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鄭功成:醫保制度建設應加速發力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鄭功成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個統一、公平、可持續的全民醫保制度的建成,不僅能造福全體人民,而且可以達到促進醫療衛生事業、醫藥行業健康發展的目的。這是人民深切期盼的,也是新時代要盡快完成的目標任務。
全民醫保制度未成熟定型
鄭功成表示,在肯定醫保改革成就的同時,應看到醫保制度并未最終成熟、定型,還存在諸多制度性缺陷,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才能最終建成公平、可持續的全民醫保制度。
“我國醫保制度分割的局面還未改變,雖具備了普惠性特征,但公平性還要提升。”鄭功成認為,現行醫保制度分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居民大病保險等多項制度,分別覆蓋著不同人群,這種群體分割的制度安排不僅與疾病醫療風險分散的大數法則相悖,更使醫療保險制度的公平性受到影響。
“現行醫療保險制度的結構不良,互助共濟功能受到限制。”鄭功成舉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采取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模式,違背了全世界普遍奉行的疾病醫療保險互助共濟法則。“個人賬戶使近50%的職工醫療保險基金完全喪失了互助共濟功能,也增加了個人賬戶的管理成本。”
“醫療保險責任分擔處于失衡狀態。”鄭功成調研后總結,現行制度安排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繳費率為用人單位按照工資總額的6%甚至更高繳費,職工個人只需繳2%,且用人單位繳費中還有30%劃入個人賬戶,從而基本體現為雇主責任;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中,政府補貼持續提高,個人繳費比例不斷縮小,在2003年啟動新農合試點時,政府補貼與個人繳費之比是2∶1,現在普遍變成了3∶1以上,有的地區甚至到了8∶1。“這種情形強調了共享卻忽略了共建,拉高了人們的心理預期。”
鄭功成指出,我國的全民醫保制度雖已成形,但離黨的十九大報告確定的國家發展目標與人民對公平可持續的全民醫保制度的需要相比還有差距,深化改革的任務非常繁重,這是進入新時代后必須正視的現實情況。(下轉第2版)(上接第1版)
加快醫保制度改革步伐
成立國家醫保局為深化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掃除了體制性障礙。鄭功成建議,加快醫保制度改革步伐,促進全民醫保制度走向成熟、定型,為全體人民提供穩定的安全預期。
“我國醫療保險改革的最終目標應當是用同一個制度覆蓋全民,整合不同制度是必由之路。”鄭功成建議,盡快取消醫保個人賬戶,落實醫保互助共濟原則。先實行用人單位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不再記入個人賬戶,再將個人繳納的醫療保險費逐步記入統籌的醫療保險基金,最終讓全部醫療保險基金由全體參保人共享。
“醫療保險關系復雜,牽涉到政府、用人單位、參保人、醫療方、醫藥方等,沒有現代治理手段很難實現預期目標。”鄭功成表示,要加快推進醫保治理現代化。盡快啟動制定醫療保障法,以國家醫保局為執法主體;盡快制定醫療保險條例等行政法規,為全民醫保制度提供法律依據;經辦機構從附屬于行政部門向獨立法人轉變,經辦管理方式從行政方式向社會治理機制轉變;高度重視醫保信息標準化,推動醫療保險服務水平升級。
鄭功成指出,沒有醫療衛生服務與醫藥流通的有效配合,醫保制度難以持續健康發展。當務之急是有效促進患者的分級診療,前提是醫療衛生資源布局必須合理,將重心放在加強基層衛生服務機構及全科醫生能力建設上,并建立有約束力的基層首診制。同時,要發揮醫保部門在藥品與醫療器材采購中的作用,通過談判、招標等機制將藥品與醫療器材價格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從根本上解決患者向大中城市集中、向大醫院集中的逆取向,以及過度醫療、藥價虛高、重復檢查等問題。(記者 葉龍杰)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全國人大代表孫豐源建議:試點長期處方 便利慢性病人取藥
孫豐源建議,從國家層面先行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的長期處方政策試點,衛生主管部門適時出臺慢性病長期處方實施指南,為各地提供“遵循”。 2019-03-16 13:10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