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康復”治療可提高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
據中國醫藥報上海訊 國家科委“十五”攻關課題基金資助項目、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組織開展的“三級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恢復作用的臨床研究”顯示:“三級康復”治療對于腦卒中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和提高具有明顯促進作用。該項研究論文刊登于日前出版的《中華醫學雜志》上。
腦卒中即急性腦血管意外,主要包括急性腦梗死和腦出血。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日趨增高,且發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目前我國每年大約有150萬人發生腦血管疾病,致殘率高達60%~80%,主要表現為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肢體偏癱、失語和癡呆等,患者不同程度地喪失了生活和勞動能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如何使這些患者康復,是人們關心的大問題。此項研究的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康復醫學科胡永善醫師介紹,所謂“腦血管病三級康復治療方案”,就是在發生腦血管病后的早、中、后三期,及時給予針對性的康復治療,包括運動機能訓練和語言、心理等方面的康復治療。
本項研究由我國14個省的22所醫院的專家組成腦血管病三級康復治療研究組共同開展。研究組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方法,將2002年1月~2003年6月在這22家醫院的神經內科門急診及住院治療的、符合入選標準的1365例急性腦卒中患者分為康復治療組(688例)和對照組(677例),對康復治療組進行6個月規范的三級康復治療,對兩組患者各階段(治療3個月和6個月時)上下肢運動功能進行測評與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個月時,兩組患者的預后出現明顯差異,康復治療組肢體運動功能優于未進行規范康復治療的對照組;6個月時,兩組差異更為明顯。這表明,三級康復治療對于腦卒中患者上下肢運動功能的恢復和提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胡永善介紹說,腦卒中后造成的神經細胞損傷不能逆轉,某些神經通路中斷不能再接通,此時,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就有賴于神經系統的代償功能。這種代償功能的建立和發展有賴于患者的訓練。康復治療的目的就是為患者建立這種代償功能,包括運動功能再學習和訓練等。這些康復治療有利于來自皮膚和關節深、淺感受器的大量信息的傳入性活動和來自大腦中樞的運動沖動信息的傳出性活動,可促進大腦皮層的重組,加速腦側支循環的建立,促進病灶周圍組織或健側腦細胞的重組或代償,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腦的“可塑性”,促進患肢的功能恢復。
研究人員認為,腦卒中患者要“找回原來的自我”,不能靠在床上“養”,而要靠“練”。專家建議,腦卒中患者在卒中急性期后,應充滿信心地及時進行規范的“三級康復”訓練,以及早重返社會;而患者家屬也應充分認識到“三級康復”的意義,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并為患者的訓練創造條件。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