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新晨:全面落實“六穩”“六保” 推動江西生物醫藥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最具有成長性、最能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物醫藥產業保持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勢頭,但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不多、龍頭企業實力不夠雄厚、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缺乏高水平科技研發平臺、政策保障力度不夠等問題。
2019年12月以來,我國發生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生物醫藥產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020年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時強調,要“加強生命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戰略科技力量和戰略儲備能力”,這為推進疫情防控科技攻關、促進生物醫藥產業大發展指明了具體方向。在應對此次新冠疫情過程中反映出江西省生物醫藥產業鏈上下游供應鏈不完善、產業鏈阻滯等問題。近期,江西省委省政府又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將生物醫藥產業鏈作為14個重點產業鏈之一,由分管省政府領導擔任鏈長,并由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牽頭推進實施。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作為牽頭單位,全面落實中央“六穩”“六保”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以中醫藥、醫療器械、化學藥、生物藥等為重點,在創新引領、專業配套、區域聯動、產供銷一體機制建設與培育發展原輔料、醫藥物流、制藥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等配套產業上同向發力,努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融通供應鏈,助力江西生物醫藥產業轉型升級、做優做大做強,在逆勢中開創生物醫藥發展良好局面。
一是開展“補鏈”行動保供給
針對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不多、龍頭企業實力不夠等問題,著力在保供給上補短板、疏堵點。
補齊醫療防控物資產業短板。大力發展新冠病毒檢測試劑、呼吸機、醫用防護口罩、醫用護目鏡、醫用隔離面罩和紅外體溫計等新冠疫情防控醫療器械生產;鞏固輸液注射器具、衛生材料、分析儀及體外診斷試劑產業優勢,改造一次性輸液器、注射器等傳統醫用器材產品;擴大血液分析儀、生化分析儀及體外診斷試劑等優勢產品生產規模,支持血液透析機、心臟擴張導管、靜脈留置針、心臟擴張導管、無針注射器及附加值高的醫用敷料等產品產業化。
打通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堵點。著力破解藥品、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用電成本高、技術工人培訓難、中小企業信貸難等行業共性問題。通過主動收集原料藥生產企業市場信息、加強線索動態收集等方式,精準解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中的創新產品匱乏、原材料壟斷、價格畸高等影響生產的重大困難和問題,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打造醫藥行業標桿企業。突出招大引強工作,主動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引進醫藥類重點項目落戶江西。加快引進開發高性能醫療設備,對填補國際國內空白實現進口或全球替代的創新性醫療器械項目加大扶持力度,打造一批行業細分領域的標桿企業,形成具有強大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效應。
二是開展“強鏈”行動抓轉型
針對產品單一、企業“小散全”等問題,突出抓好生物醫藥品種轉型升級。
推動中藥飲片企業升級。鼓勵企業以聯盟、合作等形式,統一品牌、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資源來源;加快中藥飲片企業整合提升,實現由“小散全”向“大集精”轉變,進一步提高江西中藥飲片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中國(南昌)中醫藥科創城、中國藥都岐黃健康小鎮、南城縣中醫藥產業特色基地等項目建設,推動青峰藥谷醫學檢驗中心落地基地建設。加快艾草種植、加工、現代制造基地建設,以九江、上饒、吉安、撫州等主產地為重點,推進艾草種植、熱敏灸產業快速發展。
落實產業梯次培育規劃。按照“一城一都多園”布局,大力培育生物醫藥重點園區、骨干企業,帶動全省產業發展。分類遴選培育化學原料藥、化學藥制劑、中成藥、中藥飲片、醫用耗材等領航企業、龍頭骨干企業。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和產品,打造一批細分行業和細分市場領軍企業、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孵化培育一批獨角獸、瞪羚企業以及潛力企業,引導成長性好的小微企業做優做大。
三是開展“延鏈”行動增活力
針對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進一步延伸醫藥產業鏈,不斷激發產業活力。
推動道地藥材種植規范化規模化。加強中藥材在種源、栽培、采收、加工、儲存等環節規范化管理,鼓勵中藥材種養企業運用現代先進農業種植、養殖技術,實行中藥材規范化、規模化種養,嚴格控制農藥、化肥使用,實行中藥材種植加工等各環節全過程可追溯制度,確保中藥材源頭質量安全可控。
