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臺28條措施深化藥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發展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為切實解決群眾用藥用械的難點、堵點問題,山西省藥監局聯合省科技廳、省工信廳、省衛健委、省醫保局等12部門,共同制定印發了《山西省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 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于2025年6月16日正式實施。《若干措施》共分五大板塊28條,以“三醫聯動”改革為牽引,通過一系列系統性、針對性的政策組合拳,著力優化藥械從研發生產到流通使用的全鏈條監管,旨在讓人民群眾在用藥用械上更便捷、更安心。
審批提速:加速創新藥械落地
《若干措施》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加速好藥好械上市,針對臨床急需的藥械,開辟綠色通道,審批時限從58個工作日壓縮至30個工作日,“即收即檢”,爭分奪秒滿足患者急迫需求。如因企業調整生產布局需要場地變更,也將其辦理時限由195天縮短至105天,整體壓縮40%以上。同時,實行“主動對接、一品一策、全程跟蹤、專班幫扶”的創新服務管理機制,為重點品種和項目提供全程護航,確保創新成果能第一時間服務患者。
醫保銜接:破除創新好藥“進院難”
為了著力打通臨床應用“最后一公里”,《若干措施》規定,對已在其他省份首發掛網且企業自評結果優良的創新藥,優化山西省陽光采購流程,實現“快速掛網”,縮短從獲批到臨床使用的時間。在支付端,要求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確保納入國家醫保目錄的創新藥及時獲得醫保支付,并按程序將符合條件的醫療器械納入醫保支付范圍,切實減輕患者負擔。這些舉措,將從機制上促進研發、生產與臨床使用的深度融合,讓創新藥械更快惠及患者。
晉藥振興:激發本土產業活力保障優質供給
《若干措施》鼓勵在道地藥材產區建設創新平臺,支持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養殖基地建設,并明確按省級規范炮制的中藥飲片可按規定跨省銷售,按國標生產的中藥配方顆粒可直接跨省銷售。這一系列措施著力推動中醫藥守正創新,提升本地藥材就地轉化率和品質。同時,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數智化、綠色化改造,提升核心競爭力,并支持質量保障能力強的企業接受委托生產,從源頭上提升山西藥械的質量水平,保障供給的優質性。
智慧嚴管:織密安全網守護用藥安心
加速上市和便捷可及,必須以質量安全為基石。《若干措施》在“放活”的同時,更強調“管好”“管巧”。它推動醫藥企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建立覆蓋全過程的血液制品信息化管理體系,探索高風險植入器械的信息化應用,并致力于建立藥品全品種全鏈條的信息化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若干措施》特別強化了對創新藥械上市后的警戒工作,要求落實藥物警戒主體責任,建立醫療機構藥物警戒機制。對于網絡銷售、智慧藥房、中藥代煎等新業態,也明確了監管規范,壓實平臺責任,強化風險共治,全力守護百姓用藥用械安全底線。
山西省此次出臺《若干措施》,以提升審評審批效率為突破口,以打通臨床應用堵點為關鍵,以激發產業創新活力為支撐,以構建智慧高效監管體系為保障,形成了一套環環相扣的政策組合。其核心目標就是讓百姓能夠更快、更便捷、更安心地用上好藥好械。隨著政策的深入落實,一張覆蓋更廣、響應更快、保障更牢的醫藥健康安全網,正在三晉大地加速織就,成為全省人民健康福祉的強有力支撐。(山西省藥監局供稿)
(責任編輯:趙紅)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