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的報告
2005年5月16日,對于廣州白云山中藥廠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因為這一天,該廠與世界華人首富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公司合資成立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云山和黃)正式掛牌運作,標志著這家被譽為“現代中藥先鋒”的企業與世界500強企業聯手打造的“中藥航母”正式起航。
日前,從白云山和記黃埔公司傳來喜訊:上半年公司各項經濟指標全線飄紅,累計實現銷售收入29391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9.26%,完成全年計劃的60.28%;上半年實現利潤3800萬元,同比增長70.5%,完成年度計劃84%。
“這還是‘保守’數字,因為其中有些不可比因素。例如,原先納入本廠統計的外用藥分廠的指標,今年已經分離,要不然業績會更可觀。”該公司副總經理王正平高興地對記者說,“當然,新公司成立才兩個月,‘功勞’不能全算在它頭上,而更多地體現了企業發展的‘慣性’。但事實上,新公司一起步就發揮出強大的‘推動力’和‘牽引力’,促進企業加速發展。”
強強聯合 拓寬發展路
白云山牽手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雖然從兩者的實力來看,并非“門當戶對”。但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則是“各有千秋”,能夠優勢互補。而且,雙方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即致力于促進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
白云山中藥廠近年來風頭正勁,而且后勁十足。但在1999年以前,該廠卻是一個爛攤子——企業連續5年虧損,累計虧損6796萬元,生產經營每況愈下,瀕臨破產。1999年初,白云山中藥廠重新調整了領導班子。新班子上任后“重整江山”,鐵腕抓管理、新招促營銷、真情攬人才、“借腦”搞創新,并在全國同行中率先推行中藥現代化戰略,被譽為“現代中藥先鋒”。
新班子“執政”以來,打造出幾個在全國叫得很響的名牌產品:白云山牌板藍根顆粒,年銷售超億元,占全國市場份額60%以上;白云山牌復方丹參片,年銷售1.2億元,占全國市場半壁江山。還有白云山穿心蓮片、大神口炎清顆粒、消炎利膽片等一批年銷售達數千萬元的拳頭產品,撐起了“白云山”的品牌大廈。1999年,企業實現扭虧為盈,之后,連續5年銷售收入和利潤大幅遞增,至2004年,銷售總收入逾5億元,實現利潤5000多萬元。
白云山中藥廠近年來的迅猛發展引起了正在尋找內地合作伙伴、攜手打造“中藥帝國”的李嘉誠的關注。李嘉誠已先后在內地開辟了幾個“根據地”:2000年10月,斥資近1.2億美元與北京同仁堂合作成立了北京同仁堂和記醫藥投資有限公司;2001年8月,又斥巨資與上海市藥材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和黃藥業公司。在華南地區,一向眼光獨到、精明過人的李嘉誠把“繡球”拋向了廣州白云山中藥廠。
就這樣,一個投資額達數億元的大項目僅用了幾個月的秘密談判,便閃電般達成了意向。根據合作協議,白云山和黃公司投資總額為3.45億元,注冊資本為2億元。白云山以現有固定資產折價出資,和黃則以現金投入,雙方各占50%的股份。新合資公司將以原白云山中藥廠為基礎組建,所有生產、經營、研發等大政方針不變。產品除在國內銷售外,還可以利用和黃集團在世界各地的1000多個銷售網點銷向國外,并可無償使用雙方原有的商標。這無疑為“白云山”牌產品開辟了一條通往國際市場的“綠色通道”。
弘揚優勢 續寫新篇章
根據規劃,合資后的白云山和黃仍將以中藥產業為發展主業,堅持中藥現代化和國際化的總體目標。一方面要加快中藥二次開發和新品種的研發步伐,同時要充分利用“白云山”及“和黃”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網絡資源,搶占國內外兩個市場的制高點。要下大力氣敲開美國FDA和歐盟的大門,讓白云山和黃的名牌中藥名正言順地進入歐美市場。
該公司一位領導坦誠地說,過去白云山雖有沖出世界的宏愿,但限于勢單力薄,資金實力不足,面對巨額的“敲門費”(藥理研究與臨床驗證等費用)只能徒嘆奈何。如今,與“和黃”聯姻后情況就大不一樣了。“假如攻下FDA一個產品批文需要10億元人民幣的話,我們也掏得起!”這位領導人說。
