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淮安,譜寫香悅食博新篇章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郭婷) 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食品企業云集,6大主題展覽上萬種海內外食品集中亮相,現場觀展超過10萬人次,各類參展商、采購商現場開展貿易洽談合作1.85萬人次,線上線下意向合作金額26.2億元……2018年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首屆淮安食博會”)打開了淮安食品產業與國際對接的通道,交出了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靚麗答卷。目前,2019年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以下簡稱“第二屆淮安食博會”)即將開啟,我們充滿期待。
創新理念,打造國際化盛宴
“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有序推進。”在4月9日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倒計時30天新聞發布會”上,淮安食博會組委會副秘書長、淮安市商務局局長張冬來介紹,截至4月8日,已落實參展企業330家,國別地區展團15個,其中世界500強、全球百強食品企業30家,臺灣地區知名食品企業45家,國內百強企業40家。預計本屆食博會參展企業共350家左右。此外,食品安全高端峰會籌備有序,美食博覽板塊加快推進。
據悉,第二屆淮安食博會將于2019年5月9日至12日在淮安國際食品博覽中心舉行,博覽會主題為“品質食品,食尚生活”。在首屆淮安食博會取得豐碩成果的基礎上,第二屆淮安食博會還會融入些新理念和新內容。
張冬來表示,作為江蘇省重點打造的唯一食品類博覽會,第二屆淮安食博會將按照“讓采購商買到好東西、供應商進入好市場、企業建起好渠道、老百姓樂享好生活、城市贏得好資源、展會創立好口碑”目標,堅持特色辦展、專業辦會、優化體驗、務實創新的辦展理念,高標準定位、高水平規劃、高質量運作,努力為參展商、采購商創造價值,打造基于淮安、立足江蘇、面向全國、拓展海外的國際食品展會品牌。
“第二屆淮安食博會將進一步創新理念,圍繞食品消費升級、產業提檔和模式創新趨勢,致力于為參展商、采購商提供核心價值。”張冬來介紹了本屆淮安食博會的新理念。首先,繼續堅持品牌化定位,提升展會層次品質。第二屆淮安食博會將延續首屆淮安食博會的國際化、品牌化辦展理念,圍繞“專、特、精、新”方向,邀請世界500強、國際食品行業100強、國內知名食品品牌企業參展,打造高端品牌、品質食品的專屬展會。其次,還要創新數字化模式,打造精準營銷平臺。順應現代新型展會互聯網化辦展模式趨勢,與騰訊、阿里巴巴、新浪、百度等新媒體戰略合作,對重點參展商、采購商進行現場視頻直播、專題采訪報道、實時互動交流,打造線上線下互動的數字食博會,實現參展企業和品牌的全方位深度宣傳推廣,幫助企業精準推送對接目標客戶。同時,第二屆淮安食博會將充分發揮江蘇和淮安產業特色優勢,在進口食品、江蘇特色食品、淮揚食材、名酒飲品、中央廚房等細分領域、新興業態做深做透,引導展會由參展商主導向參展商、采購商聯動方向發展。
尤為值得期待的是,本屆淮安食博會將設立品牌食品特賣中心和線上食博會銷售中心,為消費者提供城際配送和快遞物流服務,實現線下體驗、線上購買,增強群眾的參與度、體驗度和滿意度。這是因為本屆淮安食博會秉持惠民生宗旨,服務食品消費升級,會更加突出“品質食品,食尚生活”的主題,適應分層次、多樣性、時尚化的食品消費需求,以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食品、時尚化消費的需求。
展會內容也是豐富多彩,既可以參觀近3萬平方米的主題展館,也可以聆聽食品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家的高端研討峰會。其中,主題展覽面積3萬平方米,共設品牌食品館、境外食品館、網紅食品館、江蘇食品館(淮安特產館)、中外名酒館、美食風情館六大展館,1390個國際標準展位。本屆淮安食博會上還將舉行淮揚菜大師邀請賽、家庭廚藝大賽和淮揚十碗好面大賽,設置淮揚名宴展、大師邀請賽作品展、“淮揚菜名店”菜品展等豐富多彩的美食博覽活動。
“因此,海內外賓客不僅可以參觀6個主題展館的上萬種食品,還可以參觀和體驗各種廚藝大賽的參賽作品,聆聽專業的高端峰會。”張冬來表示。
產業優勢,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淮安市食品產業規模已達千億級,擁有地理標志商標農產品126件,數量領跑全國。
