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連鎖兩個月內股價下跌超35% 網上比價對零售藥店影響幾何?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李易真) 近期,醫藥商業板塊在股票市場持續震蕩不斷。
同花順顯示,5月30日至7月25日,上證指數跌幅為7.21%,而醫藥商業板塊跌幅則為16.07%。值得注意的是,益豐藥房、老百姓大藥房、大參林醫藥和一心堂藥業四大連鎖藥店跌幅更是超過了35%。
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晁寧認為,醫藥商業板塊的連續陰跌是國家醫保局施行“上網店,查藥價,比數據,抓治理”專項行動后市場“陣痛”式的過度反應。
有業內人士認為,零售面臨藥價強監管成趨勢,頭部連鎖或將適時停下擴張步伐。但也有人認為,合規度更高的頭部連鎖將持續發揮規模效應,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比價沖擊零售藥店
“網上比價專項行動的出臺,引發了藥品零售行業的集體焦慮,擔心各地醫保部門在執行政策過程中片面地將網上最低價作為錨定價格。”晁寧表示。
晁寧口中的“網上比價專項行動”指的是國家醫保局于5月29日印發的《關于開展“上網店,查藥價,比數據,抓治理”專項行動的函》。函件指出,進一步強化網絡售藥平臺藥品價格發現功能,以網絡售藥平臺“即送價”為錨點,將省級集采平臺掛網價格、集中帶量采購中選價格、定點零售藥店藥品價格等各渠道藥價與網絡售藥平臺“即送價”進行比對(以下簡稱網上比價),發現異常高價,督促醫藥企業主動調整。
一直以來,零售藥店的藥品價格普遍高于醫藥電商。湖南省藥品流通行業協會原秘書長黃修祥認為原因有二:一是零售藥店在經營過程中店鋪租金、人員薪資、運營成本等費用相對較高,部分以服務見長的零售藥店在醫藥物流服務能力和專業藥學服務能力的建設上也投入了更多資金,而這些運營成本往往會附加在藥價上;二是線下購藥的消費者很少會做到“價比三家”,對藥價也不夠敏感,導致零售藥店的藥品價格透明度較低。
“此舉旨在通過網絡售藥平臺摸清藥品的真實底價,督促藥品價格回歸合理范圍。”黃修祥稱,電商平臺藥品價格的透明度高,各藥店為爭奪線上市場,只在醫保藥品成本價的基礎上加上微利,這使得網上藥品的“即送價”更接近藥品的真實成本價格。
晁寧也持同樣觀點。他認為,在醫保部門的系列舉措下,藥價最終會回歸到合理區間。但在此過程中,應尊重市場規律和行業發展需求,避免線上線下藥價“一刀切”。
天津市某知名連鎖藥店總經理王先生則表示,零售藥店歸根到底是經營場所,且隨著監管趨嚴、服務能力的提升,其運營成本也在不斷增高,與網上藥店同價并不現實。“線上藥品的低價一方面是藥店為搶占市場而設定,一方面還包含電商平臺的部分補貼。如果線下藥店以此價格作為錨點,實體藥店恐怕難以支撐。”據悉,為吸引更多消費者,其所在的零售藥店已有藥品低于成本價銷售。
函件發布后,多地醫保部門上線了藥品比價系統,盡管這些比價系統尚停留在線下藥店之間或者零售藥店與公立醫院之間的藥價比對上,但已有部分零售藥店下調了醫保藥品的價格。
更直接的沖擊則體現在資本市場上。同花順顯示,5月30日至7月25日,益豐藥房的股價從37.33元跌至21.45元,跌幅達43.24%;老百姓的股價從25.07元(前復權)跌至15.32元,跌幅達38.84%;大參林的股價從19.72元跌至12.44元,跌幅達37.55%;一心堂的股價從20.86元跌至13.46元,跌幅達35.54%。
擴張之路能否繼續
近年來,四大連鎖藥店不斷通過“直營、并購、加盟”三種方式加速“跑馬圈地”,2023年底就已全員邁進“萬店俱樂部”。
根據四大連鎖藥店先后發布的2024年一季度報告,截至2024年3月底,大參林醫藥、老百姓大藥房、益豐大藥房、一心堂藥業分別擁有門店14915家、14109家、13920家、10746家,較2023年底分別凈增門店841家、535家、670家、491家。但記者同時發現,上述連鎖的利潤率均不高,一季度利潤率分別為5.9%、5.8%、6.8%、4.7%。
在黃修祥看來,頭部連鎖企業之所以如此迅速地進行擴張,一是因為頭部連鎖的合規化程度更高,且具備精細化的門店管理能力,在獲取“雙通道”、門診統籌等相關資質和承接外流處方等方面更具競爭力;二是頭部連鎖希望通過不斷擴大門店網絡布局,在品牌效應、采購議價權、吸引市場資本等方面擴大市場優勢。
那么,隨著網上比價專項行動的出臺,四大連鎖藥店是否還會像之前一樣保持快速擴張?黃修祥預測:“大型連鎖藥店可能不會再像之前一樣大手筆地進行并購擴張,那些醫保藥品銷售占比高的企業甚至會出現店鋪關停并轉的局面。”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網上比價專項行動并不會阻擋大型連鎖藥店擴張的腳步,甚至能進一步加速其連鎖化的步伐。“或許會有經營不善的店鋪在大浪淘沙的市場競爭中被迫關店,但頭部連鎖企業發展的總趨勢一定是擴張。只有通過不斷擴大規模、提升整體利潤,大型連鎖藥店才能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保持穩定增長。”上述業內人士解釋道。
萬店連鎖如何破局
無論如何,在比價時代,醫保藥品對于零售藥店利潤的貢獻率在逐漸降低。有業內人士提出,大型連鎖藥店需及時調整經營策略。
“隨著四同治理、網上比價、醫保線上支付等醫保政策的施行,一些頭部連鎖正逐年下降醫保藥品在整體銷售體系中的占比,并加大對大健康產品、非醫保藥品及自有品牌的布局,以降低政策收緊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黃修祥認為,頭部連鎖企業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治未病”上。
還有一些連鎖藥店通過降低租金成本以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晁寧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在走訪調研時他發現,某知名連鎖藥店將一家門店面積從100多平方米縮減到60平方米左右。其部分位于上海核心區域的連鎖藥店也關閉了門市房,將藥店開在樓上或地下,以節省房租成本。
對于網上比價對企業的影響,大參林醫藥和老百姓大藥房在公開場合對投資者進行了回復。
6月3日,大參林醫藥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該公司依托自身的規模優勢及完善的供應鏈保障,持續優化藥品的采購成本,形成強大的自有品牌體系,擁有較強的商品競爭優勢。公司將以專業的藥事服務作為差異化競爭策略,持續穩定地提升公司的經營效益。政策的逐步趨嚴有利于合規程度相對更高的頭部企業發展,市場集中度將加速提升。
老百姓大藥房在7月4日的投資者交流活動會議中公開表示,在價格透明度提高的趨勢下,合規運營、精細管理、選品和服務能力更強的大型連鎖藥店將進一步凸顯優勢,市場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為應對網上比價政策對企業的影響,老百姓大藥房通過線上線下的差異化全渠道銷售,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網上比價時代已經來臨,到底哪些零售藥店能夠迎風斗浪,我們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常靖婕)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