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產業積極探索未來發展模式
理解政策才能理解市場
政策決定行業興衰,尤其是在政策影響度極大的醫藥行業,政策的變化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經營發展,甚至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這就是行業權威媒體中國醫藥報傾力打造的“中國醫藥健康產業政策與發展主題年會”受到許多企業熱捧的原因。不理解政策,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市場;不理解市場,就難以生存發展。這已經成為業內有所追求的藥企人士的共識。
受邀在此次年會(11月22日召開)演講的嘉賓均來自政府相關部門和研究機構,他們各自管理和研究的領域有所不同,提供的信息和觀點豐富多彩,但仔細研讀,就能發現其中緊密的邏輯聯系。上午的演講,從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解讀,到“加強科學監管,保障藥品安全”,再到新版藥品GMP與建立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的探討,還有創新型藥企的發展路徑和人才培養模式,重心在醫藥行業。下午的演講,從醫療衛生事業的未來發展重點,到基本藥物制度的繼續推廣,再到公立醫院改革的進展和措施,以及醫療保險支付制度改革,重心是醫療衛生。連貫起來,正好構成了新醫改之中最直接的醫、藥和醫療保險三大方面。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又相互制約,高度關聯又各行其道的錯綜復雜關系,昭示出新醫改的艱巨性和高難度,也不斷提醒醫藥企業,在深入了解行業政策的同時,必須密切關注新醫改的動態發展和醫療領域的細微變化,把握市場趨勢,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連續多年中國GDP的高速增長和20%左右的行業增幅,政府持續的投入增加,急速放大的醫保蛋糕……新醫改帶來的醫藥市場大擴容毋庸置疑。與此同時,基本藥物省級招標采購制度的全國性推廣,藥品價格漸趨下降和生產經營成本不斷上升的雙重擠壓,以新版藥品GMP實施為標志的漸趨嚴格的監管政策,環保標準的剛性提高,也使眾多藥企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機遇與挑戰并存,利好還是利空?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答案。不過,相關政府官員和專家提供的信息和研究足以說明,新醫改,改的是醫學模式和用藥習慣,由此必然帶來醫藥市場的巨大變化。對企業而言,就是在獲得更多更大機會的同時會受到更強更實的約束。換言之,在醫藥行業,企業受益于新醫改的同時,也受制于相關政策帶來的各種變化,規范發展將成為常態化模式。
因此,我們與其糾結于市場“多”或“空”的度量,莫如深入研究政策、研究市場,在機會與約束之間找到平衡。
新醫改,穩步推進
新市場,逐步規范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完成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3年任務的收官之年。新醫改的縱深推進為行業發展亮出主題:基本藥物制度推進實施,公立醫院改革推廣試點,藥品標準提高,新版藥品GMP頒布實施,藥品流通、醫藥工業和生物醫藥“十二五”規劃即將出臺,藥品招標采購制度在各地不斷修正完善……各項政策措施全面鋪開。
作為政策關聯度極高的行業,醫藥行業如何實現政策與行業的良性互動,推進結構調整,促進醫藥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是一個有待深入研究的課題。日前,中國醫藥報社與山東大學醫學MBA學院攜手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與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中國中藥協會、中國醫學裝備協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七大行業協會,共同主辦“新醫改·新市場·新人才——中國醫藥健康產業政策與發展主題年會”,與會政府官員、專家和百余家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就行業的未來發展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新醫改,穩步推進
2009年正式啟動的新醫改,對醫藥健康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11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提出今年的醫改圍繞“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推進。
年會上,衛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有關官員介紹說,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的思路是:一方面緊緊圍繞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在全國實施一批看得準、見效快的公立醫院改革措施,爭取在人民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另一方面大力推動試點城市在“管辦分開、政事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等重大體制機制綜合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力爭形成公立醫院改革的基本路子。
在實踐過程中,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主要問題也有所顯現:補償機制改革滯后、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認識分歧、管理體制不順等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針對存在的問題,當前推進公立醫院改革關鍵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控制醫療機構的不合理擴張,制定公立醫院設置與發展規劃,堅持“中心控制,周邊發展;單體控制,分散發展”。二是推進重大體制機制改革,推動醫院加強內涵建設。加強政府績效考核、調控引導、監督指導,促進公立醫院更加注重內涵建設。三是改革人事收入分配制度,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
