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中國藥學會醫院用藥監測報告》發布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 王澤議)11月28日,第二十屆中國藥師周開幕式在蘇州召開,中國藥學會在開幕式上發布《2020年上半年中國藥學會醫院用藥監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2019年樣本醫院全藥使用金額和使用頻度增速創5年內新高;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樣本醫院全藥使用金額、使用頻度同比均大幅下降,第二季度稍有緩解;全藥品種數量結構穩定,劑型結構合理;基本藥物保障水平大幅提升;2019版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提高了患者的用藥保障水平。
——2019年全藥增速創新高 《報告》顯示,2019年樣本醫院全藥使用金額和使用頻度的增速達到5年內最高值,分別為11.62%和8.94%。在全藥5年內不同ATC分類中,使用金額增長幅度最大的為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自2018年起一直居于首位,占金額增長部分的32.3%;頻度增長幅度最大的為心血管系統藥物,自2017年以來持續位居第一,占頻度增長部分的23.6%。
——今年上半年全藥使用金額和頻度受疫情影響較大 《報告》顯示,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全藥使用金額和使用頻度大幅下降。其中,使用金額同比下降24.83%,使用頻度同比下降18.19%;第二季度稍有緩解,使用金額同比下降17.31%,使用頻度同比下降11.54%,但仍未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
2020年上半年,心血管系統用藥使用頻度占比繼續升高,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使用頻度占比則有所下降。
——全藥品種數量結構總體穩定 在全藥方面,從ATC(是藥物的解剖學、治療學及化學分類法的簡稱)大類來看,2020年上半年樣本醫院配備的通用名層面品種總數為2169種,品種數量結構總體相對穩定。其中,增幅最高的為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高達19.05%。品種數居于前4位的大類(消化系統用藥、神經系統用藥、抗感染藥、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占總品種數的近50%。
從醫院級別看,三級醫院使用全藥總品種數為2124種,二級及以下醫院為1915種。三級醫院全藥院均使用金額是二級及以下醫院的4.66倍,使用頻度是二級及以下醫院的近3倍。
從地區來看,東部地區醫院全藥使用品種數最多,為2039種,院均使用金額和頻度最高。東北部地區使用全藥品種數最少,為1663種,院均使用金額和頻度也最低。
總的來看,近5年醫院用藥結構處于總體穩定狀態。
——全藥劑型使用日趨合理 根據《報告》,2020年上半年,全藥不同劑型中,注射劑型使用金額占比最高,達61.28%;口服劑型使用頻度占比最高,達73.18%。
從5年趨勢來看,全藥中的口服劑型在使用金額和頻度占比方面略有上升,注射劑型略有下降。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靜脈注射”的用藥原則,總體來說,用藥結構在劑型層面趨于合理。
——基本藥物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自2018年國家基本藥物目錄調整后,各級醫院基本藥物使用金額、頻度占比均有所上升。《報告》顯示,2020年上半年,基本藥物使用品規數為1119種,使用金額占比為27.63%,使用頻度占比為51.58%。其中,二級醫院使用金額、頻度占比分別達到33.90%和56.09%,三級醫院分別達到27.11%和50.90%。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配備使用藥品的依據,基本藥物配備使用是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核心環節。二級醫院在基本藥物的使用金額、頻度占比方面均超過三級醫院,我國基本藥物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2019版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提高患者用藥保障水平 從近年醫院用藥監測報告研究結果,及其他相關數據分析研究結果綜合顯示,2019版醫保藥品目錄從臨床實際需求出發,做到了品種有進有出,動態調整。伴隨醫保藥品價格談判、集中帶量采購等政策的實施,2020年上半年數據顯示,2019年版醫保藥品使用金額占比為85.17%,使用頻度占比為92.02%;日均費用為11.52元,從整體上提高了患者的用藥保障水平。
《報告》基于中國藥學會全國醫藥經濟信息網樣本醫院(以二、三級醫院為主)連續5年上報的藥品采購數據,從樣本醫院的全部藥品(化學藥品、生物制品)、基本藥物目錄藥品、醫療保險目錄藥品3個部分入手,運用統計學方法對年度醫院藥品使用及近5年趨勢變化進行深度挖掘與科學研究而成。該研究旨在為相關政府部門政策制定、各級醫療機構藥品使用管理及醫藥行業發展趨勢研判,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
(責任編輯:楊柳)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