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讓監管跑在風險前 貴州“智慧監管”賦能食品安全治理
中國醫藥報 記者 蒙水 通訊員 李中遠 報道 “我聽懂了,貴州發展大數據確實有道理。”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貴陽考察調研時,了解到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和實際應用情況后,對當地干部如是說。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發展,貴州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食品安全云”,得到了科技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國家認監委等部門的高度重視。如今,貴州省食品安全大數據發展取得了哪些實效?貴州省食藥監管系統對大數據發展都做了哪些積極探索?讓我們一起見證貴州省食藥監管系統大數據的實踐與發展。
大數據產業是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智慧監管,是大數據時代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是轉變監管方式、創新監管手段、提升監管效能的必要途徑。立足于推動食品安全監管,貴州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以貴陽市為重點推進區域,以貴陽區域內人口相對集中、域內建有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信息化推進基礎較為堅實的觀山湖區和南明區食藥監管部門作為食品流通“大數據+監管”試點單位,在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食品安全上取得積極成效。貴陽市試點建設以“兩核多功能”為基礎的“數據鐵籠”智慧監管平臺,打造網絡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監管模式,試點建設亮點凸顯。
為5月10日,在高級研修學院舉辦的培訓會議現場教學環節上,學員們參觀貴州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食品安全云專區。
貴州托起“食品安全云”
貴州省大力推進大數據產業,明確把“食品安全云”作為重點領域應用示范工程之一,以“食品安全云”工程為重要平臺和抓手,調動各個方面的有利因素,從過去單純依靠監管部門執法管理,轉變為加強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促進了食品行業的發展,帶動了食品檢測、信息化等相關產業鏈拓展。
按照貴州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食藥監管部門關于推進食品安全大數據建設的有關要求,貴州省食藥監局作為“食品安全云”工程“云長”單位,會同貴州省分析測試研究院打造“食品安全云”工程,推動食品安全智慧監管縱深發展。貴州省食藥監局局長宋宇峰表示:“‘食品安全云’工程是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的重點信息化工程,已經在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和社會共治中發揮威力。”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貴州省食藥監管局科技與監測處處長安志表示,“食品安全云”智慧管理助力食品安全,切實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同時,緩解了基層執法力量不足問題,實現傳統監管模式向智慧監管模式的變革。另外,有效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通過大數據的多元化采集、主題化匯聚、知識化分析、智慧化利用,從中分析研判存在的風險,變事后補救為事前預防。
通過“食品安全云”工程,可以實現食品質量追溯和標識的數據化、信息化,以大數據分析手段,幫助政府部門預測食品安全敏感信息,及時發現周期性、趨勢性食品安全重點問題,實現精準化管理。貴陽市食藥監局科技與監測處處長崔靜表示,“食品安全云”大數據全鏈條溯源,主要針對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等領域,把“食品安全云”搭載到“數據鐵籠”中。這是一個實現數據共享、融合的過程,有關食品的所有環節都匯聚到“數據鐵籠”上,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
食品安全與營養(貴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陶光燦認為,推動“大數據+互聯網+食品安全”,與企業信息系統進行實時對接,能夠幫助企業主動防范風險、建設品牌形象,也能推進監管部門公平、公正、公開執法。
據了解,2017年,貴州省“食品安全云”工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17年12月,“食品安全云”平臺共積累數據2.87億條,其中,企業信息1780萬條,檢測數據15003萬條,監管數據2194萬條,標準法規知識數據423萬條,輿情數據9301萬條。
圖為貴陽市“數據鐵籠”應用系統數據分析平臺顯示的頁面。
“數據鐵籠”提升監管效能
把權力關進“數據的籠子”,對個體描述全面和深刻,對權力制約科學和具體——這是貴陽市食藥監局打造的“數據鐵籠”服務平臺。平臺功能強大:每名監管工作人員上班是否打卡、行政執法過程中做得怎么樣,都會一一留痕。如今,貴陽市正在探索“大數據+監管”治理,實施“食安監”“食安溯”“食安測”三大體系建設,并與“數據鐵籠”融會貫通,提升監管效能。
貴陽市食藥監局“數據鐵籠”項目負責人羅洪海表示,“數據鐵籠”通過數據融合分析,尋找異常,及時發現和控制潛存風險。貴陽市食藥監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數據的聚集、打通和使用,提高了監管效率,“相比以往,日常監管需要攜帶的資料少了,檢查項目多了,檢查時間縮短了。”
觀山湖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左曉云表示,基層收集的數據也會匯聚到“數據鐵籠”服務平臺,讓不規范的食品加工行為從后臺隨時可見。
崔靜認為:“‘數據鐵籠’不只是對公職人員行為的監管,更是對業務規范性、流程規范性的監管。在它的監管下,可以解決執法、監管過程中的隨意性、不規范性、程序缺失等問題。”
