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對于糖尿病眼病患者來說,主要的眼部并發癥包括:麥粒腫,結膜的毛細血管擴張、微血管瘤、角膜知覺減退、上皮剝脫,虹睫炎,新生血管青光眼,白內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屈光改變,糖尿病視神經病變,玻璃體出血,以及危害最大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R)。DR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之一,黃斑水腫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最常見的并發癥。
什么樣的人容易發生DR
30歲以前診斷為1型糖尿病的患者,10年后發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概率為50%,而30年后為90%;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10年以上者,發生眼底病變的概率占50%以上,特別是血糖失控的情況下。
隨著糖尿病患者病程延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患病率逐年增加,致盲率也隨之升高。患糖尿病后5年內有30%的人會發生視網膜病變,10年內有50%,15年內有60%,25年則占80%。
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的3個重要危險因素。血糖水平、糖化血紅蛋白濃度的水平與DR的發生有直接關系。DR發生還與不良嗜好有關,例如吸煙、喝酒。其他的危險因素包括蛋白尿、妊娠、體重指標異常、遺傳因素等。
DR的癥狀是什么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癥狀,逐漸出現閃光感及視力減退;病變侵犯黃斑時,中心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當發生玻璃體出血或視網膜脫離時視物模糊,甚至視物不見,如果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會同時出現頭痛、眼眶疼。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檢查眼底,及時發現病變,及時治療。
DR會致盲嗎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成人失明的最常見的病因,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障礙的主要原因是黃斑水腫、玻璃體出血和視網膜脫離。失明者常常存在晚期的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手術不能復位,甚至發生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此時可謂“又疼又瞎”。因此,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是預防失明的關鍵。
哪些糖尿病患者應該檢查眼底
一經確診為糖尿病,就應了解糖尿病可能會造成視網膜損害,對于不同類型的糖尿病,開始篩查時間不同。
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議,青春期前或者青春期診斷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12歲)后開始檢查眼底,之后應每年隨診;2型糖尿病應在確診時開始篩查眼底病變,每年隨診一次;對于妊娠糖尿病患者,應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3個月開始篩查。
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建議縮短檢查間隔。如果已經發現患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醫生會根據病情決定檢查間隔。
如何才能減少或延緩DR發生
患者注意血糖、血脂、血壓的控制,可以減少或延緩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
得了DR能治療嗎
可以治療,需要根據不同的分期選擇不同治療方案。當然,不同的期別和嚴重程度,預后也不同。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入嚴重非增殖期或增殖早期,即出現新生血管但尚未出現纖維增生改變時,要考慮進行全視網膜光凝。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入增殖期,考慮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能恢復視力嗎
手術治療目的為清除玻璃體出血,松解玻璃體視網膜牽引,使視網膜復位,完成激光治療。根據眼底情況,在玻璃體切除的基礎上,恢復屈光間質的透明性,通過視網膜光凝、剝除纖維増生膜、使用硅油或惰性氣體眼內填充等方法使視網膜復位,早期的手術成功率可達90%以上,部分患者可以恢復視力,控制疾病的發展。但是,一旦進入疾病的晚期,手術則難以成功。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