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基層食品安全責任網——訪紹興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魏鵬程
浙江省紹興市近兩年以開展食品安全城市創建工作為契機,按照“地方政府負總責”和“健全機構、配備人員、明確職責、下放權力、嚴格考核、強化保障”的要求,著力加強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絡建設,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解決“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的問題,提升基層食品安全防控水平。近日,記者就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絡建設有關問題采訪了紹興市局局長魏鵬程。
記者:落實屬地監管責任,首先要明確基層責任網格。紹興市是如何劃分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格的?
魏鵬程:在編織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的過程中,我們主要是從“機構、人員、經費、職責”幾方面進行落實,確保這張網的網格“又細又密”。機構人員到位實現“早而全”。我們在各鄉鎮(街道)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根據人口規模和食品安全監管任務合理確定鎮街食安辦和村居工作站人員配備。2014年,全市各縣(市、區)均出臺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絡建設意見;全市118個鄉鎮(街道、開發委)均發文調整建立食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2634個村居全部建立食品安全工作站,共配備食品安全協管員2640名。另外,全市共設立鄉鎮食品藥品監管所106個,共建立鄉鎮農產品快檢室113個。工作職責到位實現“虛轉實”。為有效落實基層政府負總責,紹興市委、市政府將“基層食品安全監管網絡建設”作為對縣(市、區、開發區)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市政府還將基層食品安全責任網絡建設納入年度食品安全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內容,實現基層食品安全工作由虛轉實。工作經費到位實現“有所增”。縣級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為派出機構提供經費保障;鄉鎮政府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協調聯動到位實現“多合一”。鄉鎮政府加強與相關部門及其派出機構的協作,建立定期聯合研究食品安全工作機制,齊心協力抓好食品安全工作。鄉鎮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協調組織相關派出機構直接開展聯合執法行動,依法對區域內食品安全問題進行調查處理。農業、林業、衛生、質量監督管理、綜合執法、食品藥品監管等派出機構工作人員由鄉鎮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統一調配使用。
記者:機構、人員、經費、職責到位就相當于在基層劃好了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格,紹興市是如何將這些網格編織成一張完整的責任網的?
魏鵬程:我們主要是通過實施幾項工程,串聯起這些基層責任網格,并且確保這張食品安全責任網“牢而不破”。
實施“一張網”工程。按照“重心下移、分級負責、條塊結合、整體聯動”的原則,將縣級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的領導班子成員下沉到鄉鎮的網格里,由鄉鎮的網格長對作為鄉鎮網格員的縣級單位領導班子成員進行考核。同樣鄉鎮一級向村級網格下沉,實現科學劃網格,力量下鎮村,切實提高部門之間協調效率,推動食品安全管理處置向末端延伸,第一時間回應群眾訴求,提高群眾滿意度。
實施“食安紹興”信息化工程。開發“食安紹興”信息化監管系統,有效實現基層食品安全網格化巡查、實時化上報、信息化預警、統一化處置,督促食品安全基層網絡人員落實協查職責。基層網絡人員通過配備移動執法終端,實時上報日常巡查信息;通過鎮街食安辦派單、食品藥品基層站所跟進處理的方式,使得基層責任網絡人員上報的日常巡查信息得到及時處置。另外,還通過“食安紹興”信息化監管系統實現了轄區農村土廚師信息化管理,并實行農村家宴網上申報。
實施“四個一”建設工程。通過“開展一次培訓、配備一張證件、發放一本手冊、制定一個辦法”,督促食品安全協管員更好地提升業務水平,履行工作職責。一是市級層面組織全市鄉鎮食安辦主任培訓班,各地結合實際開展對食品安全協管員的培訓。二是制作食品安全協管員證,上面印有工作職責,進一步強化了食品安全協管員的責任意識。三是發放一本手冊。在培訓的基礎上,給每位食品安全協管員發放了鄉鎮、村居食品安全工作實務手冊,柯橋區、上虞區等地還匯編下發了培訓手冊、登記手冊。四是各地根據食品安全協管員工作職責,制定了考核辦法,同時明確了食品安全協管員的考核方式,對不合格者來年不予聘用。
記者:這張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魏鵬程:我們通過開展四大行動,確保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物盡其用”。一是開展大調查,實現“底子清”。全市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絡調整設立后,我們充分利用食品藥品監管基層站所和食品安全基層責任網絡人員“兩支”隊伍,對全市8萬多家種植養殖、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單位進行了深入核查,全面摸清了轄區內涉食單位基本情況,建立了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農村土廚師等管理檔案,做到了監管對象底子清、情況明。二是開展大整治,實現“打擊深”。在食品安全百日嚴打、打擊食品藥品犯罪深化年、肉品和水產品專項整治百日會戰、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動等活動過程中,鎮街作為行動單元,以食品藥品監管基層站所為主要力量,充分發揮基層網絡人員風險排查和協助執法作用,深入開展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治行動,取得顯著成效。活動期間,全市共查處食品違法行為2964起,處罰金額600.58萬元;移送公安45起,打掉食品生產“黑窩點”、“黑作坊”108個。三是開展大服務,實現“指導勤”。將食品安全基層網絡建設與服務民生實事工程相結合,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綜合監管和聯動協作機制。發揮鎮街在餐飲無證經營、農村集體聚餐等工作中的屬地管理優勢,明確鎮街牽頭負責,由食品藥品監管基層站所執法人員和基層責任網絡人員做好信息上報、現場指導等工作。四是開展大宣傳,實現“參與熱”。充分發揮基層食品安全責任網絡人員在宣傳引導方面的積極作用,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及食品安全“我執法,你參與”、“我宣傳,你傳遞”等活動。2014年以來,全市共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公眾開放日活動80余場次,進行食品安全專題知識講座250場次,開辟宣傳專欄723個,發放資料14萬余份,較好地激發了公眾關注食品安全、參與食品安全的熱情。(本報記者 劉紅茹 通訊員 陳海淮)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