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集群逐步形成 集聚效應尚待提升 ——我國化妝品產業園區發展概況和建議
化妝品產業園區對于提升化妝品產業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有9個主要化妝品產業園區,均呈現出服務平臺一體化、產業集群特色化等特點。然而,多數化妝品產業園區仍存在規模效應不均衡、基礎設施待加強、運營機制需完善等問題。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協調聯動,鼓勵園區企業探索創新,充分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推動實現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九大化妝品產業園區崛起
我國化妝品產業經歷了從代加工到本土品牌崛起,再到產業逐漸聚集形成化妝品產業園區的過程。近年來,我國化妝品產業園區呈現百花齊放之勢:2015年以來,上海市傾力打造“東方美谷”;浙江省湖州市大力建設“美妝小鎮”;廣東省廣州市分別于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宣布打造“白云美灣”“中國美都”和“南方美谷”三個化妝品產業園區;2020年,重慶市“西部美谷”項目落地;2021年,北京市發布“未來美城”發展規劃。從地理位置上看,我國東南西北四大方位均已布局化妝品產業園區,意味著化妝品產業進入集群式高速發展期。
除上述7個化妝品產業園區外,還有廣東省清遠市的“美妝硅谷產業園”和四川省成都市的“她妝美谷”,共同構成我國9個主要化妝品產業園區,總存續企業數量達7149家,包括研發、生產、設計、包裝、營銷等各類企業。其中,廣州的“白云美灣”“南方美谷”和“中國美都”不僅存續企業數量遙遙領先,且注冊資本總額、獲得專利數量和商標數量也均位居國內前三(詳見表)。
分析9家主要化妝品產業園區,其發展呈現出服務平臺一體化、產業集群特色化、科技創新專業化、經濟增長規模化特點。
9家化妝品產業園區均打造了產業一體化公共服務平臺,如研發平臺、技術平臺、信息平臺、交流平臺、宣傳平臺、商務平臺等,著力解決企業在獲取全球化信息、前沿技術、原材料與人才等方面的問題。
9家化妝品產業園區在集群化發展方面各具特色。上海“東方美谷”搭建了包括研發、設計、檢測、展示、營銷、用戶體驗、行業服務、專家指導的完整產業鏈,吸引了百雀羚、資生堂、歐萊雅等知名品牌入駐。廣州“南方美谷”入駐企業依托當地中醫藥、生物醫藥產業優勢,開發以中草藥植物資源、天然產物資源等富有中國特色的美妝產品。重慶“西部美谷”憑借高端美容化妝品產業集聚優勢,發展以天然中藥材萃取物為原料的化妝品產業。北京“未來美城”以美麗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基地為載體,聚焦植物特色資源化妝品、定制化生產試點、美妝新文創等六大領域,大力開發相關產品和服務。
加快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各大化妝品產業園區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抓住機遇,大膽創新,多措并舉,積極引進化妝品專業人才。有些產業園區筑巢引鳳,大力推進高校人才實驗區建設,2021年,至少有19家來自上述產業園區內的化妝品企業與國內外相關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平均每家化妝品企業與4家相關高校合作。
化妝品產業園區建設有效發揮出經濟聚集式增長優勢。2021年,上海“東方美谷”核心區實現工業總產值81.3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規上企業產值近75.6億元,同比增長10.4%。截至今年3月,廣州“南方美谷”產業規模已超過800億元,約占廣州市化妝品產業總規模的一半。
配套保障仍需完善
雖然我國化妝品產業園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但仍存在規模效應不均衡、基礎設施待加強、運營機制需完善等問題。
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可以產生明顯的規模效應,目前我國化妝品產業園區規模效應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由于部分規劃時間與實際落地時間存在偏差,再加上資源有限,部分化妝品產業園區出現“空殼”現象。過高的空置率減弱了產業園區的實際作用,造成資源浪費,部分產業園區集群集聚效應不足,規模效應不明顯。此外,我國大部分化妝品企業規模小、產品附加值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導致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目前,化妝品產業園區內企業以代工生產(OEM)和貼牌生產(ODM)為主,品牌影響力小,產品矩陣單薄,也導致化妝品產業園區規模效應有限。
我國化妝品產業園區建設時間普遍不長,軟硬件條件都尚待完善。在硬件方面,多數化妝品產業園區仍需加大力度完善現代化基礎設施以及交通通信、配套生產服務等設施。在軟件方面,需要搭建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務平臺,使園區內各主體間的聯系更加順暢,為信息交流和合作協同提供支撐。
化妝品產業園區的運營機制也需要探索完善。當前,化妝品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多由園區管委會負責,由于管委會不具備園區規劃、建設及審批權限,也不具備依法行政主體資格,所以在入駐企業與上級主管部門之間需要做大量協調工作;一旦協調不到位,則可能耽誤園區建設時機。另外,部分園區缺乏有效的運營手段來整合產業資源。化妝品產業園區主要依靠行政手段運行,但促進園區發展的專項配套措施尚未完善,行政審批效率、服務水平等亟待提升,地方性信用體系及管理制度急需建立。
此外,高端人才、融資渠道等關鍵要素不配套也是化妝品產業園區發展面臨的挑戰。
多數化妝品產業園區尚沒有專業化的化妝品人才培養渠道,企業需求與教育科研資源沒有實現緊密結合。同時,園區運營團隊由機關工作人員組成,其市場化運營知識和能力有限,不足以滿足園區專業化、集群化、高端化、國際化的發展要求。此外,園區對高新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支持力度待加大,現在多數化妝品產業園區沒有獨立的研發中心或技術實驗室,對企業創新的支撐能力亟待加強。
