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拐點已現?后續行情可期 ——A股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分析
近期,A股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2023年年報。筆者統計了314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年報(包含科創板),主要剔除了2022—2023年提取巨額商譽減值損失的公司、ST類公司和2023年上市的公司。314家公司2023年營收總額為21785.8億元,同比增長6%;歸母凈利潤為1815.9億元,同比下降2.4%;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674.7億元,同比下降0.9%。其中,2023年收入實現正增長的公司有202家,占比64%;歸母凈利潤正增長的公司有178家,占比57%。
從收入端來看,2023年醫藥生物行業各子板塊中收入占比最大的為醫藥分銷板塊,占比高達38%;占比排名并列第二的為藥品板塊和中藥板塊,均為16%。從利潤端來看,2023年醫藥生物行業子板塊中利潤占比最大的為藥品板塊,占比高達22%;占比排名第二、第三的為中藥板塊、醫療器械板塊,分別占比21%、19%。
藥品?2023年,藥品板塊收入為3488億元,同比增長4.6%;歸母凈利潤為402.3億元,同比增長7.7%;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65.7億元,同比增長11.2%。受外部環境影響,該板塊2023年下半年收入同比略有下降,但受益于銷售費用率降低,盈利能力穩中有升。隨著集采、國談等“政策底”顯現,以及新冠疫情影響消除,降本增效成為藥企經營主旋律。2024年,國家從政策層面“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研發,持續強調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患者獲益為核心的藥物研發。同時,國產新藥海外放量驗證全球市場潛力,Lisense-out與自主出海漸入佳境。建議持續關注臨床數據優異的Ⅲ期臨床試驗品種和具有豐富出海管線的企業,以及已上市品種的商業化預期。
醫療器械?2023年,醫療器械板塊收入為1706億元,同比下跌5.0%;歸母凈利潤為340億元,同比下跌14.4%。常規需求下降、醫療設備入院招標流程減緩,以及利潤端基數較大導致醫療器械板塊收入和利潤均有承壓。當前,各級醫療機構設備以舊換新需求摸排工作已完成,筆者預計,今年下半年開始,醫療設備以舊換新政策將會驅動影像設備需求。從控費政策看,DRG支付方式改革給國產醫療器械公司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疊加醫療反腐和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醫療機構門診量、手術量增長明顯,需求逐步恢復。此外,國產器械的性價比得到全球認可,國內廠商積極開啟國際化征途。《“十四五”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規劃》落地亦為醫療器械板塊發展帶來新機遇。最后,AI賦能的醫療影像及臨床決策支持系統與病種質控方向預計也將迎來結構性機會。
中藥?2023年,中藥板塊收入為3495億元,同比增長6.3%;歸母凈利潤為374.2億元,同比增長28%;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41.4億元,同比增長25.4%。該板塊收入和利潤均高速增長,主要在于感冒呼吸類用藥在2023年上半年銷售增速較好。從四費率(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來看,大部分進行改革的中藥企業不斷提質增效,費用率持續下行,帶來整體利潤率提升。
血液制品?2023年,血液制品板塊(剔除華蘭生物疫苗業務)收入總額約為232億元,同比增長14.9%;歸母凈利潤約為48億元,同比增長6.4%;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6億元,同比增長9.1%。供給面差異導致該板塊2023年收入分化,國產血液制品利潤率普遍提升,產品供給能力強、庫存儲備豐富的企業收入增長較快。從凈利率維度看,在剔除非血液制品業務、資產/信用減值、投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等因素影響后,上市公司的自產血液制品業務凈利率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個別公司利潤率下降主要受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
醫療服務?2023年,醫療服務板塊收入為565.1億元,同比增長27.6%;歸母凈利潤為50.6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75.2%;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9.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68.8%。總的來看,醫療服務板塊修復業績亮眼。眼科、口腔、體檢等偏消費屬性的賽道2023年表現優于腫瘤治療、康復、綜合醫院等偏嚴肅醫療屬性標的。筆者認為,在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下,2024年醫療服務板塊仍需等待機會,建議關注細分領域龍頭。
零售藥店?2023年,零售藥店板塊收入為1070.3億元,同比上漲10.6%;歸母凈利潤為46.9億元,同比下滑2.9%;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6.2億元,同比下滑1.5%。受高基數影響,零售藥店板塊2023年利潤端增速放緩。展望未來,連鎖藥店步入“萬店時代”,品類結構持續優化。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后,藥店板塊維持較高的門店擴張速度,大型連鎖藥店有望率先發力,引領行業復蘇。政策監管和開店限制趨嚴,倒逼小連鎖和單體藥店逐步淘汰出局,留給大連鎖更多收購空間和開店機會,中長期內行業集中度提升趨勢不變。此外,DRG支付改革、“雙通道”等政策加速處方藥流向院外市場,零售藥店處方藥銷售占比呈上升趨勢。建議關注穩健的大型連鎖藥店。
