量保證部必須了解和掌握生產技術人員質量職責落實情況,監督其是否按照規程組織生產,監督預防和糾正措施的有效實施。為此,我們要求QA人員嚴格監督產品生產全過程,一旦發現質量風險必須及時指出。同時,要求生產部門進行偏差分析,提出整改方案,QA人員需協助其判斷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如果方案可以達到消除風險隱患的目的,才能對其生產“放行”。否則,將無條件停止作業。
把牢了質量關口,華藥更加努力對標國際先進標準,積極開展國際認證。截至目前,華藥41個產品通過了美國FDA、歐盟COS等國際高端認證,為企業長遠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活躍的質量審計官
2011年,我國新修訂藥品GMP正式實施,對藥品生產全過程質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為了充分發揮質量管理作用,完善企業內部質量管理體系,2012年,華藥組織成立了一支質量審計官團隊,我成為這支隊伍的總指揮。質量審計官團隊在企業內部扮演藥品質量監管的角色,開展質量審計和關鍵集采物料供應商審計。我們的團隊也建立起相應的審計官團隊管理、內部審計及供應商審計等管理制度。
作為質量審計官,必須有能力對各分公司的生產情況作出正確評價。因此,質量審計官隊伍是從各分公司中選拔的優秀員工組成的。在人員分配上,我們將具備不同優勢的員工合理搭配,便于發揮不同類型審計官的特長。
這支團隊成立6年來,一直活躍在藥品生產一線,查問題、找風險、促改進。質量審計已成為華藥質量管理利器之一,內部監督檢查、“飛行檢查”的常態化也促進了企業質量管理總體水平的提高,為降低藥品安全風險、確保藥品質量做出了貢獻。
時光飛逝,30年持續推行藥品GMP,我國制藥行業整體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在與國際高端標準看齊過程中,質量文化概念也逐步深入人心。而我也從最初在基層單位負責生產,到現在承擔集團質量管理事務;從最初側重質量細節,到現在注重謀劃企業宏觀質量管理體系建設。這么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我對藥品質量管理有了更深的認識:制藥企業需要從研發、產品、技術、流通、安全性評價等方面全方位培養質量意識,并逐步介入到思想建設、管理理論建設等方面,形成質量文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全面完善的質量體系架構。只有這樣,各職能部門才能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形成合力。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也是華藥投產60年。我和母親作為兩代華藥人,能夠親身參與企業改革發展,感受中國制藥企業的進步成長,感到很榮幸。藥品質量永遠第一。為了精細的態度、精益的品格、精誠的追求,我愿意貢獻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作者單位:華北制藥集團)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為40年改革開放點贊
40年的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改革開放符合民心民意、順應時代潮流,這是黨和人民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2019-02-15 09:51喜看改革開放40年巨大成就
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詩篇,闖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跨越式發展道路,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發展奇跡。 2019-02-14 17:28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