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兩會建言 ‖ 化妝品:凈化市場環境 護航健康美麗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郭婷) 1月以來,《中國醫藥報》曝光了一些電商平臺銷售的化妝品涉及“藥妝”的違法行為。在輿論影響下,電商平臺掀起“藥妝”下架潮,一場凈化化妝品市場的戰斗取得階段性成果。隨著媒體監督和科普宣傳的加強,化妝品質量安全和廣告宣傳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公眾的關注。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關注、關心化妝品安全的他們這樣說——
江蘇省南通市市場監管局副調研員 繆寶迎
南通市場監管部門從創建化妝品質量安全示范街區(示范店)入手,安排專款用于化妝品質量動態抽檢,對美容美發機構使用化妝品情況展開地毯式檢查,同時開展化妝品不良反應監測工作,為發現非法化妝品提供線索。此外,還全面強化對化妝品生產企業質量管理規范落實情況的督查,確保出廠產品合格、合規。由于在監管方面用心、用功,化妝品市場形勢持續好轉,抽檢合格率不斷提高,老百姓對化妝品市場的滿意度和消費信心不斷提升。
近年來,國家藥監部門出臺了一些監管措施,加大化妝品抽檢力度,強化對生產環節的質量監控,加大制假售假行為打擊力度,化妝品市場環境不斷凈化,產品質量有了較大提升。
我建議:加速化妝品立法進程,期待盡快頒布《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針對目前化妝品市場存在的虛假宣傳、違法添加禁用物質、制假售假等突出問題,希望監管部門形成合力,重拳出擊。
中國化妝品雜志社執行社長 程偉
改革開放40年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美的追求持續提升,從而推動我國化妝品產業迅猛發展,使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妝品消費市場。與此同時,化妝品市場也存在著虛假宣傳以及非法添加、制假售假等安全問題,威脅消費者健康。
我建議:相關監管部門加大監管處罰力度,提升違法成本,讓企業不能也不敢違法添加、制假售假;同時加大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消費者的辨別能力;企業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塑造品牌價值。此外,媒體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報道要真實、專業。
北京交通大學濱海學院藝術系大四學生 令狐昭璐
化妝品種類越來越豐富,品牌也很多,適合自己膚質的化妝品明顯變多了,選擇化妝品不再局限于進口品牌,國產化妝品質優價廉,已成為我的首選。不過我遇到過在電商平臺購買的化妝品和實體店質量不一樣的問題,同一產品,從電商平臺購買的氣味刺鼻,包裝也有細微差別,判斷購買的是假貨。
我希望:相關監管部門加大對電商平臺的監管,打擊售賣假化妝品的行為,讓消費者可以更放心網購。也期盼化妝品的廣告越來越規范,不再夸大宣傳,讓百姓買得放心、用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