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完善和深化胸痛中心急救體系建設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王宣淞 陸悅)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呼吁,進一步完善和深化胸痛中心急救體系建設,加速擴大胸痛中心建設規模,提高胸痛中心建設質量;充分發揮胸痛中心區域協同救治的效能,提升各級醫療機構急性胸痛疾病的診療能力,助力醫改分級診療的實施。
葛均波委員表示,現階段病人延遲、轉運延遲和治療延遲影響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效率。胸痛中心的建設,旨在優化流程,縮短患者救治時間,提高救治效率,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預后。經過5年多的發展,胸痛中心建設體系逐步完善,數量逐步增多,基本形成覆蓋全國急性胸痛救治網絡。但這些胸痛中心的救治能力仍不能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急性胸痛患者就診需求。
在葛均波委員看來,目前的主要問題是:胸痛中心總體數量占現有能接診急性胸痛的醫療機構比例仍比較低,很多省份僅十余家中心,不能滿足患者救治需求;各省、市衛健委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胸痛中心建設與管理指導原則(試行)》要求力度不足,未能有效推動省內胸痛中心建設;一旦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質量控制,胸痛中心的救治效率會下降;現有的多樣化的院前急救模式導致部分城市的院前急救與各醫療機構的胸痛中心配合不密切;縣域胸痛中心發展較緩慢,與國家衛健委《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的要求有差距。
葛均波委員建議,國家衛健委應繼續關注并大力推動全國各醫療機構胸痛中心建設,將胸痛中心建設納入等級醫院和重點學科評審的考核范圍;督促各級衛健委貫徹落實《指導原則》的具體要求,將“推動胸痛中心建設”列入各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年度工作計劃中;由國家衛健委組建成立胸痛中心全國質控專家組,并推動各省、市成立各級質控專家組,共同開展胸痛中心日常質控工作,持續提升胸痛中心質量,提供更高質量診療服務;大力推進急診急救體系建設,強化急性胸痛診療相關院前急救設備設施配備,完善技術規范和操作流程,推動院前急救與醫療機構院內綠色通道的無縫銜接,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效率;將胸痛中心建設設立為縣級醫院提質達標驗收的考評指標,助力早日實現500家縣域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