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藥檢院努力構建國際一流實驗室
近日,深圳市藥品檢驗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市藥檢院)與香港科技大學等合作開展的“基于液質聯用法的頭發驗毒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推廣應用”項目獲第十三屆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據了解,該項目率先在國內突破了血液和尿液等傳統檢材的局限性,創新建立了基于頭發檢測的查毒驗毒高效關鍵技術體系,實現了對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質等三代毒品的同時覆蓋檢測,促推頭發正式成為國家法定認可的生物檢材;促推氯胺酮的截斷值在國際上作出有效定義,被歐盟納入判斷濫用氯胺酮的標準指引。
深圳市藥檢院院長魯藝表示,深圳市藥檢院圍繞藥物分析前沿技術、質量標準、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創新藥物相關研究四大核心研究方向,努力構建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實驗室,助力科學監管。
深港合作填補空白
近年來,藥物濫用和吸毒問題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依托2011年深港創新圈合作研發項目,深圳市藥檢院牽頭,聯合香港科技大學、深圳市公安局強制隔離戒毒所,首次建立頭發檢測藥物濫用技術服務平臺,針對基于頭發檢測的查毒、驗毒高效關鍵技術體系展開了近10年的研究,在毒物分析及鑒定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的技術創新,對全國驗毒、戒毒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確認吸毒者的主要檢材有尿液、血液、唾液等,但深圳市藥檢院為什么會想到用頭發作為檢測樣本呢?
“血液、尿液存在取樣困難或侵犯隱私的問題,且毒品在尿液中易代謝,檢測時限短,容易受服用其他藥物影響而出現假陰性結果等問題。”深圳市藥檢院分析測試研究室主任殷果表示,頭發作為檢材有很多優勢,如采集方便、安全、易保存和被接受。同時,根據頭發生長速率,可準確記錄至少12個月前的吸毒行為,更利于追溯被檢測者的吸毒史。
深圳市藥檢院副院長王鐵杰表示,頭發檢測技術采用的是液相色譜-質譜多反應監測(MRM)檢測方法,與氣相色譜-質譜法比較,樣品前處理簡單,無須衍生化;靈敏度提高10倍,可對相對于血液、尿液含毒量更低的頭發樣品進行準確檢測;樣品用量少,只需2mg~3mg即可;結合芯片技術建立的液相色譜-流體芯片-質譜聯用法,靈敏度可提高100倍,檢測線為pg/mL,檢測時間更短,結果更精確。
據介紹,該平臺可同時檢測涵蓋傳統毒品、合成毒品及新精神活性物質三代毒品共29種及其代謝物,并可靈活擴充100余種毒品種類。深圳市藥檢院還制定了從取樣、前處理、檢測、報告全過程的19項標準操作規程和1套頭發樣品采集視頻教程,在全國推廣使用。2007年至今,先后為公安部門、社會康復機構、學校等20余家單位檢測頭發樣本超50000份,提供了準確權威的查毒驗毒數據。
快速篩查非法添加
2012年,深圳市藥檢院保化室的邱穎姮在一次國家保健食品專項檢驗任務中,發現2批次不同廠家生產的減肥類保健食品中含有同一未知成分。她立即使用該院自主研發的非法添加數字化識別系統進行篩查,結果顯示,樣品中含有與西布曲明母核結構來源一致的特征碎片離子。
經過進一步解析,最終確認該成分為西布曲明衍生物。鑒于國內外各大數據庫均未能檢索到該成分,屬首次發現,遂根據結構特點將其命名為N-苯甲酰西布曲明。
“我們立即開展檢測方法的研制,并第一時間將相關材料報送至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為阻止不合格產品在市場流通爭取了時間。”據邱穎姮介紹,N-苯甲酰西布曲明對照品目前已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制成功,供檢驗機構在日常檢驗中使用。
早在2010年,非法添加數字化識別系統就在深圳市藥檢院保化室建立并投入使用。該系統利用計算機軟件將采集到的樣品信息與數據庫的信息進行數字化匹配,能夠同時對法定檢測標準范圍內的成分和標準外的可能添加成分進行篩查,并可將篩查鑒定成分的范圍從數千種縮小至幾種,從樣品前處理到出具篩查報告只需15分鐘。
近年來,層出不窮的藥物結構衍生物被違法添加到保健食品中。深圳市藥檢院圍繞非法添加數字化識別系統,組織學科團隊開展技術攻關,通過對藥物質譜裂解規律的研究,推導出源于其母核的特征碎片離子,并作為篩查參數加入到該系統中,不僅能篩查出添加的藥物,還能識別出藥物經過結構修飾后所產生的衍生物,成功地從傳統的已知物靶向篩查轉為“非目標”篩查,進一步擴大了篩查范圍,降低了假陰性率。目前,該系統可對保健食品中減肥類等5大類共500種成分以及化妝品中抗生素類、激素類等4大類共210種成分進行快速篩查,且已在保健食品、化妝品中發現了20余種新型非法添加成分。
“我們根據檢驗工作中發現的新情況對數據庫進行實時更新。”深圳市藥檢院副院長王曉煒表示,在此研究基礎上,深圳市藥檢院聯合香港科技大學順利完成《中成藥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學物質檢測技術平臺與信息檢索平臺的開發》科研項目,并獲得2015年深圳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智慧藥檢提升效能
據介紹,2007年,深圳市藥檢院在全國藥檢系統率先開發并啟用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在此基礎上先后投資2000余萬元用于信息化建設。經過近11年的發展,打造出集實驗室信息管理、行政、資產管理、數據分析、對外服務五大信息平臺為一體的“深圳智慧藥檢”。
而作為五大信息平臺之一的LIMS,不僅實現了檢品從受理到報告發放全流程的電子化管理,還建有人員技術檔案、儀器設備、標準物質管理、試劑試藥管理、色譜柱、滴定液等30余個功能模塊,全面覆蓋了IS0/IEC17025實驗室管理體系等25個要素,并將其有機融入系統,實現對人、機、料、法、測全面資源電子化管理,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實驗室數據可靠性管理。
“在網上填了單子之后,客戶把樣品拿過來就可以受理了。”該院業務科工作人員馬閩粵說。
深圳市藥檢院副院長徐良指出,深圳市藥檢院是第一批開發并使用LIMS的藥檢機構、第一家正式使用LIMS的醫療器械檢測機構,整個系統建設注重可塑性和靈活性。作為業務管理的核心系統,可進行動態提醒、動態監控、規范原始記錄的書寫、數據查詢等,滿足檢驗工作溯源性要求,啟用至今共發出報告9萬余份。
徐良表示,未來10年,深圳市藥檢院將掀起第二次信息化浪潮,以數據完整性為核心,以數據分析為驅動,以信息安全為保障,迎接“智慧藥檢”新時代的到來。(記者 蔣紅瑜)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