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食品添加劑監管應更深入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食品添加劑愈來愈關注,食品生產企業使用添加劑的監督管理工作成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如何使企業規范、合法地使用食品添加劑,如何讓企業完善食品添加劑的進貨驗收環節等諸多問題,需要食藥監管人員認真思考。
首先,要研究盲目添加食品添加劑的現狀,即不少企業負責人不知道所生產的食品中何種添加劑可以添加,何種添加劑不可以添加。
為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國家對食品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嚴加控制,制定了《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嚴格規定了允許使用添加劑的種類及添加數量,但生產企業無法對該標準進行歸類細化,導致生產中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盲目性。對此,筆者認為,引導是監管人員的重要工作。那么,如何通過引導讓企業能合法使用添加劑呢?不妨嘗試“明白卡”的方法,即對不同的食品種類按標準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及使用量進行匯總,逐一印制“明白卡”下發到對應的食品生產企業中去,張貼在配料間及經理辦公室,起到提醒警示作用。
其次,要關注粗放使用添加劑的情況,即不科學計算,憑感覺來進行添加的情形。
相關標準所規定的添加劑最大使用量是指成品中所含該物質的量,那么這個量又該如何控制呢?這涉及三方面問題:一是企業所購進的添加劑純度;二是原輔料的量與成品量之比;三是生產環節的損耗及添加劑配比的均勻度。對此,監管部門應充分發揮檢驗技術優勢,幫企業對所購進的添加劑進行投入使用前的檢驗,根據所檢驗出的純度為企業提供某一個單位量的產品投放添加劑的量,再用細致的服務來進行規范。
再次,要深入思考食品添加劑監管的問題。
據悉,目前我國相關部委正在制定食品添加劑監督管理辦法,管理辦法的細化會使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引發更多思考。最近筆者就碰到了一個食品添加劑在具體使用中的疑點,現以小麥粉、果蔬罐頭這兩種產品為例加以說明。這兩種食品的生產許可證審查細則中規定的小麥粉的生產工藝是:清理(篩選、去石)→ 水分調節(潤麥、配麥)→ 研磨→ 篩選→ 成品,小麥粉中允許添加的是面粉改良劑,常見的是企業用添加設備在研磨時將其與成品面粉充分均勻混合,用面粉改良劑來提高小麥粉的白度和精度,可以說兩者之間只有一個簡單的物理作用,達到視覺上和味覺上的效果。果蔬罐頭的生產工藝是:原材料處理→ 分選→ 裝罐→ 殺菌→ 冷卻→ 成品。相關標準規定果蔬罐頭可以添加著色劑、增味劑等幾大類添加劑,這些添加劑是在產品中的哪一個環節添加,是逐一添加,還是整體配混后添加,然后再高溫、高壓殺菌?經過高溫、高壓,這些添加劑是否會發生化學上的變化?都是需要考慮的。通過對上述一個簡單使用添加劑,一個復雜使用添加劑產品的分析不難發現,我們對食品生產企業的監管不僅僅是對企業使用添加劑登記備案,對產品抽樣檢驗這種表層的管理,而是充分利用我們的檢驗手段,幫企業制定出一套合理、科學的添加劑使用方案,引導企業在法規范圍內使用添加劑才是我們監管添加劑的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湖北省棗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