健全醫藥物流體系。鼓勵和支持藥品流通企業通過兼并、聯合、參股、控股等方式,向規模化、集約化和集團化發展,打造覆蓋全省及周邊省市的藥品配送網絡。支持專業醫藥物流供應鏈企業落戶江西,推動醫藥、器械第三方物流平臺制度在全省推廣實行,加快實現醫藥供應鏈平臺化、專業化。
推進旅游+中醫藥融合發展。扶持上饒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創建項目,完善樟樹岐黃小鎮中醫藥歷史文化展示、千年藥都文化風情展示功能;推進銀核香樟生態頤養園、樟樹老街、仁和“863”工業旅游等重點中醫藥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扶持醫藥企業研發藥湯藥酒藥茶、艾炙貼等大健康產品。
四是提升價值鏈促創新
針對高水平科技研發平臺缺乏、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抓好生物醫藥創新。
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平臺落戶江西,增強科技創新對生物醫藥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推動進賢現代醫療器械科技園打造,完善物流倉儲配送中心、3C智造中心等功能平臺建設;加大對創新研發稅收、土地、服務等政策支持力度,引導省內優強醫藥企業在北上廣深等創新資源集中地區建立研發飛地。
加快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進程。支持創新藥品和創新醫療器械申報國家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技術改造、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和重點研發等國家級項目,組織實施并擇優遴選確定一批突破核心關鍵技術、補鏈強鏈延鏈作用明顯、行業示范帶動性強的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組建中醫藥省級工程研究中心,開展“樟樹幫”“建昌幫”炮制技術的理論基礎、生產工藝、標準制定以及臨床應用等研究。加強中醫藥制藥工程技術及產業化轉化研究,加強中醫藥在新冠肺炎等抗病毒領域的研究,推動研發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強介入類、植入類等高值醫用耗材的研發和產業化,推進醫學影像、先進治療設備等高性能醫療設備的研發,推動生化診斷、分子診斷等體外診斷儀器及試劑研發,促進產業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由中低端向高端轉變。
實施集聚集約發展行動。加快醫藥產業園區、醫藥產業聚集區內標準廠房、技術研發、信息服務、質量檢測、原料供應和物流配送等平臺建設,為生物醫藥產業集聚發展提供支撐。聚焦中醫藥、醫療器械、化學藥、生物藥發展,促進產業集群能級提升,打造樟樹醫藥產業集群、袁州醫藥產業集群、小藍醫藥產業集群、章貢高新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峽江工業園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永豐縣醫藥產業集群、進賢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等一批在全國有優勢、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大力發展以生物醫藥、高端醫療技術及器械生產為主體,特色醫療及康養結合為延伸的產業集群。
五是提升服務鏈強基礎
針對企業存在資金、土地、技術、原料、人才以及產品推廣等問題,著力保障生物醫藥產業鏈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要素。
持續“降成本優環境”。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強“五型”政府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減少申報材料,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開展減證便民行動,大力推進“互聯網+行政審批”改革和“網上辦、不見面、快遞送”服務模式,努力實現更多事項“一次不跑”或“只跑一次”。
優化藥品器械注冊上市和推廣應用制度。深化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對省級權限的行政審批事項逐步實施告知承諾審批,對創新及臨床急需的藥品醫療器械注冊優先審評審批、附條件審批。優化藥品和創新醫療器械進入醫院的招投標等采購流程,完善短缺藥品采購工作。支持“贛味”中藥飲片、醫療制劑等發展,支持符合規定的‘贛味’中藥飲片和醫療機構制劑納入醫保范圍,做好中藥材產業扶貧工作。建立生物醫藥企業與醫療機構間的對接機制,促進醫藥新產品推廣應用。
加強要素服務保障。積極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園區、集群、重點企業、重點品種集聚,著力解決生物醫藥產業在資金、能源、土地、用工、技術、運輸、原料等問題和困難,保障生物醫藥產業鏈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要素需求。完善招商引資的金融政策配套,依托省發展升級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將生物醫藥產業納入專項信貸支持范圍,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提供融資增信支持。加大力度推進生物醫藥企業赴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工作,抓住注冊制改革的政策利好,積極推進和幫助符合條件的生物醫藥企業赴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融資。打造高端醫藥產業人才集聚高地,建立高層次人才職稱評審的綠色通道,完善高層次人才“一站式”服務體系,提供住房、醫療、子女入園入學、配偶就業、創業扶持等服務保障。(作者系江西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龐雪)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