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 產地加工的下一步
經對《中國藥典》品種常用的400種中藥材分析的結果表明,需要進行產地加工的藥材占70%。南京中醫藥大學原副校長蔡寶昌認為,產地加工不能等同于飲片炮制,其對于保證藥材的質量意義重大。
中藥材進行產地加工有多種原因:
1.多數中藥材含水量高,若不及時產地加工處理,很容易霉爛變質,有效成分亦隨之流失,嚴重影響藥材質量及療效。
2.若不進行產地加工處理,同一品種不同規格、不同等級的藥材難以得到分類,且藥材中雜質含量高。
3.未經產地加工而干燥后的藥材,質地堅硬,塊形較大,難以浸透切片,且浸泡致使有效成分流失,再次切片時容易加工不當或有意摻假,影響質量。
4.有利于中藥材的貯存保管。中藥材常富含糖類、淀粉等營養成分,采收后如果不及時干燥除去水分,就會腐爛、變質;桔梗、黨參等纖維性較強的根莖類藥材,會因為水分排出不及時造成藥材質地松泡,降低藥材質量和商品等級;有些藥材由于細胞壁致密而不容易干燥,通過一定的方法加工處理后,可以加速干燥。
5.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含量。若不進行產地加工處理,一些藥材在貯存保管過程中化學成分間發生相互轉化,從而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6.降低或消除藥物的毒性或副作用。有的藥物雖具有很好的療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較大,通過產地加工處理,可以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增強藥物療效等。
7.有利于產生新的活性成分。有些中藥材在產地加工過程中,一些成分分解,產生了新的有效成分,增強藥物療效。地黃、玄參藥用部位是多汁肥厚的塊根或根,通過“發汗”加工不僅有利于干燥貯存,藥材顏色、質地等性狀發生變化,其藥性也有所不同。
然而,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對產地初加工的定義及《中國藥典》標準,目前只明確了64種中藥材允許產地初加工,否則即為違法生產飲片。近年來,隨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高藥品標準,加大檢查抽驗監管力度,中藥企業開始將質量關口控制前移到中藥材產種植和加工環節,產地加工規范化尤為迫切。
據了解,2015年版《中國藥典》對中藥材及飲片質量提出更高要求,檢測關鍵項目內容更為細化,包括農殘檢測4項,黃曲霉素檢測16項,重金屬及有害元素13項、過氧化值6項、色度檢測1項、雜質54項……“產地加工應作為中藥工業生產的‘第一生產車間’。”蔡寶昌說。
而據業界反映,目前中藥材產地切制普遍存在,且加工條件差,規?;拇笮推髽I還未形成氣候,不同區域的產地加工標準不一,導致中藥材質量不一,還未形成系統化的中藥材品種的產地加工標準,新技術、新設備發展快速,相應的產地加工工藝與質量的相關性研究亟待加強。
2015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12部委《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中藥材現代生產流通體系初步建成,中藥材規范化集中倉儲率要達到70%。同時,要完善200種常用中藥材商品規格等級,制訂中藥材流通的系列標準,在全國規劃和建設25個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建立中藥材從種植到銷售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2016年5月,商務部辦公廳印發《全國中藥材物流基地規劃建設指引》,引導中藥材物流基地的合理布局與規范建設,加快建設全國中藥材現代物流體系,其中由中國中藥協會、中國倉儲協會等聯合起草的《中藥材產地加工技術規范》已經編制完成,目前該規范已經上報相關部門審批。
蔡寶昌認為,在中藥材產地加工中要充分重視產地加工技術的傳承與創新,其中中藥材采挖、清洗、干燥、成型過程中,各種設備的創新應用是解決產地加工批量生產的前提和關鍵。他建議,未來中藥材產地加工可以結合全國中藥材物流基地建設布局產地加工點和設備定制,包括根據基地需求,按不同基地、不同產品、不同加工工藝、產能進行加工設備的研發與定制;所提供的工藝流程及設備能規范產地加工,保證產品質量,實現“凈藥材”;引入融資租賃等金融支付模式,提供的設備由平臺一次性投入,基地分期付款,減輕基地建設負擔。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