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丨叫響草原瑰寶“蒙藥”品牌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葉陽歡 楊燕)“國家再次提出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發展,為蒙中醫藥產業描繪了更美好的藍圖,今年我們做大產業的干勁更足了?!?月16日,參加全國“兩會”回來,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邢界紅立刻返回工作崗位,一邊將兩會精神傳遞給每一位員工,一邊籌劃在蒙藥工藝、技術、研發等方面繼續加大投入,以進一步提高蒙藥的質量安全和品牌效應。
蒙醫藥被譽為“活著”的文化遺產,是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寶?!懊舍t藥有2800多年歷史,蒙藥有2200余種,療效顯著的蒙藥方劑有2000余種,在我國民族醫藥學中占有重要地位。”3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楊鳳屹向《中國醫藥報》走基層一行人員介紹說,近年來,自治區不斷完善促進蒙醫藥發展的扶持政策,大力推動蒙醫藥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發展和科技創新,打造蒙醫藥現代化發展基地,全區蒙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80萬畝,種植肉蓯蓉、黃芪、甘草、防風等22種道地藥材,蒙藥生產企業18家,注冊蒙藥品種128個,蒙中醫藥產業呈現出高速、高效發展態勢。
政策扶持夯基礎
一場春雨過后,鄂爾多斯庫布其沙漠梁外GAP(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種植基地,生機盎然、清香撲鼻,遠處看去一簇簇、一叢叢,它們就是內蒙古億利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億利制藥”)的拳頭產品——全國有名的“梁外”甘草。
“甘草被稱為‘眾藥之王’,既是藥材,又能固沙、改良土質。每三年就能采挖一次,畝產1噸多?!眱|利制藥總經理楊潤平邊介紹邊挖開一棵甘草,記者發現這里甘草的根都是橫著長的。“這是公司研發的半野生化甘草平移種植技術,較原來根直立生長,不僅提高了產量,而且綠化固沙覆蓋面積也從0.1平方米提高到1平方米?!睏顫櫰阶院赖卣f,在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政策、資金支持下,公司以傳承發展蒙醫藥事業為己任,讓這片沙漠變成了“聚寶盆”,現擁有以甘草為主兼有肉蓯蓉、蒙古黃芪、鎖陽等中蒙藥材基地近200萬畝,并建成了符合國家級GMP標準的現代化制藥生產車間和一流的質檢中心,開發出復方甘草片和復方甘草口服溶液等特色蒙中藥系列產品,甘草蒙中藥產業規模已達到十幾億元。
置身于配備有國際先進生產設備和現代化自動控制管理系統的包頭東寶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寶生物”)的生產車間,很難想象,這樣一家現代化的上市企業當初是由小手工廠開始起步的。
追溯歷史,東寶生物初期創業者、副董事長劉芳十分感慨。他介紹說,東寶生物從明清時代北京老一代工匠制作木工用皮膠和骨制品發端,到匯聚了傳統匠人的北京朝陽化工廠制膠車間,再到整體搬遷到包頭成立東河區白明膠廠,一路傳承創新,成為內蒙古第一家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國內明膠行業龍頭企業。現年產能10000噸明膠、1000噸膠原蛋白,即將實現產能13500噸明膠、3000噸膠原蛋白。公司的“金鹿”牌明膠,暢銷國內外。
億利制藥與東寶生物的不斷壯大,僅是內蒙古蒙醫藥企業蓬勃發展的縮影。據了解,近年來為加強對蒙醫藥監管,推進蒙中醫藥產業健康發展,自治區黨委、政府相繼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蒙醫藥中醫藥條例》《關于扶持和促進蒙醫藥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決定》《推進標準化工作三年行動計劃》等,為蒙中醫藥事業和蒙中藥產業健康發展指明方向、提供了法律法規和政策保障。“十三五”期間,自治區計劃每年投入1億元,實施以制定蒙藥制劑規范、蒙藥材炮制規范、蒙藥材種植基地和蒙藥信息建設等10大工程,促進蒙醫藥產業蓬勃發展。
創新煥發新活力
3月15日,位于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金川區的內蒙古元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元和藥業”)2018年年報出爐,營業總收入1.6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0.28%,公司利用現代制劑技術研發的蒙藥制劑“參竹精片”表現搶眼,該產品被列入內蒙古甲級《醫保目錄》,為乙級OTC藥品。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從新藥研發、臨床試驗,到藥品生產,再到藥品上市,全產業鏈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痹退帢I董事會秘書李明深有感觸地說,近年來,企業不斷加強蒙藥開發研究,投入大量科研經費,推進蒙藥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建設了片劑、膠囊劑、顆粒劑等多條GMP生產線,擁有各類藥品生產批準文號78個,擁有治療高血壓、治療糖尿病末梢神經炎、調節血脂、保護肝臟等藥品制備工藝共計10項發明專利。
