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這項政策正式落地,傳統藥房或迎重大“變革”
為解決部分醫保談判藥品“進院難”問題,今年5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關于建立完善國家醫保談判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范圍,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兩個渠道,滿足談判藥品供應保障、臨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納入醫保支付。
頭豹研究院分析認為,政策施行的意義在于增加定點藥店通道,充分發揮藥店分布廣泛、市場化程度高和服務靈活等優點,提升談判藥品供應保障水平,提高患者用藥可及性,保障參保患者利益。同時,在政策的影響下,DTP藥房的發展迎來上升機遇。
各市“雙通道藥店”11月底明確落地,DTP藥房迎來發展機遇
DTP藥房是指患者在醫院開取處方后,藥房根據處方,以患者或家屬指定的時間和地點送藥上門,并且關心和追蹤患者的用藥進展,提供用藥咨詢等專業服務。
2021年9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聯合發布《關于適應國家醫保談判常態化持續做好談判藥品落地工作的通知》,對“雙通道”藥店的落地提出明確的時間要求:“原則上2021年10月底前,各省份要確定本省份納入“雙通道”管理的藥品名單并向社會公布。2021年11月底前,各省份要實現每個地級市(州、盟)至少有1家符合條件的“雙通道”零售藥店,并能夠提供相應的藥品供應保障服務。”與普通定點零售藥店相比,符合納入“雙通道”管理的定點零售藥店在信息化、藥品管理和監管方面需滿足更高要求,DTP藥房因與遴選標準吻合度高而迎來發展機遇。
“雙通道”機制納入零售藥店,破解醫保談判藥品“進院難”問題
國家醫保藥品談判和集中帶量采購是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在醫藥改革上推行的兩大舉措,與帶量采購談判直接規定醫院使用量不同,藥品經過談判進入醫保目錄之后,并不代表可以直接進入醫院藥房納入醫院目錄。
一個藥品順利進入醫院目錄,需要經過五個步驟。首先臨床醫生評估藥品的風險和收益后,向科室提交用藥申請;然后科室進行初步遴選;再提交給醫院醫藥委員會,委員會對藥品生產許可證等文件進行形式審核;隨后醫院定期召開新藥入院藥品遴選會,遴選會上,申請人圍繞藥品申請理由、與現有藥品的比較、不可替代性等方面著重進行介紹,專家進行提問討論并獨立投票,最終贊同票數超過參會專家人數2/3時視為通過;最后,醫院從中標的供應商中遴選該藥在醫院的配送供應商,在醫院院內網公布過會藥品和暫停藥品情況,藥劑科執行采購任務。至此,藥品才算完成入院流程。
《指導意見》首次在國家層面上將定點零售藥店納入醫保藥品供應保障范圍,并實行與醫療機構統一的支付政策,在本質上引導患者流向零售藥店。
各地積極響應政策,紛紛落實建立“雙通道”管理機制
自5月至今,已有安徽、福建、江西、江蘇、四川、青海等多個省份陸續發文,落實建立“雙通道”管理機制。
廣東省醫保局、廣東省衛健委、廣東省藥監局聯合發布《關于建立完善國談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全省各地于2022年1月1日前制定出臺實施細則,文件從多方面對建立“雙通道”管理機制提出要求,包括確定“雙通道”管理藥品范圍、加強“雙通道”藥品供應保障、建立“雙通道”定點零售藥店管理機制、完善外配處方流轉和購藥管理、統一醫保支付政策和醫保支付標準、推進互聯網+“雙通道”藥品流通服務等。
