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藥品零售悄然變局 社區中小型店漸成氣候
不可否認,價格戰依舊是藥店間競爭的有效手段。但是,隨著競爭加劇,價格日趨透明,低價的殺傷力開始弱化,而其他深層次的競爭手段浮出水面。最近,廣州藥店紛紛開始在業態上尋求突破,廣州藥品零售業因此悄然變局。
“廣州連鎖藥店的比重將會在今年首次超過單體藥店。”金康連鎖藥房總經理鄭浩濤表示:“事實上,包括平價大藥房在內的各種業態都在進行反思,以尋找自己的最佳盈利模式。上千平方米的平價大藥房規模開始往小里做。”
社區藥店越開越密
近日,廣州濱江東路珠江泳場附近一個新建小區,半個月之內同時有包括海王星辰、大參林在內的四家藥店進駐。每家藥店之間的距離間隔不到10米,難怪有人將這種狀況形容為“貼身火拼”。就在這四家新店的不遠處,早已有兩家經營多年的藥店。
在業內人士看來,像濱江東路這個小區,最多只能容納2家藥店,如今四店并舉,恐怕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通常情況下,一般100平方米的藥店日營業額最少要在3000元以上才能保本。但按照現在這樣扎堆開店,按照一天內人流最旺的兩段時間(上午10點~11點半,下午4點半~5點半)來估算每日客流量,這幾家店想達到上述業績并不樂觀。
事實上,像這樣在一條街上數家藥店近身肉搏的例子并不罕見。在華景西路上,大約400米的路段上聚集了康之選、博愛藥店、海王星辰以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養和藥房等4家藥店。在石牌東路,不到900米的路段上也有二天堂、金康、林和等6家藥店,而且這些藥店都號稱“走平價路線”。
在廣州,盡管擁有較大客流的社區藥店并不少。但是,業內普遍認為,藥品是特殊商品,其消費模式與日用百貨有明顯的區別,所以相隔500米、步行15分鐘可達的藥店間距最佳。去年,大參林藥店以社區為落點的平價便利藥店模式快速崛起,曾在廣州同行中引起廣泛關注。社區內人口集中,客源和消費習慣也相對穩定,使得廣州各大連鎖藥店,開始喊出要走社區路線的口號,其中包括原來走商業區大賣場路線的老百姓、金康。廣州老字號健民醫藥連鎖店總經理姚永方也表示,將在廣州各行政區開一個中心店,其他新增藥店則主要是社區店。
大公司爭開小藥店
隨著更多競爭者的加入,相對固定的市場容量使得平價藥店的輻射人群隨之縮小。例如,一家1000平方米的平價藥店,它的輻射范圍一般是4~5公里,廣州市內可容納2~3家。但事實上,廣州市區這種規模的平價藥店不止5家。平價藥店開多了,對價格敏感的消費群又沒有增加,平價藥店的盈利能力必然減弱。鄭浩濤透露,“平價和社區將是金康未來的主要發展模式,但是平價藥店的規模將調整到三四百平方米。由于利潤下降,大面積的平價藥店難以承受租金等成本壓力,需要進行調整。”
業內分析人士稱,大賣場在一定時期能刺激市場,但它的成本和風險都比較大。此次,開心人在廣州新開張的兩家店都不足300平方米,一改以往“一開就是上千平方米”的模式。而不久前“老百姓”在中山路上的新店也只有500平方米,遠遠小于之前在江南大道上的總店。廣州“老百姓”總經理江欣表示,以后開店也將進行調整,雖然平價藥房不用一開就上千平方米,但是,縮小到500平方米左右,其品類會比社區藥店齊全。一般百十平方米的藥店品類大約2000個,500平方米的話可以做到7000個品類。她說:“要吸引一些固定消費群體如老人、中青年婦女到店里,規模很關鍵。比如我們要搞一個活動,如果店不夠大,根本沒有足夠的空間讓患者到那里免費體檢,更談不上幾十個人一起聽健康講座了。而且,如果店的規模不夠大,也很難調動供應商支持。而且一次花上100~200元,在平價藥店買全一些常用藥,是很多家庭小藥箱采購的最佳選擇。”
編后:
以前動輒上千平方米的平價藥店開始轉戰社區了。對藥品零售業來說,這是什么信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社區中小型藥店的流行不僅說明了眾多商家放低身段、腳踏實地開始理性選址,更意味著繁華商圈漸趨飽和,價格和炒作都不再能留住消費者。社區藥店如何經營,絕不僅僅是縮小面積那么簡單,目標顧客重新定位、營銷模式重新設立、配送流程再造都將是全新的考驗。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