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是“香餑餑” 如今為“燙手山芋” 鄉鎮醫保定點藥店緣何紛紛“退保”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 (實習記者曲雪潔) 1月20日,四川達州市醫療保障事務中心(以下簡稱達州市醫保中心)發布公告,宣漢縣民耀藥店等40家定點藥店自愿解除醫保服務協議。
這并非醫保部門首個通報零售藥店自愿退保的公告。2024年7月以來,云南、廣東、內蒙古等多地醫保部門均發布公告,有醫保定點藥店自愿退出醫保。
醫保定點曾經是藥店生存的“香餑餑”,有利于增加客流提高銷售業績,現如今為何更像“燙手山芋”?
零售藥店出現“去醫保化”
根據達州市醫保中心發布的公告,宣漢縣民耀藥店、宣漢縣益明藥房、大竹縣馮周藥店等40家定點藥店自愿解除醫保服務協議。
這并非是四川達州醫保部門首批公布的定點藥店“去醫保化”名單。
公開信息顯示,去年12月以來,四川達州已有234家零售藥店自愿解除醫保服務協議。而在四川,除了達州,渠縣、射洪市等地,均有零售藥店自愿終止醫保服務協議。
事實上,藥店主動“退保”的情況,不僅出現在四川,在全國多地都有發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24年7—12月份,含滿洲里、赤峰、興安盟、臨汾、成都、濟南、青海海西州以及呼和浩特在內的多地,共計逾千家定點藥店解除或暫停醫保服務協議。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發現,在查詢到的零售藥店“退保”信息中,“退保”藥店多為位于縣鄉(鎮)的基層藥店或者單體藥店。以四川為例,大竹縣仁妍藥店、大竹縣益康藥房、達州好藥師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友健堂連鎖店、大竹友順堂大藥房、渠縣合縱藥房、渠縣建橋藥房等眾多藥店均位于鄉鎮。
藥品流通行業專家黃修祥也向記者表示,“退保”藥店在鄉鎮更為明顯,“這些藥店退出醫保后,選擇閉店的占比更大”。
行業規范中的陣痛
一直以來,“醫保資格”被業界普遍認為是零售藥店的“稀缺資源”,很多藥店都希望成為醫保定點藥店,以此吸引客流,增加收入。
“近年來,醫保改革力度越來越大,一方面嚴格醫保資金使用,另一方面加強醫保藥品價格管理,這就使得一些經營不規范的藥店以及經營不善的中小藥店選擇‘退保’,這實則是行業在逐步規范中的陣痛。”黃修祥表示。
自成立以來,國家醫保局持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2023年5月,《關于加強醫療保障基金使用常態化監管的實施意見》出臺,意在織牢織密醫保基金監管網。2023年7月,醫保部門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飛行檢查對象,嚴厲打擊欺詐騙保等違法違規行為。
在此過程中,國家醫保局持續推進醫保基金大數據監管,建立了全國統一醫保信息平臺,并推進醫保藥械追溯信息采集等,讓有意違法經營的藥店無“空”可鉆。
2024年6月,一心堂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出門店存在串換藥品、超量開藥等問題,造成醫保基金損失,被國家醫保局約談;2024年10月,國家醫保局根據大數據篩查線索開展飛行檢查,發現黑龍江省哈爾濱市4家藥店騙保,涉及金額超1億元,引發社會強烈關注。
“此外,各地醫保部門也紛紛約談零售藥店,并要求零售藥店進行自查,規范其醫保基金使用。”黃修祥認為,在這種高壓態勢下,為規避風險,一部分不規范的零售藥店選擇“退保”以自保。
此外,比價系統上線、門診統籌政策調整、市場競爭加劇等也使部分定點藥店尤其是抗風險能力較弱的鄉鎮單體藥店受到沖擊。
“比價系統對藥店沖擊較大,有的藥店不得不對部分價格敏感度高的產品采取降價策略以吸引顧客,由此壓縮了藥店的利潤空間。”山東燕喜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文新表示。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7月份以來,全國已有29個省份陸續上線運行醫保定點藥店比價小程序。
不僅如此,2021年4月,國辦印發了《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職工單位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從原來的個人賬戶調入統籌基金“池子”,個賬金額有所降低。宋文新表示,定點藥店的醫保藥品銷售,主要依靠個賬支付,“個人賬戶資金的減少直接影響到了藥店銷售額”。
與此同時,全國多地門診統籌支付取消或下調起付線(即報銷門檻),并提高醫保報銷比例,進一步推動患者到醫療機構門診購藥。
“在這些政策影響下,零售藥店的客流量和藥品銷售出現了下降。”黃修祥表示。
另外,近些年來,醫藥電商的快速發展增加了線下市場的競爭壓力,使得零售藥店的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積極調整經營思路
“隨著國家監管力度的增強以及醫保藥品會越來越泛福利化,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定點藥店退出醫保。規范化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黃修祥預測,“在新的政策形勢下,零售藥店(含醫保定點藥店)需要在經營思路、經營方式上進行調整。”
上述山東某連鎖藥店董秘也表示,在中小定點藥店退出醫保乃至閉店的情況下,零售市場必然會出現兼并重組,未來中國藥品零售行業可能也會趨向美國藥品連鎖零售三大巨頭占據絕對市場份額的藥品流通行業格局。
《2023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前10位藥品零售企業銷售額占同期全國藥品零售市場規模的23.3%;藥品零售連鎖率57.8%。但從國際經驗看,美國、法國和澳大利亞等國,排名前三位藥品流通企業合計均占本國市場總額的90%以上;日本排名前五的藥品流通企業市場占有率也達80%。
“零售藥店僅靠藥品差價來生存的空間會越來越小,未來要么走專業化道路,要么選擇多元化發展。”黃修祥建議。
宋文新認為,專業化是零售藥店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藥店可以以疾病譜為基礎建立專業化的培訓體系,提升員工的專業技能,為患者提供精準用藥咨詢和個性化健康管理建議。至于多元化,則需要零售藥店依據消費者的需求調整產品品類和運營思路。
記者在采訪中獲悉,山東省內有藥店退出醫保后,準備往中藥、醫療器械等多元化方向發展,進行差異化競爭。
“同時,藥店也要加強政策法規的研究,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可以利用店長會、云學堂等途徑對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員工的合規意識和風險意識。”宋文新表示。
宋文新認為,藥店還可以尋求多渠道融合發展,將線上線下相結合,以線下為主,線上為線下引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多業態共存。
黃修祥認為,不管如何調整,藥店都要從以商品銷售為中心向以消費者服務為中心轉型,提升服務能力吸引消費者;要加強醫保合規管控,增強專業藥事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