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監"放管服"改革有哪些進展?記者帶你探尋
中國食品藥品網 記者 落楠 報道 "經研究,現函復如下:一、對你局自建'藥品進口備案''進口藥材登記備案'行政審批系統無不同意見。"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綜合司發布對原上海市食藥監局《關于落實"一網通辦"擬自建"藥品進口備案"等事項審批系統的請示》的回復,藥品監管系統"放管服"改革持續進行。
2018年,藥監系統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藥監部門"放管服"改革的特殊性是什么?2018年有哪些突出表現?哪些地方實踐頗具代表性?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
刀刃向內革命
"放管服"改革是一場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藥監部門'放管服'的重要性在于,一是可以減輕企業負擔,為產業高質量發展鋪路,二是從市場準入環節釋放的監管資源,可用來彌補事中事后監管力量的不足。"一位對"放管服"改革頗有研究的學者說。
在這位學者看來,藥監部門"放管服"政策要能考慮到不同環節監管側重點的不同,給企業一定的自由度,但在該嚴格監管的地方絕不能懈怠。"比如,要在高風險藥品的準入環節加強技術審評,要嚴查數據造假。"他說。
"不同于其他政府機構,藥監部門的'放管服'改革具有鮮明的專業特殊性。" 沈陽藥科大學國際食品藥品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楊悅強調,對于涉及科學技術證據的實質性審評,藥監部門可"放"的范圍和程度是有限的,伴隨"放"而來的是"管"的難度增加和風險提高,而"管"和"服"又受監管資源有限的直接制約。
楊悅以藥物臨床試驗默認許可制為例進行說明。"相比審批制,默認許可制大大提前了藥物臨床試驗開始的時間,但如何加強臨床試驗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又是一個新的問題。能否引入'暫停'等動態管理機制、臨床試驗過程中與申辦者的溝通是否順暢,都會影響'放'的效果,甚至帶來新的風險。"她解釋道。
在楊悅看來,藥監部門的"放管服"要尊重的科學事實是,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加速申報資料的形式審查,但藥品的審評審批、監管檢查、行政強制和處罰專業性較高,需要專業人員依靠證據進行專業判斷和決策。"這是由藥品特殊性和藥品行業特殊性決定的,世界各國無一例外。"她說。
改革亮點紛呈
"藥品是特殊產品,醫藥行業需要嚴格監管,因此,相比促進產業發展,藥監部門多年來更側重于保護公眾安全。"上海市食品藥品安全研究會會長唐民皓表示,"放管服"過去在藥監領域是一個低頻詞,但現在藥監部門正在重新定位價值取向,以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在唐民皓看來,藥監"放管服"改革的最大亮點就是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2018年,優化審評審批流程、完善優先審評制度、調整藥物臨床試驗審評審批程序、加快境外已上市新藥在境內的上市審批等等舉措為新藥上市提速;國家藥監局成為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調會(ICH)管理委員會成員,并按照ICH章程規定,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轉化實施ICH指導原則,我國醫藥行業加速與國際接軌。"這一系列措施受到行業普遍好評,藥監部門'放管服'改革可圈可點。"他總結。
楊悅也認為,藥監部門2018年的"放管服"改革穩步推進,亮點頗多。除了鼓勵新藥研發、加速臨床急需藥物上市的一系列政策外,藥監部門抓緊推進仿制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完善配套措施,適時調整相關政策。而對醫療器械臨床機構備案管理,對1090個第二類、第三類醫療器械品種豁免臨床試驗,調整第三類高風險醫療器械臨床試驗審批,發布實施《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在上海、廣東、天津開展醫療器械注冊人制度試點工作,將產品注冊與生產許可進行"解綁",等等舉措均有利于產業發展。
紅利持續釋放
除了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外,全國各?。▍^、市)藥品監管部門亦紛紛牽住"放管服"改革這個"牛鼻子",落子布局。
廣東省藥監局印發《關于貫徹落實"證照分離"改革要求做好行政許可相關具體管理舉措實施方案》,就開辦藥品經營企業審批等13項省級藥品監管部門行政許可業務出臺系列管理舉措;遼寧省藥監部門對藥品生產企業許可等21項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全程網上審批,實現高效審批;湖北省藥監部門把推行電子證書作為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深入推進"互聯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行政許可證書電子化應用;浙江省臺州市通過"放管服"改革,實現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30天",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
在一些地方,藥監部門提出為企業提供"嚴管+厚愛"的服務模式,精準服務,推動地方醫藥產業穩健、合規發展。"監管方式改變了,企業的行為方式就會改變,產業的發展方式也會隨之改變。"唐民皓說,企業是醫藥產品的責任主體,也是行業發展的根本所在,中國的醫藥行業要真正做大做強,需要強有力的監管,也需要強大的、有責任意識的企業群體。
"企業是非常聰明的,它們會應變而變。關鍵是監管部門要轉變理念,從'保姆'變成好的'裁判員'。"在唐民皓看來,監管部門應該扶優汰劣,并在制度設計中體現企業義務和責任,促使企業轉變觀念,主動履行企業主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