醫藥分銷?2023年,醫藥分銷板塊實現收入8383.7億元,同比增長9.1%;歸母凈利潤為149.5億元,同比下降6.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37.7億元,同比下降1.1%。總的來看,該板塊2023年業績得到修復,收入表現較好。目前,醫藥分銷板塊估值處于歷史低位,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是未來發展趨勢,個股呈現結構性分化趨勢。從上游產業鏈看,通過醫藥工業板塊發力,實現“研-產-銷”全產業布局;從下游產業鏈看,通過自建與收購實現零售藥店市場的快速擴張。醫藥流通企業借助與醫療機構、藥企的緊密聯系,積極布局DTP藥房,未來在承接處方藥外流上具有核心優勢。建議積極把握產業結構調整的機遇,關注業績增速遠超行業增速的企業。
疫苗?疫苗板塊2023年收入為718億元,同比增長14.2%;歸母凈利潤為120.2億元,同比下降16.7%;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16.7億元,同比下降17.2%。利潤端增速下滑主要是智飛生物九價HPV疫苗銷售占比較高,其毛利率、凈利率相對較低,以及萬泰生物二價HPV疫苗/IVD業務下滑及新冠疫苗相關資產減值所致。受到醫療反腐、新生兒出生率下滑以及整體行業環境影響,大部分疫苗企業業績有所下滑。但筆者認為,需求相對旺盛的九價HPV疫苗以及滲透率較低的帶狀皰疹疫苗后續放量節奏將逐漸恢復。具體來看,帶狀皰疹疫苗在我國50歲以上人群滲透率約為0.3%,提升空間巨大。在研管線方面,目前有10余款在研HPV疫苗品種,更多國產HPV疫苗預計于2025年后陸續上市。未來,重磅品種盈利能力在低基數情況下有望反彈。
醫藥外包(CXO)?CXO板塊2023年收入為908.9億元,同比下降1.6%;歸母凈利潤約為175.2億元,同比下降19%;扣非歸母凈利潤約為165.8億元,同比下降13.8%。業績增速放緩,商業化大訂單逐步消化致使利潤端整體承壓明顯。從盈利水平看,2023年CXO板塊整體盈利能力穩定,高附加值訂單以及企業業務能力提升使毛利率水平略有上升,經營效率、規模效應等有望拉動板塊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此外,全球醫藥研發投入穩健增長,CXO行業景氣度或將持續。短期維度來看,國內新冠相關小分子藥物CDMO訂單不斷,短期業績基本兌現;海外產能轉移趨勢持續。中期維度來看,多肽類藥物商業化在即,CDMO空間廣闊;國內企業以小分子CDMO業務為主,大分子CDMO產能仍在追趕海外龍頭。長期維度來看,AI技術在新藥研發各階段、多疾病領域廣泛應用;細胞與基因治療等新興業務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訂單獲取+研發端建設決定核心競爭力。
原料藥?2023年,原料藥板塊實現收入988.8億元,同比下降5.6%;歸母凈利潤為84.3億元,同比下降36.1%;扣非歸母凈利潤為76.1億元,同比下降38.8%。在行業去庫存周期以及價格競爭影響下,該板塊收入端增速下滑,利潤端短期承壓。隨著外部環境壓力緩解、行業競爭格局優化以及企業經營效率提升、費率下行、規模效應擴大,板塊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未來,優質公司產業能力升級,三條路徑打開行業長期成長空間。一是“原料藥+制劑”一體化鞏固制造優勢,制劑出口加速+集采放量打開行業成長空間。二是優異的市場端能力為原料藥企業帶來穿越周期屬性的業績彈性,CDMO業務步入產能釋放周期。三是基于創新技術平臺的高稀缺性、高壁壘業務有望打破周期屬性,長期成長確定性高。
生命科學上游?2023年,生命科學上游板塊收入為79億元,同比下降18.3%;歸母凈利潤為6.8億元,同比下降57.1%;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3億元,同比下降76%。收入下降主要是板塊新冠相關產品2022年基數較高;利潤下降主要是各企業加大研發費用投入、擴充品類,以及部分企業存在新冠相關產品資產減值。總的來看,生命科學上游國內市場需求疲軟且仍未看到拐點,海外市場增速較快。未來,生物藥市場規模的快速擴大,將會帶動研發端、生產端生命科學試劑行業快速擴容。此外,政策導向下,創新是藥企發展的必要條件,生命科學試劑行業的賣水人屬性凸顯,有望在行業發展路徑中持續受益。
制藥裝備及耗材?2023年,制藥裝備及耗材板塊收入總額為136億元,同比上漲2.3%;歸母凈利潤為10.6億元,同比下降43.5%;扣非歸母凈利潤為9.4億元,同比下降43.7%。整體來看,該板塊收入穩健增長,利潤有所下滑。主要是受高毛利業務收入占比下降、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相關公司毛利率端承壓。值得關注的是,當前耗材板塊覆蓋項目持續增長,商業化項目或將拉動板塊收入增長。(作者單位:西南證券)
(責任編輯:劉思慧)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5月份11家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 早期融資占多數,涉及靶向蛋白降解藥物等研發領域
今年5月份,共有11家生物醫藥企業完成新一輪融資。從融資輪次來看,早期融資(B輪之前)占比73%;從研究領域來看,融資涉及靶向蛋白降解藥物、抗體藥物、核藥等多個藥物研發領域。 2024-06-14 10:48業績拐點已現?后續行情可期 ——A股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分析
近期,A股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2023年年報。筆者統計了314家醫藥生物上市公司年報(包含科創板),主要剔除了2022—2023年提取巨額商譽減值損失的公司、ST類公司和2023年上市的公司。... 2024-05-30 09:39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