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放開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增加,專家呼吁——育齡女性孕前到產后都需做好糖尿病管理
11月14日是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為“健康生活與糖尿病”。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預計婦女生育年齡將逐年攀高,糖尿病孕婦也將進一步增多。日前,由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牽頭、世界糖尿病基金會支持的“中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系統管理”項目在京召開專家討論會。該項目負責人,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主任委員楊慧霞教授呼吁:我國亟待建立“孕前-孕期-產后”系統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建設“健康中國”應從健康孕期開始。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妊娠前就患有糖尿病,另一種是妊娠期糖尿病。楊慧霞教授說,目前我國很多育齡女性并沒有定期檢測血糖的意識和習慣,很多人第一次做糖尿病篩查都是在孕期。調查數據發現,我國20歲以上的女性中,8.8%有糖尿病,14.9%處于糖尿病前期,但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這就意味著一些本就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沒有在孕期被發現并控制好血糖,就帶“糖”進入了“備孕期”,這種情況下,流產、胎兒畸形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根據國際糖尿病與妊娠研究組的標準,中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在17.5%左右,即每6個孕媽媽中就有1人是妊娠期糖尿病。楊慧霞表示,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預計高齡產婦(>35歲)將越來越多,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率也將逐年增高。妊娠期糖尿病對母親和孩子都會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對母親來說,曾發生過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再次懷孕發生妊娠期糖尿病及產后2型糖尿病的風險都大幅增加,近遠期容易并發心血管疾病,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會使2型糖尿病患病人數增加。對孩子來說,母親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兒和其他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增加。同時,巨大兒在兒童期容易發生營養過剩,青春期出現肥胖和代謝綜合征的風險也較高。
楊慧霞教授特別指出,根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女性在產后1年發生空腹血糖受損的風險為5.5%,發生糖耐量受損的風險為38.7%。然而,目前我國針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兒產后的長期隨訪還非常匱乏,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女性的復查截至產后42天。因此,僅僅是孕期的糖尿病篩查和血糖管理并不能滿足育齡女性的需求。“中國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系統管理”項目就是為我國有糖尿病史的育齡女性及高危人群提供系統的“孕前-孕期-產后”糖尿病管理。項目計劃在中國建立15個妊娠期糖尿病系統管理中心,輻射30個社區醫院,探索“社區-醫院”緊密合作,產科、內分泌科、兒科和營養科聯合的跨學科糖尿病管理模式,以減少糖尿病對母兒健康的近期和遠期影響。
楊慧霞還建議,打算要小孩的婦女在懷孕前應檢查血糖。準備生二胎的女性,有條件者在懷孕前做一個糖耐量異常篩查,沒有條件或分娩間隔時間短(1~2年)者,最基本的應該做一個空腹血糖檢查,并培養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在適當運動下健康飲食,保持體重合理增長;產后鼓勵母乳喂養,這對減少孩子將來糖尿病的發生有積極意義。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