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為鑒 以案為戒——各地食品藥品典型案例集萃
編者按
打擊食品藥品違法行為,嚴厲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有力震懾食品藥品違法犯罪行為,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使命和職責。近日,各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陸續發布了2017年食品藥品典型案例,本版特選擇發布其中部分案例。希望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以這些案件為鑒,合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
北 京
中國醫藥報記者 王曉冬 報道 日前,北京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披露了2017年食品藥品領域典型案例,這是該局自2013年組建以來第一次披露此類案例。
案例一
北京市食品藥品稽查總隊聯合大興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與河北省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公安機關共同查處了河北省兩處無證制售仿冒北京知名品牌汽水的制假窩點,查封瓶蓋155萬個,成品汽水1萬余瓶。
案例二
北京市豐臺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與天津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共同對兩家天津屠宰場進行飛行檢查,追蹤抽檢不合格畜產品的供貨源頭,對5起屠宰場銷售抽檢不合格畜產品案件進行立案調查。
案例三
北京市食品藥品稽查總隊聯合房山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以及公安機關、工商部門,搗毀了5處假酒黑窩點,扣押假冒知名品牌陳釀白酒千余箱,涉案金額達100余萬元。
案例四
北京市食品藥品稽查總隊聯合朝陽、通州、順義、昌平、懷柔區食品藥品稽查大隊,對摸排發現的多個“豬頭肉熟食”黑作坊進行了打擊取締,共查封扣押冷凍豬頭4400余箱。
案例五
針對“線上”銷售假劣食品、藥品等違法行為的高發領域,北京市食品藥品稽查總隊聯合市公安局環食藥旅安保總隊,組織各區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凈網”行動,嚴厲打擊利用網絡平臺銷售假劣食品藥品等違法行為。前期梳理涉嫌通過網絡銷售假劣食品藥品案件線索200余條,并確定了重點打擊品種,鎖定北京區域內37家網店及外省市4條線索作為重點打擊對象。以“打現行、打系列、打團伙、打窩點”為工作原則,分批次開展收網打擊行動,在全市破獲各類食品藥品案件155起,搗毀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及假藥的犯罪窩點34個,查獲假劣食品藥品百余種、1.77萬余盒,貨值金額近百萬元。
海 南
中國醫藥報記者 范南虹 通訊員 唐靜儀 報道 近日,海口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向公眾通報了食品藥品領域典型案例,以震懾食品藥品領域的違法犯罪行為,更好地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案例一
海口沐海人食品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3日生產的鹵制牛肉(五香味),經國家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樣檢測發現為不合格產品。經查,該公司生產的鹵制牛肉(五香味)貨值2380元。監管部門依法沒收150袋不合格產品及違法所得,罰款55000元。
案例二
海口秀英佳味蔬菜加工廠于2017年6月25日生產的香脆銀絲條(蘿卜),經海南省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樣檢測發現,該產品防腐劑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要求,為不合格產品。經查明,該廠2017年6月25日生產的香脆銀絲條(蘿卜)貨值金額800元,違法所得720元。監管部門依據《食品安全法》沒收該工廠違法所得720元,罰款5萬元。
案例三
按照《海南省2017年食品安全抽樣檢測計劃》工作要求,海口市食藥監局依法對海南黎藥堂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生產的益智酒(標示生產日期:2017年6月10日,規格500ml/瓶,酒精度32%vol)進行監督抽檢。經檢驗,該產品酒精度項目檢測值為35.5%vol,執法人員對照發現該產品的內在技術指標與其標簽標注的標準不一致,依法沒收該公司違法所得1032元,罰款1萬元。
案例四
根據投訴舉報線索,海口市食藥監局對海口伊源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托生產的諾麗果酵素原液粉臻純型產品進行調查。經查,該產品標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規定,監管部門依法沒收該公司違法所得600元,罰款5000元。
案例五
海口市食藥監局監管人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海口龍華佳美都麗化妝品店經營的多種進口化妝品外包裝未標注進口化妝品備案號(批準文號),且無法提供這些產品的上級供應商資質、進口批件(備案憑證)、產品檢驗報告等資料。經調查,該店違法經營未經批準和檢驗的進口化妝品,違法所得13181.25元。監管部門依法沒收未經批準和檢驗的進口化妝品81瓶(盒),沒收違法所得13181.25元,罰款39543.75元。
其余兩起典案例包括海南正康藥業有限公司銷售檢驗不合格保健食品源生堂牌魚油軟膠囊案,海南強泰藥業有限公司銷售劣藥羥乙基淀粉130/0.4氯化鈉注射液案,該兩起案件當事企業均已被處罰。
安 徽
日前,安徽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7十大食品藥品代表性案例”。
2017年,安徽省食品藥品稽查衛士快速反應、重拳出擊,打掉了一批違法窩點,有力地震懾了違法犯罪行為,保障了公眾舌尖上的安全。
據安徽省食藥監局副局長宣慶生介紹,去年,全省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共立案查處“三品一械”一般程序行政處罰案件12299件,辦結10930件,移送公安機關涉嫌犯罪案件186件,搗毀食品藥品制假售假窩點3個,吊銷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許可證11家。
案例一
滁州市查處譚某等人制售假藥“冬蟲夏草”案。該案案值近1000萬元,已列為公安部掛牌督辦案件。犯罪嫌疑人譚某因涉嫌生產、銷售假藥罪被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楊某因涉嫌銷售假藥罪被批準逮捕;犯罪嫌疑人陳某因涉嫌銷售假藥罪被刑事拘留后取保候審。
案例二
淮北市張某等人制售有毒有害減肥膠囊案。張某通過網絡從河北、廣東購買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的膠囊,自行設計、包裝后,再通過其開設的網店和微信朋友圈銷售。目前,淮北警方已抓獲犯罪嫌疑人張某等4人,相關材料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中。
案例三
銅陵市查處青島金杜蕾斯貿易有限公司非法生產經營天然膠乳避孕套案。目前,檢察機關已經以生產銷售不符合標準的醫用器材罪、商標侵權罪對犯罪嫌疑人初某、董某提起公訴。
案例四
蚌埠世成商貿有限公司經營無中文標簽食品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依法沒收標簽不符合規定的食品,罰沒款317052元。
案例五
六安市查處阮某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阮某經營的范成良酸菜魚館在菜品中非法添加罌粟殼,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吊銷其《餐飲服務許可證》,法院判處其有期徒刑1年,緩刑2年,并處罰金2萬元,立即停止實施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行為,并在省級以上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案例六
安慶市麥某等人生產經營獸藥殘留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案。麥某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2年,沒收違法所得11萬元,并處罰金22萬元。
案例七
安徽金瑪神大藥房有限公司阜南縣田集店銷售假藥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依法吊銷該店《藥品經營許可證》,企業負責人杜某10年內不得從事藥品經營活動。
案例八
馬鞍山酷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資格審查案。該公司在兩家餐飲單位無《食品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許可證》或《食品流通許可證》的情況下,仍為兩家單位提供平臺服務。公司受到警告,并被處以罰沒款67005.4元。
案例九
蕪湖萬福糧油貿易有限公司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從事生產活動,被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并處罰款。
案例十
合肥市褚某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牛肉案。當事人銷售標注有“ibp”“EXCEL”字樣無中文標簽的牛肉,不能提供有效檢驗檢疫證明、銷售清單,未履行進貨查驗制度。褚某被處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沒收標注“EXCEL”字樣的牛肉2板,罰沒款130184.2元的處罰。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未履行處罰決定,監管部門已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宋珍 楊成松 邢榮勤)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