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基因或可推遲老年病發生
美意科學家研究1000名百歲老人基因
長壽基因或可推遲老年病發生
健康時報記者 劉永曉
新聞背景:近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刊發了由美國波士頓大學公共健康學院、意大利生物技術學院等研究人員發表的題為“長壽老人的基因特征(Genetic Signatures of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Humans)”的論文,論證了長壽人群所具有的獨特基因特征。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長壽基因,為這個“寶”又增加了新意義,因為從基因的遺傳特性上說,家有長壽老人,理論上你就可能擁有了長壽基因。
長壽的奧秘,人類一直苦苦追求,美國和意大利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終于找到了答案。他們檢測了1000多名平均年齡為104歲老人的遺傳基因,把這些基因同隨機選擇的普通人群做了仔細對照,找到了這兩類人群中存在最大差異的、與壽命有關的281個基因。
尋找過程異常坎坷。2010年7月,他們最初的研究成果曾被權威期刊《科學》發表,內容是他們根據尋找到的150個基因標志研發出了一個可計算一個人達到異常高壽概率的模型,應用這一模型,可以預測某人是否可以活到百歲或以上,而且精確性達77%。
然而,研究發表之后,引發了人們廣泛的質疑,有專家認為這項研究存在一些基礎的缺陷。2011年7月,《科學》宣布應作者要求,以“技術性錯誤”和不充分的質量控制方法從而導致結果出現錯誤為由,撤銷了這篇論文。
此結果并未讓這個團隊灰心,他們重新在更嚴格的實驗條件下進行了多次獨立實驗。在前一次論文被撤銷半年后,他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的肯定。
從這些被發現的長壽基因來看,它們大部分和一些常見的老年疾病有關系,比如老年性癡呆、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而擁有這類基因的長壽老人往往到了90歲之后才出現這些老年疾病,科學家因此推測“長壽基因”有可能會推遲或避免老年疾病的發生從而使他們的壽命超過普通人。
但研究人員同時也承認,基因雖然對壽命有一定影響,但是外在的環境因素對人類的高壽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比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先天的遺傳基因無法改變,但是后天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能自主決定。
這方面,我們不妨參考一下衛生部牽頭實施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導方案,飲食、運動兩手抓。飲食方面做到:少吃一兩口,多動十五分(鐘);糧食七八兩,油脂減兩成;蔬菜八兩好,奶豆天天有。運動方面,可以用健康口訣來督促自己:動比不動好,堅持才有效;千步是把尺,活動有量度;內容任選擇,追求在萬步;用力憑感覺,自己找適度。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