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希望諾獎能形成新機制激勵年輕人創新
“青蒿素的成功是整個團隊多年努力的成果,榮譽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榮譽,諾貝爾獎可以說是國際社會給我們的一個很大的認可。我們國家正處于深化改革時期,我希望這個獎能形成一個新的機制,激勵更多的年輕同事去創新,共同推動國家的進步。”10月8日,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如是說。
當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同舉辦座談會,祝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圖為祝賀屠呦呦研究員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座談會現場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在座談會上表示,屠呦呦教授獲諾獎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科學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自信心。
陳竺說,“屠呦呦教授榮獲諾獎是空前的,但不是絕后的,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的科學家得到國際的認可。科學家的工作從來就是受兩方面的力量驅動,一是科學的好奇心;二是社會責任感。屠呦呦教授發表獲獎感言時總是強調團隊、強調多學科參與、多個領域的成果。今天我們也在探索市場經濟下的舉國體制,一種藥物的研發要經歷從選題到確立技術路線,從藥材到提取化學物,藥理毒理臨床前實驗到臨床研究漫長的過程,青蒿素研究就是幾十個科研機構、幾百位科學家共同奮斗的歷史,但團隊精神的發揚和個人作用的發揮是緊密相連的,而學術帶頭人、領銜科學家發揮著領導作用,對于重大方案的確定起到重要作用。”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表示,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中醫藥對人類健康做出巨大貢獻的體現,充分展現了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屠呦呦從中醫藥這一寶庫中尋找創新源泉,從浩瀚的古代醫學中汲取創新靈感,從現代科學技術中吸取創新手段,她領導的研究團隊團結協作,攻堅克難,成功地從中草藥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對研究青蒿素藥品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這一成就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有力地推動了世界抗瘧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這表明國際醫學界對中國醫學研究的高度關注,證明了中醫藥對維護人類健康的深刻意義,展現了中國科學家的學術精神和創新能力,是中國科學家的創新體現,是中醫藥對人類健康事業的體現,是我國國際影響力的體現。”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劉謙則表示,青蒿素項目以問題為需求導向,通過多學科協作,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是個非常成功的范例。今后將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強傳承創新和轉化的技能,以機制體制的創新來推動科學技術的創新,切實落實黨和國務院關于落實黨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需求。
對于青蒿素與中醫藥的關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孫咸澤明確指出,青蒿素源于中醫藥是不爭的事實。“屠教授梳理古代文獻達2000余份,到了1971年,她的團隊已從200多種草藥中提取了380多種物質,選用青蒿作為重點開發藥物之一。我們應該懷著尊重傳統醫學的態度,不斷挖掘。”孫咸澤表示,新藥審批制度的改革需要大力推進,要最大限度地激勵科研人員的創新動力。
圖為屠呦呦(左)與陳可冀(右)親切談話
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名譽會長陳可冀院士就與屠呦呦相識。作為“老戰友”,陳可冀說,“中醫藥是一個偉大的寶庫,首先是受到中醫藥的啟發,屠教授系統性地學習過中醫,改變了中醫藥的工藝,繼承發展中醫藥需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我們應該提倡多元模式,因為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高藥效。”
作為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表示,“我們的科研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還有待完善,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讓更多人投身到科研事業中來。如今,諾獎大門已打開,相信會有更多的科學工作者沖擊進去。”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