項目、設備、技術和人才的高端化,使蒙中醫藥企業突破了傳統工藝對擴大企業規模產生的瓶頸,奠定了蒙中醫藥國際化發展的基礎,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忠詳對此頗有感觸。
走進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蒙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內的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一股濃郁的藥味撲面而來,制劑車間生產線上,材料粉碎、中混、滅菌、干燥、包衣等關鍵工序全程自動化,幾乎見不到到操作人員的身影。記者正在疑慮時,郭忠祥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企業已經搭上了“智能制造”的快車,實現了蒙藥制丸的自動化、流水化作業。
“通俗地講,以前以手工包裝為主,每天的產量只有6萬盒左右。實現機械化生產后,日產量增至10萬盒,產量比以前提高約50%?!惫蚁槔^續介紹說,內蒙古蒙藥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藥品GMP質量保證體系,年產蒙(中)成藥1000多噸,包括6個劑型200多個品種,自主研發的蒙藥新藥保利爾膠囊是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特效藥之一,是國家注冊六類蒙藥新藥;有十多項發明專利。
為推動蒙中醫藥產業創新、提質、增效,近年來,自治區政府以“創新和產業化”為目標,以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赤峰、通遼、興安盟等地的現有蒙藥骨干企業為生產基地,形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自治區蒙中藥研發和產業化格局。同時,重點扶持內蒙古上海復旦蒙藥研發中心等高科技企業,并利用各種渠道,加強與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的合作,為蒙藥進入國際醫藥市場創造條件。
制定標準促發展
在赤峰市大街小巷的藥店內,記者發現內蒙古天奇中蒙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蒙成藥“扎沖十三味丸”都被放在了藥架最顯眼的位置。一家藥店的執業藥師告訴記者,該藥含有甘草、珍珠、制烏草等成分,具有祛風通竅、舒筋活血的功效,很多患者都會憑醫師處方定期購買。
“我們這款蒙藥銷售能突破5000萬元,很大一部分歸功于行業標準的完善和提高?!眱让晒盘炱嬷忻芍扑幑煞萦邢薰境崭笨偛庙n風雨告訴記者,由于歷史的原因,“扎沖十三味丸”性狀項的實際生產標準與批準質量標準存在一定的偏離情況,針對實際情況,自治區藥品監管部門多次幫助企業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形成切合實際的修訂意見,并與國家藥典委員會溝通,最終完成了本品標準的修訂工作。
在蒙藥產學研各環節中,蒙藥生產企業的整體水平明顯落后于臨床、教學和科研,蒙藥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患者認知度等方面也存在不足。內蒙古蒙藥研究專家那生桑認為,“蒙藥標準相對滯后等問題成為目前制約蒙中藥產業化發展的‘瓶頸’之一?!薄艾F行的蒙藥材標準是1986年制定的,30多年沒有重新制修訂,而蒙藥飲片炮制方法還沒有完整的規范,蒙藥制劑雖然有標準,但非常落后?!彼麖娬{,“只有重新制修訂蒙藥標準,才能讓更多蒙藥走向市場”。
為推動蒙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化,自治區藥品監管部門以“蒙藥制劑規范”“蒙藥材標準和炮制規范”“蒙藥安全性評價實驗室”等相關蒙藥標準化項目建設為突破口,制定全區醫療機構蒙藥制劑調劑使用暫行辦法、開展部分蒙藥分冊成方制劑品種說明書起草工作、頒布實施《內蒙古蒙藥制劑規范》、組織編撰《內蒙古蒙藥制劑規范》第二冊等一系列措施,推動蒙中藥發展。
據悉,自治區藥品監管局目前已修訂完成《內蒙古蒙藥材標準》(1986年版),發布制修訂蒙藥地方標準477項。同時,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要求,根據蒙醫藥理論確定的性味、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等開展修訂、復核工作,積極組織制修訂蒙藥標準,并制定了蒙藥標準發展規劃,為蒙中藥產業化發展明晰方向,助推蒙中醫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