福建省醫保局發文稱將建立省國談藥品“雙通道”管理機制,自2021年11月1日起實施,且公布第一批“雙通道”管理藥品目錄,共包含32種藥品,西尼莫德、阿達木單抗、氘丁苯那嗪等藥物均在列。
四川省目前共有18個高值藥品、88個單行支付藥品納入“雙通道”管理藥品目錄,實行單行支付管理;另有136個藥品納入乙類藥品支付管理目錄等等。
“雙通道”藥品管理范圍需滿足臨床價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原則
“雙通道”管理藥品是指臨床價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談判藥品和慢性病用藥。優先將談判藥品納入“雙通道”藥品管理范圍,并根據藥品供應保障實際情況,動態調整“雙通道”藥品品種。
根據“雙通道”各批次執行品種情況,品種數量上,國談“雙通道”范圍第一批納入19個品種數,第二批在此基礎上新增73個,達到92個品種,均來自2020年的醫保目錄談判新增品種;藥品類別方面,第一批為化學藥和生物制品,第二批新增納入中成藥,92個品種中化學藥52個、生物制品13個、中成藥27個;藥品適應癥分布上,圍繞臨床價值高、患者急需、替代性不高的選品原則,腫瘤藥是第一批中優先納入品種,隨著第二批產品的納入,品種類型進一步擴大。
“雙通道”管理的定點藥店在信息化、藥品管理、人才配備和醫保基金監管方面要求更高,DTP藥房標準吻合度高,更具入選優勢
與普通定點零售藥店相比,納入“雙通道”管理的定點零售藥店具有更高要求,主要體現在信息化、藥品管理、人才配備和醫保基金監管方面。信息化方面,定點零售藥店要與醫保信息平臺、電子處方流轉平臺等對接,確保藥品、醫保支付等方面信息全面、準確、及時溝通;藥品管理方面,部分談判藥品對儲存有特殊要求,定點零售藥店需建立符合要求的儲存、配送體系,確保藥品質量安全,同時配備專業人才對患者合理用藥進行指導,確保臨床用藥安全;醫保基金監管方面,定點零售藥店應采取更加嚴格的措施,對患者身份進行核實,確保“處方患者”和“實際用藥患者”一致,堵塞“欺詐騙保”漏洞,確保醫保基金安全。
DTP藥房指特藥藥房,專營或兼營治療特殊疾病藥品,由執業藥師或者藥師為患者提供長期、專業、個性化的藥物治療管理;具有符合藥品和服務特殊要求的服務環境、設施設備和配送條件,信息化管理系統完備,質量保證可追溯的零售藥店,因與雙通道藥店遴選標準吻合度高,更具入選優勢。
DTP藥房模式跳過代理商、藥品招標、醫院等流通環節,最核心的任務是為患者提供全程用藥指導和健康管理,對售后進行跟蹤。醫生將處方信息和DTP藥房互通,建立雙方交流反饋機制,共同為患者提供安全準確的用藥服務,為藥企提供銷售渠道,自身也能獲得較高利潤。該模式雖然精簡流通鏈,但對患者、醫生、醫院、藥企、藥店都有積極影響。
2020年中國DTP藥房市場規模190億元,并預計以19.2%的年復合增長率于2024年達383億元。基于患者疾病治療時能在院外接受專業藥物治療和便捷購藥的需要,DTP藥房以其專業的服務優勢可較好滿足需求。
中國DTP藥房行業競爭格局存在三類企業
中國涉足DTP藥房行業有三類企業,包括醫藥商業公司、傳統零售連鎖藥店和互聯網大數據科技公司,其中資源更為豐富的商業公司在特藥藥房領域占有最高市場份額。
傳統醫藥商業公司指向批零一體化轉型自建DTP藥房,具有廣泛醫藥工業企業合作基礎,強大醫院開發市場準入能力和突出物流能力,如國藥系、華潤系和上藥系等。
傳統零售連鎖藥店轉型處方藥銷售,以聚焦高端處方藥的DTP店中店模式運營,具有連鎖藥店分布廣、醫藥工業企業合作品類多、患者會員管理經驗豐富等優勢,如國大藥房、老百姓、益豐等。
互聯網+大數據公司以新技術賦能DTP業態,創新多維服務,打造智慧DTP藥房,如鄰客、思派、圓心等。
(責任編輯:劉思慧)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