目前,化妝品產業園區發展主要依靠財政撥款,投資周期較長,而園區自身造血功能尚未健全。由于建設資金不足,且沒有有效的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化妝品產業園區總體開發、配套建設速度較慢,近兩年,園區內不少中小企業面臨資金周轉困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
加強政策引導和服務
解決化妝品產業園區上述問題,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統籌推進產業園區建設是促進園區發展的有效措施。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完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根據當地特點,打造特色化的化妝品產業集群;加強對化妝品產業園區綜合發展的規劃指導,督導招商引資、研發創新、設計制造、品牌打造、展覽展會、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等扶持政策在園區落地生效。加強用地保障,有條件的地區可考慮將化妝品產業園建設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建議將改造用地用于化妝品產業科技創新類項目的地級以上市,按照省有關規定獎勵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可采取先租賃后出讓和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為化妝品產業園區發展提供差別化用地保障。大力完善化妝品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在硬件上,提供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便利的交通通信、配套生產服務設施等;軟件上,繼續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技術平臺、研發平臺、宣傳平臺等。同時,整合園區內資源,營造寬松高效的外部環境,努力使園區企業創新活動產生協同,提高園區創新活力和創新效應。
同時,要鼓勵扶持產業園區創新發展。為提升園區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建議將化妝品產業列入政府重點扶持產業,在省級科技計劃項目中布局化妝品相關研究項目;在化妝品產業園區內建立化妝品研發設計中心和驗證實驗室,搭建化妝品配方研發、共性技術創新、安全評估與功效評價、產品包裝設計等公共服務和資源共享平臺;鼓勵跨學科研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化妝品新原料、新制劑、新配方等研發,讓創新成為化妝品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建立激勵政策體系,針對不同層次的化妝品研發建立多層次創新激勵政策體系;搭建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的交流平臺,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研發體系;鼓勵化妝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培養引進化妝品研發人才,建議政府部門設立不同層次的人才引進計劃,給予項目啟動經費、人才住房補貼等優惠政策,吸引化妝品研發人才或研發團隊入駐園區。
此外,提升監管和服務效能也是促進化妝品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最大限度縮減審批流程和時間,加快產品上市速度;不斷提高生產許可等技術審評水平,提升審評質量和效率;改進監督檢查手段,完善和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推動監管創新,實現非現場日常監督檢查,努力做到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
相關鏈接
我國典型化妝品產業園區介紹
目前,我國主要有9個化妝品產業園區。其中,上海市的“東方美谷”成立時間較早,廣東省廣州市的“南方美谷”企業獲得專利數量較多。
“東方美谷”位于上海市奉賢區,于2015年建立。如今,“東方美谷”品牌價值已突破287億元,園區內會聚了資生堂、如新、美樂家等一批國內外化妝品知名企業,化妝品產業規模近700億元,規上企業工業產值近400億元。園區內持證化妝品生產企業82家,占上海市化妝品生產企業總數的35%。其中,規上企業21家,占上海市化妝品規上企業的31%。
2021年發布的《上海市化妝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顯示,上海市將打造“東方美谷”時尚美妝產業金名片,結合奉賢新城“一城一名園”建設,打造化妝品全產業鏈標桿示范;提高“東方美谷”國際化妝品大會能級,舉辦化妝品品牌全球論壇,成立國際品牌聯盟,建立國際品牌中心,發布全球化妝品品牌價值指數、“東方美谷”品牌發展白皮書等;加快國內外品牌項目導入,推動“東方美谷”成為融合東西方時尚文化的國際美妝品牌集聚地。同時,上海市將推動加快美妝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做強“東方美谷”化妝品研究院;支持“東方美谷”開展美妝直播,創新線上化妝品批發零售業務模式和商業業態等。
“南方美谷”位于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由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于2020年共同打造。“南方美谷”規劃總占地面積約36萬平方米,總建設面積約170萬平方米,包括總部研發中心和產業基地兩大功能片區,是目前廣州市規模最大的美妝產業園。園區內共有持證化妝品生產企業59家,注冊資本1億元以上化妝品企業占比超過30%,產業規模已超過800億元。
2022年,《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促進美妝產業高質量發展辦法實施細則》發布,就培育世界一流標桿企業、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打造中國特色美妝精品、構建產業集聚高端載體、搭建重大公共服務平臺、創建國際知名自主品牌、助力提升品牌影響力、營造一流產業發展環境和重點項目重點扶持八方面,分別制定獎勵條件,細化相關項目申報條件和程序,以鼓勵扶持包括“南方美谷”產業園區企業在內的化妝品企業發展,推動化妝品產業國際化、高端化、創新化。
(本版文章摘編自中國健康傳媒集團、中國藥品監督管理研究會編寫的《2021中國化妝品藍皮書》,作者為林寶琴、謝名雁、鄧家傳)
(責任編輯:楊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