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創新 讓更多更好的民族藥造福患者——記國家藥監局藥品注冊管理司(中藥民族藥監督管理司)中藥民族藥處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蔣紅瑜) 只有幾名工作人員,都是中共黨員,均具有中藥專業背景;勤于奮斗、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是他們的工作底色。
研究起草多份中藥監管文件,為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出臺促進中藥民族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指引;助解制約民族藥發展的關鍵問題,推動民族地區實現1.1類中藥創新藥新突破;堅韌執著、同心抗疫,榮獲“全國科技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這就是國家藥監局藥品注冊管理司(中藥民族藥監督管理司)中藥民族藥處(以下簡稱中藥民族藥處)。今年9月,該處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中藥民族藥處全員深感激動和欣喜,深受鼓舞與激勵。“是榮譽更是責任,鞭策我們繼續為民族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添柴加火’。”該處負責人表示。
榮譽背后,是國家藥監局對于推動中藥民族藥高質量發展的持續發力。近年來,國家藥監局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積極出臺改革措施,更好發揮中藥特色優勢,滿足人民群眾用藥需求。民族藥作為中藥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蓬勃之勢中書寫著新篇章。
把脈開方 為民族藥發展解決關鍵難題
產業發展,標準先行。民族藥標準對保障民族藥質量、促進民族醫藥產業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國家藥監局針對民族藥標準形成歷史久遠,標準研究基礎相對薄弱,質量控制水平偏低等特殊情形,精準施策,遵循不同民族地區用藥習慣和特點,持續推進民族藥標準修訂完善工作。
中藥民族藥處落實落細相關部署,針對國內不同地區對藏藥標準不統一問題,推動建立藏藥標準協調工作機制,加快藏藥標準的修訂完善;積極指導西藏、新疆、甘肅、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加快完善省級民族藥材標準制修訂,相關標準已分別頒布成冊;組織開展了三期民族藥標準示范研究項目,2023年修訂部頒藏藥、維藥、蒙藥標準59個;在今年5月發布的《地區性民間習用藥材管理辦法》中,進一步加強民族地區習用藥材標準的管理……
在逐步解決民族藥標準問題的同時,中藥民族藥處還針對民族藥其他“疑難雜癥”把脈開方。
由于各種原因,在民族藥標準分冊中收載有部分來自醫療機構制劑品種的標準,如何促進該部分標準品種的轉化?
藥品注冊管理司與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以下簡稱藥審中心)進行了充分研討,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在研究制定《中藥注冊管理專門規定》時明確了對有標準無批準文號品種的注冊路徑。上述規定已于2023年7月起施行。
今年7月發布的《中藥標準管理專門規定》也有不少為民族地區量身定制的規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藥監局注冊管理處工作人員比麗克孜舉例說,上述規定在進口藥材標準相應內容中明確,“少數民族地區進口當地習用的少數民族藥藥材,尚無國家藥品標準的,可由當地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制定發布省級中藥標準”,符合民族地區進口藥材使用及監管實際,滿足民族地區特色用藥需求。
以上種種,是中藥民族藥處推動中藥民族藥發展的工作縮影。據悉,近年來,按照國家藥監局黨組部署,中藥民族藥處在藥品注冊管理司領導下,先后研究起草了《國家藥監局關于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藥科學監管促進中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這些政策文件充分尊重中藥民族藥發展規律特點,健全頂層設計,不僅引領了國家藥監局的系列改革舉措,也為各地出臺促進中藥民族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提供指引。
加強服務 助力創新藥實現“零”突破
