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藥谷何以成為研發高地
6月29日前,美國羅門哈斯全球第二大綜合性研發中心在浦東張江奠基。該中心占地3.3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額達6000萬美元,預計將于2006年中期開業。這是第五十家正式落戶張江高科技園區的研發中心,也是該公司的亞太總部。盡管沒有發布公開聲明,但作為世界最大精細化學品制造商之一的羅門哈斯,其在中國成功投資8家企業后,進一步加大在華投資的軌跡更加清晰。
此前,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生物芯片研發制造商美國Affymetrix也在張江設下“研發前哨”——Affymetrix與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聯合組建上海服務中心,將前者在基因芯片技術領域的國際“金標準”介紹給上海及中國生物芯片研發領域……
據悉,截至2004年底,在浦東新區注冊的生物醫藥企業和研究單位已達到427家,從業人員超過兩萬人。2004年浦東生物醫藥產業產值達89.43億元,占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總產值的38.11%。浦東特別是張江,已成為上海乃至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名副其實的“藥谷”。
“慧眼”種人才
對于“看上”中國的羅門哈斯來說,人才優勢很可能是最能打動他們的一點。據該公司有關負責人透露,他們目前已和復旦大學在材料和微電子領域開展了合作研發項目,而在未來的幾年內,進一步利用上海的人才資源豐富自己的研發隊伍已成為公司戰略發展的重要一步。對此,上海市副市長周禹鵬信心十足。在出席羅門哈斯奠基儀式時,他特別強調,羅門哈斯未來的快速發展,一定會與張江勢頭日上的科研人才優勢緊密相關。
其實,周禹鵬的“自信”源自張江近來推行的種種人才政策。在“聚焦張江”的戰略下,張江園區首創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以下簡稱“基地”)近日啟動,包括北大、清華、中科院在內的13所大學、科研院所,與園內26家生物醫藥、信息產業企業簽訂了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的合作協議。復旦張江、上海生物芯片、和記黃埔、微創醫療器械、上海天士力、睿星基因、上海藥谷藥業等企業力圖通過此舉自己動手“種”人才,一批產學研合作項目由此簽約,為張江的自主創新“開源”。
上海浦東新區區長張學兵充分肯定了這種校企合作的模式。他表示,依托大學、科研院所和園內一流企業,創造研究生培養及課題研究中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環境,加快高層人才的培養,使學校教育與科技研發、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是張江下一步跨越式發展的積極探索。張江園區辦公室副主任陸方舟向記者介紹了建立“基地”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才和產業牢牢地結合起來,通過產學研的進一步聯合,加速園區內高新技術成果的轉化,提升產業的發展水平和能級”。
據透露,浦東新區政府的“慧眼工程”也正在計劃當中,即用5000萬元至1億元資金支持“基地”建設,資金將采用招投標的形式來運作。與此同時,張江“人才公寓”建成后將以低廉的租金提供給研發人才居住;園區還將為聯合培養的每一個研究生每人每年提供1萬元的科研資助,鼓勵產、學、研結合。
至此,加上之前已經擁有的1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流動站,張江已經形成了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再到博士生的梯度人才培養機制。決策者希望,經過5年的努力,到2010年,將張江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打造成高效運作的產學研平臺和國內知名的高科技人才基地,使園區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
盡管負責“基地”啟動工作的張江集團有限公司綜合處葉處長一直低調地告訴記者,“我們的工作只是剛剛開始,很多的工作還沒有真正開始”,但談及“基地”和張江的未來,她還是顯示出了張江人特有的信心———“我們都相信,未來生物醫藥產業的精英一定多為‘張江制造’的‘名牌’”。
采訪中,記者在復旦張江公司的網站上看到一條特別的招聘啟事:“復旦張江堅信:人才是成功的關鍵!所以,我們的人才招聘目的非常簡單明確———尋找最優秀的人,千方百計把他(她)留住!……我們強調:愉快而有價值地工作!不論背景、年齡、性別,我們歡迎那些真正具有專業特長、職業精神和豐富想象力的人!”渴求人才和觀念開放是10年來致力于藥物研發的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才觀,也是張江園區內更多生物制藥企業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共同心聲。
吸引風險投資
年初,張江生物醫藥基地與上海同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了23614.8平方米土地面積的使用權轉讓合同,用于上海同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張江建設綜合型高科技研發基地Comway R&D Centres——上海同華中心。這同時也是上海將吸引風險投資作為2005年浦東新區開發工作的重要一環。
作為美國天融產業集團(CPI)在中國的關聯公司,同華負責CPI在中國境內的投資項目開發與管理,而此次的張江之行,同華則受看好張江創投環境的CPI委托,將6億元資金投向張江藥谷建設。
近年來,張江高科技園區在開發建設中越來越感到引進風險投資機制和建設創新環境的重要性,因此,研討和探索風險投資路子,加強風險投資意識,創立風險投資環境,已經成為張江的重要任務。而在不久前舉辦的浦東風險投資發展問題研究座談會上,新區科技局局長朱旭東更是明確指出,引入風險投資已經成為今年浦東新區開發的工作重點。
對于吸引風險投資,曾經多次成功融資的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公司董事會主席王海波感觸良多。他認為,生物醫藥本身就需要許多新的投資,需要不斷地以新的投資來補充新的能源,這是生物醫藥企業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他進一步解釋說:“創業初期的轉讓技術只是獲取資金的一個手段,企業發展需要更多資金跟上,所以我們必須吸納更多的投資。”
在國內,張江高科是最早介入風險投資的公司之一,其風險投資迄今為止沒有過失手,其中包括對復旦張江醫藥公司的投資。對于當時張江高科為何選擇復旦張江醫藥作為它的投資目標,王海波客觀地分析道:高新技術行業要想獲得資本的青睞,必須具有產業化能力。企業要成功融資,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必須有鮮明的特征。如果你站在100家公司里面,不能顯示出自己獨特的地方,那么獲得別人刮目相看的幾率就相對較低。資本都是逐利的,企業必須有自己的特質,有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不管是通過特殊的方案、方法還是其他什么方式來顯現,總之就是要展現出你的特質,吸引投資者的眼球。
