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將更加嚴格
據中國醫藥報訊 記者朱國旺報道 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將妊娠糖尿病的診斷標準由原來的空腹血糖5.3毫摩爾/升降至5.1毫摩爾/升,意味著診斷標準更加嚴格,有更多的人將被診斷——如果按照新標準推測,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病率將上升至10%以上。日前,在由諾和諾德公司主辦的一項活動中,中華醫學會圍產醫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楊慧霞教授對這一新的診斷標準進行了介紹。
新標準除了降低空腹血糖的診斷標準外,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時血糖也由8.6毫摩爾/升降至8.5毫摩爾/升;同時規定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時、餐后2小時這3項指標中的任意一點血糖異常即可診斷為妊娠期糖尿病,而以往標準則規定上述3項指標中的2項達到或超過標準方可診斷。此標準的確定已成為妊娠期糖尿病發展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據楊慧霞介紹,此次ADA嚴格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是基于一項重要的臨床研究——高血糖與妊娠不良結局(HAPO)研究,此研究歷時7年、覆蓋9個國家的23,316例妊娠女性及其新生兒。研究顯示,即使按舊標準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圍的孕婦,隨著血糖水平的升高,大于胎齡兒、剖宮產率、新生兒低血糖、高胰島素血癥等的風險也會增加。
楊慧霞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有望今年年底發布新標準;隨著國際診斷標準的統一,我國相關指南也會進行變更。變更以后,將會診斷出更多的患者。如何管理好妊娠期間的高血糖呢?楊慧霞表示需要盡早使用治療妊娠期高血糖的最佳手段——胰島素來進行血糖干預。據她介紹,胎兒早期發育的宮內環境是日后慢性病的觸發因素,不利的宮內環境可增加成人慢性病的發病率。妊娠期發生糖尿病或肥胖的孕婦,其所生嬰兒發生糖尿病或肥胖的幾率增加,所生女兒在成年后妊娠時也會有極大可能發生妊娠期糖尿病或肥胖,如此一代一代形成惡性循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產后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較普通人群高7倍以上,子代將來發生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綜合征的風險也增加,在兒童期和成年早期出現糖尿病的發病率是正常孕婦后代的7~20倍。以往醫生往往建議妊娠糖尿病患者先進行飲食調整和適當的餐后運動,在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調整3~5天后,如果血糖值仍然偏高,再使用胰島素治療。但此次ADA降低了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提示我們要更為嚴格的控制血糖,要達到這一目的一定要盡早起始應用胰島素。ADA新標準提出,飲食運動控制3天,仍不能降低血糖,就需要起始胰島素治療。
針對許多患者孕期不敢使用胰島素的顧慮,楊慧霞介紹說,胰島素為大分子物質,不會通過胎盤,對胎兒無影響,是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安全選擇,甚至可以作為妊娠期血糖控制的最佳手段。更好的血糖控制和安全性將給孕婦和未來小孩帶來良好保護。許多研究發現,孕婦餐后血糖對新生兒并發癥的影響較空腹血糖更明顯,而速效胰島素類似物,如門冬胰島素,與可溶性人胰島素相比,具有更好的控制餐后血糖、減少餐前低血糖的作用。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