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藥房藥學服務補償機制對藥師服務和患者獲益的影響》課題在京開題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3月15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自我藥療教育專業委員會的《社會藥房藥學服務補償機制對藥師服務和患者獲益的影響》課題在北京開題。
藥學服務是以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為目的,以提升藥物治療效果為任務的相關服務。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副會長張文虎指出,自中國藥品分類管理制度實施以來,藥學服務正從單純模式向專業模式轉變。然而,藥師角色定位模糊、服務價值量化困難等問題,制約了藥學服務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探索合理的藥師服務補償機制,提高藥師服務積極性和可持續性,進而提高藥師服務質量,更好地服務患者。”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自我藥療教育專業委員會《社會藥房藥學服務補償機制對藥師服務和患者獲益的影響》課題負責人劉松認為。為此,課題組將探索建立社會藥房藥學服務補償機制,明確補償方式、補償標準以及補償渠道以激勵藥師,提高其服務質量。
在課題研討過程中,來自醫院、藥店和企業的專家及相關從業者圍繞課題研究的內容提出了多方面建議,涉及社區藥房的定義、倫理問題、多藥聯用情況等。
據介紹,《社會藥房藥學服務補償機制對藥師服務和患者獲益的影響》目前共包含兩個子課題,分別為《關于社區藥店藥學服務對氨氯地平合理用藥和依從性影響的研究》和《關于適老化改造藥品及藥學服務對老年人慢病用藥常見困擾的改善》。兩個子課題分別從常用降壓藥氨氯地平和老年人慢病用藥入手,深入探究社會藥房藥學服務補償機制對藥師服務質量以及對患者依從性和合理用藥的影響,為藥師法的出臺提供實踐依據。(薛靜文)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