一個地區的新藥研發能力是衡量其醫藥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民族地區擁有豐富的中藥民族藥資源,但創新研發基礎較為薄弱。如何通過中藥注冊管理相關政策,激發民族地區的創新活力,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中藥民族藥處積極落實國家藥監局和藥品注冊管理司關于民族藥各項工作部署,在研究起草相關政策時,既明確民族藥遵循中藥的通用要求,也遵循少數民族的醫藥理論與具體的療法,推動構建了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
為提升民族地區新藥研制能力和水平,中藥民族藥處還聯合藥審中心、省級藥監局中藥相關部門為民族地區的專家、企業提供新藥審評審批政策培訓、加強注冊服務,對重點品種按照“提前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導、研審聯動”的原則,加強溝通交流服務,讓注冊申請人及早夯實研究基礎,“少走彎路”。
“我今年參加了3個專門針對民族藥政策講解和新藥研發技術問題答疑的會議,會上的一些問題都得到了中藥民族藥處工作人員的積極回應。”新疆銀朵蘭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陳菊說。
多方舉措握指成拳,民族地區中藥民族藥新藥臨床試驗和上市申請數量實現了“從無到有”,近年來兩者均呈現上升趨勢。尤為令人振奮的是,民族地區還在1.1類創新藥上實現了新突破。
2022年1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家中藥企業申報的1.1類中藥創新藥參葛補腎膠囊獲批上市,成為民族地區企業研制上市的首個創新藥。截至2024年10月25日,該品種銷售額已超五千萬元。
該公司董事長李成功對各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指導幫扶甚是感激:“該品種已入選國家科技成果庫,極大地鼓舞和激發了我們繼續研發新藥的信心”。
目前,民族地區不少藥企正積極研發、申報注冊新藥,新的“零”突破在路上。據了解,一款中藥創新藥(維藥)于2023年9月獲得了上市許可受理,目前已完成發補資料的提交,有望成為第一個獲批上市的1.1類民族藥創新藥。
積極推動 提升民族地區用藥便利性
民族醫藥古代經典名方是中華傳統醫藥偉大寶庫中的精華,是民族醫藥方劑的杰出代表。國家藥監局在前期實施簡化審批古代經典名方制劑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推動民族醫藥經典名方轉化為經典產品,提升民族地區群眾用藥便利性,助力民族地區發展醫藥產業。
去年8月,國家藥監局與有關部門共同發布《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二批)》,首次將34首藏醫藥方劑、34首蒙醫藥方劑、38首維醫藥方劑、18首傣醫藥方劑納入國家經典名方目錄。這些方劑均來自于民族醫藥經典名著或古代民族醫藥名家的臨床經驗方。
中藥民族藥處為此做了大量研究和協調工作。據介紹,民族醫藥經典名方的研發,一方面可以總結固化、傳承古代名醫大家長期積累的臨床實踐,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現代制劑技術提升民族地區群眾的用藥便利性。民族醫藥經典名方轉化為新藥,可發揮民族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對促進民族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進口藥材口岸可提高優質藥材資源進入民族地區的便捷性,為民族地區用藥安全提供保障,帶動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為此,中藥民族藥處積極響應國家區域戰略規劃,指導提升新疆、西藏、內蒙古等地進口藥材口岸通關檢驗能力,擴大利用境外優質藥材資源,促進民族地區邊貿經濟發展,支持廣西、云南、吉林等邊境地區藥材進口口岸建設。
以琿春口岸為例,該口岸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于2023年被增設為藥材進口口岸。目前,通過該口岸可從俄羅斯進口白鮮皮、防風、人參等多種中藥材,減少當地企業中藥材加工流通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同時,該口岸還可促進中藥材流通,滿足吉林省乃至全國市場的需求,對進一步加快當地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吉林全方位振興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在中藥民族藥處的努力下,更多更好的“民族藥”正慢慢走向市場,造福各族群眾。
“我們將按照國家藥監局黨組關于民族藥監管工作部署,在藥品注冊管理司領導下,繼續秉承初心使命,為推動中藥民族藥高質量發展、促進民族團結和地區繁榮貢獻力量。”中藥民族藥處負責人表示,該處將持續推進民族藥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提高民族藥新藥研制和質量控制水平,滿足服務少數民族地區臨床用藥需求,保障民族地區人民用藥安全,為中藥民族藥高質量發展、民族地區繁榮和民族團結貢獻更大力量。
(責任編輯:宋莉)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