“淮安,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割線、南北氣候過渡帶、南北文化融合區,四季分明、物產豐饒,舉辦國際食品博覽會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淮安食博會組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顧坤看來,淮安的優質農產品資源優勢為其舉辦食博會提供了現實條件。淮安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華東地區最大的中弱筋小麥生產基地和生豬產業強市、江蘇省最大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淡水魚加工基地和第二大水稻生產基地,擁有農產品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26件,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淮安千億級的食品產業優勢為舉辦食博會提供了基礎。食品產業是淮安重點打造的優勢特色產業之一,以煙、酒、面、肉、油、糖等為重點的食品工業體系完善,2016年就突破千億元產值。目前擁有規模以上食品企業321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176戶、產值超10億元企業9戶。
淮揚名菜更是深具美食文化優勢,與魯菜、川菜、粵菜并稱為中國四大菜系。而淮安是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的“中國淮揚菜之鄉”、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認定的“中國食品名城”,正在積極申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食之都”,致力為全球美食文化、食品產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發出淮安聲音、貢獻淮安力量。
近年來,淮安連續舉辦了一系列具有廣泛影響的論壇、展會、節慶等活動,積累了豐富的辦會辦展經驗。特別是2018年,淮安市成功舉辦首屆淮安食博會,一舉拿下“中國食品名城”金字招牌,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美譽度和影響力。
首屆淮安食博會吸引了280家境內外品牌食品企業參展,包括通用磨坊、惠氏等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食品企業,伊利、娃哈哈等國內品牌食品企業,茅臺、五糧液等名酒企業。其中,境外參展企業115家,占全部參展企業的41%,世界500強、行業龍頭企業占境外參展企業的80%以上。
其中,主題展覽邀請5436名境內外采購商采購洽談,現場參展參會10.35萬人次,貿易洽談合作1.85萬人次,達成合作意向3600多個,意向合作金額26.2億元,簽約食品項目31個,總投資156.8億元。組織產業峰會、產銷對接、專題研討等10余場活動,搭建了權威交流和智庫平臺,為第二屆淮安食博會高端峰會的組織召開做了基礎準備。
回顧首屆淮安食博會的成功舉辦,境外企業參展數占41%、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占境外參展企業數80%、線上線下意向合作金額突破26億元、現場觀展超過10萬人次、通過互聯網線上觀看食博會8680.8萬人次……一組組數據展現了首屆淮安食博會取得的豐碩成果,也為淮安舉辦第二屆食博會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淮味千年,“地標”領跑全國地級市
享譽全國的盱眙龍蝦、淮安紅椒、淮安大米、洪澤湖螃蟹……猶記2018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上,一組淮安“地理標志商標”產品的驚艷亮相,成功的向四方來客展示了淮安“地標”的輝煌成果,更讓人看到淮安特色農產品發展的巨大魅力。
近年來,淮安地標產品的品牌影響力逐年增強,更是以126件“地標”領跑全國地級市。這得益于淮安市委、市政府從戰略高度出發,立足農產品資源富集的優勢,敏銳地找到了運用地理標志商標推動品牌興農這個切入點。在地標培育和孵化方面,政府高度重視,深入挖掘,精心打造,廣泛推介,為地理標志商標的發展和百姓致富夯實了根基。
近年來,淮安市連續多年召開全市商標品牌戰略工作會議,并作出專題部署,制定出臺“2017-2019商標品牌戰略三年行動計劃”,將地理標志商標發展目標列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質量強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重點任務。淮安市政府與各縣區每年簽訂發展目標責任狀,著力推動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工作由部門行為上升到政府工作,將“放大地理標志商標質效”納入市黨代會工作報告。在全省率先設立財政補助資金,對已注冊商標給予每件800元至2000元的獎勵,其中地理標志商標每件獎勵1萬元至10萬元。
通過設立商標戰略實施基金,在質押貸款、土地供給、融資貸款、政府采購等方面對地標培育予以優惠政策,深度挖掘商標潛在價值,大力培育地標品牌。地理標志商標逐步實現了“面”廣“量”大,產品涵蓋糧食、水產、蔬菜、畜禽等六大類。
