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系列之——維生素C(抗壞血酸)
維生素C具有防治壞血酸的作用,因此又叫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的維生素。天然維生素C多存在于新鮮的水果(蘋果、橙子和獼猴桃等)和蔬菜(西紅柿、黃瓜和白菜等)中。由于人體內缺乏維生素C生物合成最后一步反應的關鍵酶,即L-古洛糖酸-1,4-內酯氧化酶(GLO),因而必須從食物中攝取維生素C。
維生素C的分子式是C6H8O6,是一種強還原劑,分子中2位及3位碳原子上的兩個烯醇式羥基易解離而釋放H+,從而氧化形成脫氫維生素C。維生素C和脫氫維生素C形成了可逆的氧化還原系統,發揮抗氧化等多種功效,在人體內發揮著重要作用。運用到化妝品領域,維生素C具有美白、促進膠原蛋白形成等功效。本文將對維生素C及其衍生物的主要作用與作用機理進行介紹。
圖 維生素C結構式
維生素C的功效
美白
維生素C對皮膚的美白作用主要有兩種機理。第一種機理是維生素C能夠將黑色素產生過程中的深色的氧黑色素還原成還原性黑色素。黑色素的顏色是由黑色素分子中的醌式結構決定的,維生素C具有還原劑的性質,能使醌式結構還原成酚式結構。第二種機理是維生素C能夠參與體內酪氨酸的代謝,從而減少酪氨酸轉化成黑色素。
抗氧化
自由基是機體反應產生的有害物質,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可損害機體的組織和細胞,從而造成一系列的慢性疾病。而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的自由基清除劑,在體內可以清除-OH,R-和O2-等自由基,在抗氧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促進膠原蛋白的合成
有文獻表明,每日在皮膚局部應用含有5%L-抗壞血酸的制劑,可以提高皮膚Ⅰ型膠原蛋白和Ⅲ型膠原蛋白的mRNA表達水平,且三種轉化酶、羧原膠原蛋白酶和氨基原膠原蛋白酶以及賴氨酸氧化酶的mRNA表達水平也有相似程度的增加,表明維生素C能夠促進皮膚中膠原蛋白的合成。
促氧化作用
除了抗氧化作用,維生素C在金屬離子存在的條件下還具有促氧化作用,并可造成脂類、蛋白質氧化以及DNA損傷從而影響基因的表達。維生素C可通過將鐵Fe3+還原為鐵Fe2+離子,以及將Cu2+還原為Cu+,從而將過氧化(H2O2)還原為羥基自由基,促進氧化損傷的形成。因此,對于鐵含量高的人,或患有地中海貧血或血色素沉著癥等具有與鐵超載相關的病理條件的人,不建議補充維生素C。
主要的維生素C衍生物
抗壞血酸葡糖苷的親水性更高,在原有維生素C的基礎上,添加葡萄糖基以穩定成分,經過皮膚上的酶和α-糖苷酶的水解作用,抗壞血酸葡糖苷會轉化為原型維生素C,在進入細胞后可發揮作用。抗壞血酸葡糖苷能夠通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還原黑色素及黑色素合成中間產物多巴醌,以緩解日曬損傷的功效。
3-乙基抗壞血酸/維生素C乙基醚的分子量較小,經皮吸收率較好,兼具親水性和親脂性,具有較好的抗氧化性(在這方面可能不及原型維生素C),相較其它衍生物而言,3-乙基抗壞血酸在促進膠原蛋白生成方面有更好的表現;在穩定性方面,其氧化變黃風險相對較低,不會染黃角質層,且滲透性較好。同樣的,3-乙基抗壞血酸也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還原黑色素和黑色素合成中間產物多巴醌,從而修復皮膚曬后損傷。
抗壞血酸四異棕櫚酸酯/四己基癸醇抗壞血酸酯,是由日本日光化學開發的脂溶性衍生物,從自身性質來說,它更易被機體吸收,甚至可以滲透入真皮層。并且,抗壞血酸四異棕櫚酸酯的轉換率比較高,體外實驗中,將其轉換為原型維生素C的轉換率可達84%左右,又因抗壞血酸四異棕櫚酸酯的穩定性較好,幾乎是價格最昂貴的維生素C衍生物原料。抗壞血酸四異棕櫚酸酯的經皮吸收力強,在皮膚中發揮維生素C活性;其可通過抑制黑色素生成和脂質過氧化,預防角化細胞損傷;同時,抗壞血酸四異棕櫚酸酯還具有增強成纖維細胞活性、抑制明膠酶(促進膠原的分解)活性的能力。
維生素C磷酸酯鹽,具有美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的作用,對皮膚無明顯刺激性。并且人體內存在磷酸酶,易將維生素C的磷酸酯鹽轉化為維生素C而被人體所利用。化妝品中常用的維生素C磷酸酯衍生物主要有維生素C磷酸酯鎂鹽、鈉鹽和鋅鹽。
抗壞血酸棕櫚酸酯,通常作為化妝品添加劑使用,具有抗皮膚衰老、促進人體成纖維細胞生長的作用,可預防皮膚老化,是中老年護膚化妝品的理想原料。此外,該衍生物易滲入皮膚,存在于細胞膜中,且對皮膚無明顯刺激性。
(責任編輯:譙英固)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