作為整個醫改的重點任務,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也是基層醫改的關鍵環節,對藥品保障體系建設具有重大的影響。衛生部藥物政策與基本藥物制度司的官員在年會上強調,今后要確保政府運行機構集中采購統一配送;要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村衛生室要實現全覆蓋,并將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基本藥物制度范圍;要調整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注重與現有藥品報銷目錄和臨床路徑相銜接,突出重大疾病和慢性病基層防治的需要;要規范基本藥物采購供應;要促進基本藥物合理使用,建立并完善基本藥物臨床綜合評價體系,發揮信息化技術的支撐作用;要通過價格、報銷等機制,進一步促進基本藥物的使用。
新市場,逐步規范
雖然中國醫藥市場今年的增速有所減緩,但中國醫藥市場的潛力依然讓無數企業充滿期待。在年會上,工信部消費品司有關官員介紹說,今后5年,全球將有130多個暢銷專利藥物陸續專利到期,總銷售額在1000億美元以上,其中一些品種的臨床應用短期內很難有新品種替代,這將為通用名藥釋放很大的市場空間。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國際醫藥市場并購重組活躍,預計大規模的并購交易將不斷出現,專利藥公司通過并購和聯盟等方式大力發展通用名藥將成為重要趨勢。新興醫藥市場愈發得到重視,跨國醫藥企業不斷加大投入,加強生產基地和研發中心建設,積極開展新藥全球同步研發和上市。中國已成為全球藥品消費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有望短期內成為全球第三大藥品市場。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中國醫藥產業的主要任務應該包括:增強新藥創制能力,提高藥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基本藥物生產供應保障能力,調整優化組織結構,優化產業區域布局,加快國際化步伐,推進醫藥工業綠色發展等。
中國的醫藥市場在不斷拓展的同時,也進一步得到了規范。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監管司李國慶司長認為,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且穩中向好。2009以來沒有發生過一起重大藥品質量事故和重大藥害事件。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有所提高,生產經營秩序漸趨規范,制售假冒偽劣藥品猖獗的勢頭有所遏制,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但與此同時,制藥產業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依舊突出:2010年,中國的醫藥工業生產總值已經達到12368億元。但4600多家藥品生產企業中80%均是年銷售收入不足5000萬元的小型企業。產業集中度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生產低水平重復,低價傾銷、惡性競爭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今后應注重創新藥品安全的科學監管機制,加強對藥品安全責任落實情況的考核,重視藥品安全權威信息的反饋和發布,發揮社會對藥品安全監管的參與和監督,建立適應監管需要的技術支撐體系,打牢保證藥品安全的產業基礎。
醫療保險支付制度對于中國醫藥市場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人社部社保研究所醫療保險研究室主任王宗凡指出,目前醫療費用快速增長,醫保基金面臨支付壓力,個人負擔也有所加重。未來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為:探索預付制,結合基金收支預算管理,加強總額控制,探索總額預付;結合住院、門診大病的保障,探索按病種付費;結合門診統籌的開展,探索按人頭付費。最終建立起包括談判協商機制和風險分擔機制的醫保付費新機制。
事實上,新的市場環境也為一些新政策的出臺奠定了基礎。中國藥科大學醫藥產業發展研究中心陳永法教授在年會上介紹了藥品上市許可人(MAH)制度。根據MAH制度,生產企業、研發機構、流通企業等都可以獲得藥品上市許可,成為MAH。MAH本身可能只具備投資研發或直接研發的能力,而不具備生產能力,但可以與具備生產資格的生產廠家合作,完成其產品的生產。MAH對藥品負全責,接受委托生產的企業只對藥品生產承擔有限責任。MAH制度的優點在于,可以擴大委托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新藥的所有權和生產權實現分離,促進新藥研發;責權明晰,藥品安全監管的效率有望因此更加提高。
新人才,推動創新
創新型人才加入是行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山東大學醫學MBA學院首任院長、荷蘭籍國際醫藥高科技投資管理專家王晨在年會上的主題演講為醫藥行業創新注入了“人為”因素。他表示,要想成為一個醫藥企業的領軍人才,有三點是關鍵的:一是具備醫學背景,這有利于其與醫生流暢溝通,從與醫生的交流中敏銳地發現改進產品的關鍵點;二是具備較強的市場意識,新產品眾多,哪些真正具有市場潛力,只有具備豐富市場經驗的人才能夠識別出來;三是擁有一定的資本力量。
王晨強調,傳統MBA學院培養的是系統的維護者,而不是系統的創造者。山東大學醫學MBA學院的宗旨是培養系統的建立者。其辦學目標為:培養醫藥行業領袖,培養醫藥行業的開拓者和領導者,這與其他商學院側重于培養管理者有很大的不同。作為中國第一家慈善性、非營利性的MBA學院,山東大學醫學MBA學院在辦學性質上不以創收為目的。王晨指出,科技創新是醫藥產業發展的原動力。成功的科技創新,需要企業的領導者具有發現蘊藏市場潛力產品的慧眼,將缺陷產品改造成偉大產品的能力,以及在遭遇質疑時堅持自己觀點的魄力,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擁有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和豐富的市場商業經驗的基礎上的。王晨捐資建立山東大學醫學MBA學院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為培養本土醫藥企業復合型領導人才提供一個孵化器。
當然,有了好的人才還要會使用,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美世咨詢的余倩經理介紹說,醫藥行業的銷售離職率是25%,2011年醫藥行業上半年的離職率達到10.9%,如果折算到全年,也達近17%。那么,企業如何才能留住人才,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呢?這就需要一套適合所有員工的非常明確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科學考核激勵其工作熱情。所有員工愿意共同為企業的目標努力,奉獻自己的才智,企業經營業務才能實現不斷攀升。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