在張江,如同當年站在風險投資起跑線上的復旦高科一樣,更多的企業對投資的需求與日俱增,而園內不斷推出的投融資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著不同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目前,已有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上海科技型中心企業創新資金和浦東新區基金等多方位支持企業發展。事實上,這幾年上海通過創業投資公司,已經吸引了數倍于政府資金的社會資金,給予有前景的企業以必要的支持。如截至2004年11月底,通過爭取國家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和上海創新資金,累計使得74個項目獲益。
各方積極扶持
年初,上海市衛生系統各醫療機構首次聯合張江生物醫藥基地推廣中心,對該市所有醫保約定醫療機構使用的271種藥品進行公開開標,開標點就選在張江。這樣的機遇實際上來自于政府對于張江發展的肯定與回饋。招標相關負責人對此的解釋是:本年度全市醫療機構的首期藥品公開招標采購充分發揮了網絡信息技術平臺的優勢,全面展示了張江藥谷作為國家級醫藥信息產業基地的雄厚實力。
而在浦東開發迎來15周年紀念之際,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4月18日發布的支持張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更使企業興奮不已。諸項政策中,既有由浦東分局組織有關處室定期到張江現場辦公的“方便”;也有根據企業需求,對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確立為市科教興市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和獲得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市政府部門支持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實行提前介入、全程跟蹤服務,重點對臨床申報前和生產申報前兩個環節進行咨詢服務的“優惠”;還有加強對張江生物醫藥基地藥物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的藥品知識產權的“保護”;更有開展企業專利管理服務業務,協助企業解決專利糾紛,積極支持大型藥品經營公司在張江開展醫藥電子商務試點的“實惠”。
在政府與企業的角色定位上,上海張江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主任紀龍副教授有自己的看法:“政府要做市場不愿做的事。”紀龍以此劃分“為”與“不為”的界線:“市場缺位,政府要到位。”以企業自主創新工作中知識產權保護為例,專業的咨詢工作完全應該市場化運作。服務中心就將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等相關單位的信息在網站上公布,由企業自主選擇、洽談。而相關知識的培訓或講座因為是公益性的,則由服務中心自己來組織。
紀龍所說的“相關培訓或講座”是他們頗受歡迎的“保留節目”,就像不久前以“高科技企業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實務操作”為主題的“張江創業論壇”。“那次論壇上,我們特別邀請了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主講,反響非常好”,服務中心主任助理馬志剛至今對此念念不忘。他告訴記者,張江創業論壇去年組織了20余場,每一場都提前通知,企業自愿報名,免費聽講,這種方式既方便了企業,又對組織者的策劃和選題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沒有抓到企業的迫切需求,很可能花了心血去組織卻應者寥寥。因此,每期張江創業論壇不但要精心選題,還要力邀權威人士主講,“我們的宗旨就是一定要把服務做到位”。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支持張江發展十措施
著力促進張江生物醫藥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全力支持浦東張江藥谷以集聚現代科技經濟精華為目標,以建立創新創業體系和公共服務平臺為抓手,率先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發展模式。
簡化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對張江園區內企業申報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落實國家有關優先審批政策,快速審批。
積極支持藥品和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究。根據企業需求,對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對確立為市科教興市重大產業科技攻關項目,對獲得國家有關部委和上海市政府部門支持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實行提前介入、全程跟蹤服務。
積極支持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進一步構建科技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公共服務平臺、浦東生物醫藥科研設備共享網絡、生物醫藥行業專利數據庫與檢索分析系統等專項性科技公共服務平臺開展工作。
積極支持在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對新型藥品生產模式的先行先試。針對張江研發為中心,產業集群、配套完整的特點,積極支持開展藥品委托加工、醫療器械委托加工、藥品研究外包服務等多種形式的科研生產模式。
積極支持在張江生物醫藥基地建立“新藥中試生產孵化基地”。
積極推進張江生物醫藥基地的藥物研究合同服務中介組織等的發展。
加快檢測服務機構建設。配合有關部門抓緊推進位于張江的上海檢驗中心建設,確保市藥品檢驗所、市食品藥品包裝材料檢測所年內遷入,加強市藥品檢驗所張江技術服務窗口的建設。
加強對張江生物醫藥基地藥物研究機構和生產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利用市局科技情報所的專利服務功能,協助企業進行專利申報的服務,并開展企業專利管理服務業務,根據企業的需求,對指定的產品先進行專利檢索跟蹤,定期出具相關專利情況分析報告,協助企業解決專利糾紛。
在政策、許可上重點扶持和幫助國內外生物醫藥企業在張江開設研發、生產、營銷機構。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