記者了解到,未來的白云山和黃發展前景更加廣闊:從中長期來看,該公司將大力發展多元化的企業增長方式,努力實現企業擴張、產品銷售和產品路線多元化的企業發展戰略。將考慮采取并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借助科技成果轉化,向生物醫藥、海洋醫藥進軍;繼續加強藥材種植的投入和GAP基地建設;還將進軍連鎖藥業、食品和天然保健品領域······
萬里之行,始于足下。他們邁出的第一步就令人矚目——在該公司掛牌之際,即宣布成立華南地區首家“現代中藥研究院”,下設呼吸道藥物、心腦血管藥物、抗菌消炎中藥、GAP藥材種植、功能食品、中藥抗生素聯合實驗室等6個研究中心。該研究院人才濟濟,邀請了國內不少重量級專家、教授、學者加盟,其中有鐘南山院士、姚新生院士、洪昭光教授、凌鋒教授以及全國著名老中醫鄧鐵濤教授等,他們分別擔任各研究中心的名譽主任,指導科技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項研究工作。
在中藥現代化方面,白云山堪稱領頭羊,幾年來取得了多項突破性的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首家采用指紋圖譜技術生產板藍根顆粒;率先采用穿心蓮GAP藥材,并引入雙頻超聲強化萃取先進技術生產消炎利膽片,同時開展作用靶點的研究;復方丹參片采用國際高通量藥物篩選技術,使丹參10種有效成分的配比更科學,成為目前全國惟一獲得防治老年癡呆癥的專利產品。新公司通過“借用”頂級“外腦”,強力推動科技創新,開局良好。目前,板藍根GAP種植基地的科研工作,由中國藥科大學秦民堅教授領銜;消炎利膽片的靶向研究,由全國著名藥學專家姚新生擔綱;復方丹參片防治老年癡呆癥的專利開發,則是聯合南方醫科大學一流的科研群體協力完成······
全力打造“公民白云山”
牽手李嘉誠之后,白云山“搖身一變”成為世界500強企業的成員單位作為“新員工”,應如何與國際接軌,適應“水漲船高”的要求,是擺在員工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可喜的是,他們很快適應了形勢,找準了自己的位置,加快腳步,緊緊跟上企業前進的步伐。短短幾個月來,無論在企業管理、營銷機制、人才戰略等方面,都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精神。記者到該公司采訪那天,正好遇上他們舉辦一個“振興中藥,寄語新兵”的座談會,特意邀請了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國家“973”中醫理論研究首席科學家鄧鐵濤為30多名剛進廠的大學畢業生講課。據了解,對產業“新兵”進行中醫藥傳統教育已成為該公司的“規矩”。這幾年,該公司吸引了大批專業人才加盟,被譽為人力資源的“聚寶盆”。公司現有博士6人、研究生30多人,科技人員占企業員工總數41.5%。
白云山和黃公司副總經理方廣宏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努力爭取做一名優秀的“企業公民”,打造一個“公民白云山”。從去年11月起,“白云山”的回收家庭小藥箱過期藥品活動受到社會廣泛歡迎,這對保證群眾用藥安全意義甚大,同時也體現了白云山人“愛心滿人間”的一貫宗旨。據方廣宏介紹,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在全國各地建起了300多個過期藥品回收點,計劃在一兩年內發展到1000個回收點。為此他算了一筆賬:“白云山和黃”準備拿出年銷售額3%~5%的費用來做這件事,若以年銷售5億元計,相當于每年要拿出1500萬~2500萬元。
這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額外負擔”。然而,白云山和黃卻心甘情愿地去做這筆“賠本生意”。“因為這是一名‘企業公民’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方廣宏說,“從另一個側面看,白云山牽手和黃之后,實力大大增強了,完全有能力做這件有利于人民的好事。這也是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企業的應有貢獻,是‘一本萬利’的事啊!”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