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抽檢邁入大數據時代——山東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模式系列報道之二
日前,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了第28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在這一看似常規信息發布的背后,食品抽檢監測工作其實已發生巨大變化——由原來的純人工對數據表格進行分析,變為現在的依靠山東省食品抽檢監測系統平臺進行分析。這意味著山東省食品抽檢監測工作邁入大數據時代。
運用大數據管好高風險產品
“之前的抽檢樣本選擇、抽檢結果錄入及分析等工作,基本依靠人工。由于數據龐大,難免出現錯誤,且不易察覺。樣本選擇也只能是平均用力,難以做到對不同風險等級產品、企業的區別。”山東省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通過食品抽檢監測系統平臺可以很輕松地抽檢高風險產品,既能把更多的抽檢資源用到對高風險產品的監測上,又避免重復抽樣,提高了抽樣效率,減少了抽檢資源的浪費?!?
“如果遇到嚴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為,比如檢測出有毒有害物質、非法添加物質等,平臺系統將啟動24小時限報,及時將檢測結果等信息逐級上報相關部門?!痹撈脚_開發人員說:“對于執法人員來說,平臺實際操作非常便捷,同時還開發了移動端APP。執法人員通過手機APP填寫抽檢計劃,被抽檢企業名稱、地址、許可證編號、企業法人等信息可以通過獲證企業數據庫直接調入,抽查結束后由執法人員錄入檢測時間、批次、結果等信息,便可自動生成信息通告?!?
匯總大數據排查風險隱患
食品安全監管的本質和核心是風險管理,通過風險識別、研判、交流,可以有效提升監管工作的靶向性;而風險管理的核心是風險信息,離開了風險信息,風險管理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為了進一步做好食品風險防范工作,山東省局在對2015年食品生產環節抽檢監測、輿情監測、日常監管、投訴舉報等工作中發現的各類問題進行大數據匯總的基礎上,從企業生產過程、食品品種、監管工作三方面制定了《食品生產環節風險和問題清單》,共梳理出23條風險隱患,指導監管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加強防范。
山東省局食品生產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對大數據進行梳理,2015年全省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監督抽檢合格率達到了98.88%,數據顯示,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是食品生產環節的主要風險。為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行為,山東省局在食品生產環節推行“雙人雙控”制度,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在使用食品添加劑時,安排添加劑使用人員、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同時操作,降低人為原因違規使用食品添加劑行為的發生;在食品添加劑使用等關鍵環節,張貼警示語和作業指導書,規范生產加工行為。此外,該局還積極創新管理方式,運用“機器換人”的思路,推廣食品配料管控追溯系統,減少人為因素導致的食品添加劑使用安全問題。
實行大數據“一盤棋”管理
如今,山東省局每周定期發布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通告均已在食品抽檢監測系統平臺錄入,計劃方案、抽樣接樣、結果錄入、核查處置、信息發布等全部實現系統操作。該平臺還實現了省市縣三級和承檢機構聯網共用,實行三級計劃、抽樣、檢驗、后處理和統計分析的“一盤棋”管理,并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平臺無縫實時對接,形成全國的大數據鏈。
“依托食品抽檢監測系統平臺,今年,我省將加大食品抽檢監測工作力度,構建更嚴格的食品安全監控網?!鄙綎|省局局長馬越男說:“今年,我們要建立覆蓋全省、分工合理、權責明確、三級聯動的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和預警機制,把工作重點放在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統一的抽檢監測網絡上?!保瘟粒?/p>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