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引導整合社會力量,全面支持健康扶貧工作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康紹博 陸悅) “我經常會遇到因為罹患重大疾病導致經濟困難或因基層救治能力欠缺而延誤治療的患者。”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對記者表示,中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給廣大患者帶來很大的幫助,但在基層地區,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醫療水平低、能力差的現象依然突出,國家健康扶貧工作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葛均波認為,在現有健康扶貧攻堅行動實施過程中,雖然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但社會資源仍可以進一步整合,助力健康扶貧。應加強基層醫療人才培養與技術幫扶,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高慢病管理意識和能力,大力開展大病、慢病篩查項目,在源頭上提升基層地區貧困人口健康水平,盡可能在疾病早期以相對低廉的醫療費用診療,從整體上減少醫療及相關費用支出,盡可能從提升基層醫療能力和建立疾病防、治、控體系層面協助衛生部門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緩解醫療保障支出壓力。
就如何提升基層醫療能力,開拓健康扶貧新局面,葛均波表示,可以引進社會力量協助政府部門加強人才綜合培養,形成政府出政策、行業來支持、社會供資金的人才培養模式。此外,還應以現有的專病中心為抓手,通過急病、慢病等專病中心的多層次建設,提高貧困地區的大病預防、急救和治療能力。
葛均波表示,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應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由政府指導行業組織、公益組織、公募基金、企業等多方合作,推進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國所有醫療聯合體和縣級醫院,并逐步向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實現醫療資源上下貫通、信息互通共享。開展預約診療、雙向轉診、遠程醫療等服務,為貧困人口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分級診療、康復指導等全方位全周期的衛生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