為不斷推動淮安地標品牌高質量發展,淮安市采取了一系列創新舉措。順應“互聯網+”發展趨勢,發揮大數據、數字營銷、智能投放在地標培育中的帶動作用,著力延伸“線上線下”注冊、運用、保護地理標志基準線,促進地標品牌與互聯網的合作雙贏。先后組織27家地理標志涉農行業協會和企業與淘寶特色中國淮安館、蘇寧易購進行招商對接,成功舉辦淮安首屆地標特色農產品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牽手行動發布會。以盱眙龍蝦為例,2012年就邁開了“盱眙龍蝦”網上銷售第一步,與阿里巴巴開展了全面合作,2015年在淘寶開設了“特色中國盱眙館”,銷售勢頭一直很好;2018年,僅盱眙龍蝦就實現網上銷售1億元。
淮安市在加強地標培育扶持、服務指導、宣傳推介的同時,健全完善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商標保護體系,指導地理標志商標權利人規范管理和使用集體商標、證明商標,督促注冊人履行管理責任,依法嚴厲查處違反集體商標、證明商標使用管理規定的行為。主動融入長三角和淮海經濟區商標協作機制,開展打假維權行動。2018年幫助盱眙龍蝦、淮安大米等開展維權,為企業挽損上百萬元。
香悅食博,引領千億級食品產業
食品產業是淮安市重點打造的“三新一特”工業主導產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發展,淮安市食品產業現已涵蓋釀酒、肉制品、調味品、糧油加工、乳制品等多種門類,形成了從“田頭”到“筷頭”的產業鏈條,食品產業產值于2016年就已超過千億元。
千億級的食品產業規模為淮安舉辦國際食品博覽會提供了動力。淮安市食品產業已經建立以煙、酒、面、肉、油、糖等為重點的完善工業體系。2018年,食品產業規模企業完成開票銷售收入兩位數增長。基本具備了年100萬箱卷煙、300萬噸大米、90萬噸面粉、30萬噸油脂、260萬噸飼料、25萬噸肉、5.5萬噸白酒的生產能力。
淮安市食品產業規模的壯大離不開各食品企業多年來辛勤的耕耘,尤其是淮安重點培育的一批競爭力強的骨干企業。淮安市規模食品企業中,2018年實現年開票銷售億元以上企業29家,其中年銷售10億元以上企業5家,淮陰卷煙廠“獨占鰲頭”、開票銷售突破百億元大關,今世緣酒業實現強強聯合,成功收購山東景芝酒業,資產規模呈幾何級增長。雙匯食品、蘇食肉品、旺旺食品等企業年開票銷售也均超過10億元。漳州紫山集團在洪澤區投資興建的江蘇紫山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去年開票銷售也有近4000萬元。這些骨干企業注重加強技術改造升級,提升產品質量,拓寬市場領域,食品企業規模逐步壯大,起到良好的帶頭引領作用。
其中,江蘇蘇鹽井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鹽井神公司”)作為鹽業產業龍頭企業,在發展鹽業產業、提升產品質量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鹽行業是傳統行業,但產品創新卻一直是我們孜孜不斷的追求。”江蘇井神鹽化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分公司經理嚴紅九介紹,蘇鹽井神公司圍繞產品創新做了許多努力,突出市場導向,組建創新團隊,以強大的技術支撐,不斷發現客戶潛在的需求,開發高端市場,使產品走出國門,走向東南亞、歐美發達國家。他表示,在創新的同時重點強化了食品安全,從原輔料、生產過程,到產品出庫實現了全流程的信息追溯系統。并且通過智能化工廠建設,也更進一步的確保了食品安全。
據介紹,淮安鹽業資源豐富,依托豐富的鹽硝資源,淮安市鹽化工產業已形成了由鹽化工、精細化工等門類組成的具有相當規模和特色的工業體系。蘇鹽井神公司作為全國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全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一直加強在食鹽質量安全方面的管控,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和食鹽質量安全電子追溯系統,強化制度建設、流程優化、風險管控、質量跟蹤。
“去年我們也參加了淮安首屆食博會,在現場了解到客戶對食鹽產品的功能性、安全性、適用性具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回來后圍繞三個方面進行了改進。一是增品種,現在產品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用于加工,主要銷往調制品企業,比如太太樂、海天醬油,另一類是食用小包裝。二是提品質,在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產品品質,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三是樹品牌。”對于首屆食博會參展,嚴紅九感受很深。
當被問及今年是否還參展時,嚴紅九毫不猶豫的給出了肯定的答復,并且還說出了自己的期望:“今年我們還會參加第二屆食博會,希望通過食博會參展,能使海內外賓客對淮鹽的品牌地位和優勢更進一步了解,也希望能增強消費者對淮鹽品牌的認可度。”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