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正式啟動“4+7”中選藥品采購和使用工作 25個中選藥價格平均降幅52%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汪斌 通訊員 劉啟國) 3月15日上午,記者在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看到,第一單用于治療高血脂的阿托伐他汀鈣片順利完成了采購。這標志著“4+7”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在廈門落地實施,廈門全市59家試點公立醫療機構正式啟動中選藥品采購工作,3月18日起,患者就可在各試點公立醫療機構使用上中選藥品,相關配套措施同步執行。
2018年12月,“4+7”藥品集中采購中選結果公布,31個試點通用名藥品有25個中選,主要是抗癌、降血壓、降血脂、抗病毒、抗精神病等藥品。其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22個,占88%,原研藥3個,占12%,仿制藥替代效應顯現。與試點城市2017年同種藥品最低采購價相比,中選品種價格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降價效果明顯。
為搞好此項惠及民生的工作,廈門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試點工作小組,全力推動試點落地實施。根據《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方案》,廈門市出臺了《廈門市貫徹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市醫保等三部門圍繞“確保使用、確保質量、確保供應、確保回款”,出臺三個具體落實的配套措施。醫保部門出臺《關于貫徹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配套措施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了醫保支付政策和醫保基金結余留用辦法,保障中選藥品貨款支付及臨床用藥需求。市市場監管部門出臺了《關于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做好中選藥品生產、使用、不良反應監測等監管工作,確保藥品質量安全。市衛生行政部門出臺了《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落實醫療機構中選藥品采購和使用,預警藥品供應短缺信息,加強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
廈門在保障試點工作順利平穩推進的同時,形成了具有示范推廣效應的“廈門經驗”。全流程監管:中選藥品的采購、交易、配送、結算、監督在廈門市“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監管平臺”上進行全流程監管,可實現采購量實時提醒,同時將同類可替代藥品采購納入監測范圍,在線跟蹤可替代藥品的采購變化情況,保障試點工作順利落地。直接結算模式:實現醫保部門與配送企業藥品貨款直接結算,防止出現“三角債”問題,降低藥企交易成本。通過上述配套政策和技術手段,最終實現政策可落地、藥企可接受、醫院可執行、患者可放心的共贏局面。
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藥品質量監管部門,針對第一批集中采購的25個中標藥品品種,擬制了《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019年4+7藥品帶量采購監督抽檢工作方案》,制訂了《廈門市食品藥品審評認證與不良反應監測中心關于強化中標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并對25個中標藥品近兩年不良反應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分析評價,暫未發現異常風險信號、聚集性信號。執法人員還對部分公立醫院進行檢查,了解醫院藥品管理、養護和儲存情況。對部分藥品批發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督促其持續嚴格執行《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要求,保證藥品儲運質量。督促醫療機構配備專用陰涼柜和改造藥房,保證中標藥品按照儲存要求存放。
廈門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及配套措施細致全面,實施準備工作扎實有效,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責任編輯:齊桂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