“數據還應用在對執法人員的監控分析上,比如行政處罰執法需兩人以上,系統分析會優先推薦適合一同執法的人員。”羅洪海說,風險清單預先在系統設定風險點,比如預先設定的風險點為:未按規定流程辦理審批、行政審批超時、行政相對人未上傳資料、行政審批人員未一次性告知辦理事項、未按自由裁量標準處罰、未及時送達處罰文書的風險等。另外,還有高頻風險、風險預警供查看。
圖②為貴陽市智慧透明廚房監控系統下的一家校園午餐配送公司后廚。
試點試水智慧平臺
大數據時代,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各項工作向智慧平臺遷移,達到監管執法規范化、監督管理移動化、應用操作簡單化、信息安全標準化及監管應急集中化,是各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探索的方向。“目前,我們觀山湖區市場監管局試點建成了全區統一管理的數據交互平臺,重點完善智慧監管的執法、線上監管及信息傳輸等各項功能。”觀山湖區市場監管局信息中心主任陳智宏說。“比如原來食品經營者申領食品經營許可證,都是先發放紙質版的學習考試資料,考核合格后才發證。現在是利用互聯網在辦證審批系統接入企業端口,食品經營者通過端口上線學習或通過APP手機端學習、答題完成考核,最后綜合判定其是否符合食品經營許可證申領標準。”
左曉云告訴記者,該局打造的智慧監管平臺,未來將與貴州省食藥監局“食品安全云”和貴陽市食藥監局“數據鐵籠”信息聯通。平臺自2017年4月份誕生以來,發揮了重要作用,實現了監管底數清(臺賬清晰化)、情況明(執法APP終端實時定位)和企業的互動(實現對重點行業、企業的關鍵信息監控,生產是否規范、環境衛生是否合格等)。據了解,該平臺目前已錄入執法信息3585條、取證照片1968條、違法違規行為175次以及45起食品流通違法案件情況。
據悉,貴州已建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互聯網+”檢驗檢測信息系統、認證追溯系統和大數據平臺“三系統一平臺”的“食品安全云”綜合架構。“食品安全云”落地后,與“數據鐵籠”服務平臺與“食安溯”系統實現了有機交融。在觀山湖區市場監管局打造的“智慧監
管”平臺上,食品流通環節嚴格執行進貨查驗記錄制度,通過索證索票倒逼食品和食用農產品源頭可追溯,并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打造推動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
在觀山湖區會展城星力超市,記者看到,觀山湖區市場監管局設立的“食品安全公眾查詢機”被擺放在超市顯眼位置,市民購物后,可通過機器隨時查詢菜、肉等商品的產地、合格證明等信息。“這運用的是食藥監管部門打造的‘食安溯’系統平臺。商品每天的進貨日期、產地、包裝方式、檢測結果、檢測單位等通過掃描二維碼一目了然。”星力超市負責人李鴻斌介紹說,“超市快檢室儀器的錄入系統連接互聯網,每天及時上傳檢測數據,并自動生成快檢記錄單。”
貴州省食藥監局食品流通監管處處長黃躍剛表示,觀山湖區市場監管局作為試點單位,積極探索運用大數據手段實現監管方式創新,監管人員通過移動執法設備、手機APP等強化監管執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監管效率;同時,通過電子觸摸屏等為市民查詢相關食品安全情況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促進了社會共治。
陳智宏透露,下一步,觀山湖區市場監管局將讓“監管部門-市場主體-消費公眾”三者互動起來,平臺建設重點引入相關人工智能技術,探索針對視頻監控實現生物特征識別,實現機器監管。針對一線執法實現智能掃描、智能填單、智能代理等功能,把基層采集的強大數據庫真正嫁接上“食品安全云”,最終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用。
“智慧監管”實現執法透明
2017年9月,為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相關精神,南明區市場監管局試點建設南明智慧監管平臺。平臺包含食安監管、藥械監管、學習培訓、視頻遠程監管等12個應用工具。
在大數據調度中心和執法人員移動執法端硬件系統相互配合下,平臺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實現對市場監管數據采集、整合、分析、研判、決策、指揮的一體化集中控制,提高了監管效率;同時也實現了大數據政用、商用、民用的一體化和市場監管政務公開工作智能化、數據化,解決了市場監管部門過去執法過程難以全程公開的難題。通過這一平臺,執法人員通過智能手機執法終端,即可在平臺上開展GPS定位的執法監管、安排工作任務、記錄監管情況等,實現監管工作全程數據化、全程留痕跡、全程可追溯、全程可公開。
今年4月初開始試運行以來,南明區執法人員已使用南明智慧監管平臺進行日常監管記錄7300余次。同時,這些監管情況按14個類別分類匯總,通過使用GPS定位、系統時間戳和執法人員自動固化技術,還實現了數據化圖文記錄監管,形成數據化的監管檔案。
據悉,對于市場監管執法中食品安全監管等基層監管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平臺還設置了提醒服務:每天上班以后,執法人員去哪里干、干什么、怎么干,平臺都能提供相應指導。執法人員執法記錄儀、便攜式打印機等設備實時記錄相關的文字材料和執法人員現場采集的監管圖像數據、自動生成的執法時間、GPS定位、執法人員身份,形成一條完整、真實、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監管數據信息鏈。相關信息傳入“云上貴州”貴陽分平臺云庫,實現食品安全監管全數字化。
不僅如此,執法人員日常監管形成的各類食品安全監管記錄,通過平臺還被同時推送至企業名下,形成全區食品安全監管檔案庫。該庫現已存儲全區11000余戶餐飲企業的基礎信息、監管記錄、備案信息和快檢抽檢等各類數據,可以對監管記錄分類檢索、數據統計分析、企業食品安全風險等級分類識別等。
平臺試運行以來,已生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醒信息28115條,有效提高了執法人員日常監管的精準度,減少了工作中的漏項。執法人員已使用平臺進行食品安全專項監管1379次,完成重大活動餐飲服務安全保障,生成保障記錄66條;使用系統完成食品快檢抽檢工作61次;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電子版576份。
據了解,當前貴陽市正在全力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貴陽市食藥監局正傾力打造“兩核多功能”食品安全智慧監管體系。“兩核”即貴州省“食品安全云”和貴陽市食藥監局的“數據鐵籠”,多功能即食安監、食安測、食安溯、網絡訂餐的監管平臺大數據的多功能運用。
(責任編輯:齊桂榕)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