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大省”浙江:傳承溯源積蓄動能創新發展激活潛力
浙江杭州,在鬧市河坊街深處,有一方鼎鼎有名的徽派府邸,那是由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所建的胡慶余堂。藥房所輻射的古建筑群落,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江南建筑溫婉大氣之風,其衍生的古街更使百年延傳的中醫藥文化飄香更遠。
從杭州吳山腳下出發,“浙產好藥對標國際——全國主流媒體看浙江藥企”媒體采風團從探尋浙藥的起源火種開始,解碼浙產好藥的傳承之道與創新秘籍。
走進胡慶余堂的后堂,這個曾經用于藥材加工的后庭已被改建成胡慶余堂中醫藥博物館,博物館內除了陳列著成千上萬種中草藥原材料,還有藥房老師傅展示傳統制藥工藝。
“隨著中醫藥制作工藝的日趨機械化,人們對于中藥材如何從‘野草’變成養身保命的藥材根本不知曉。”在胡慶余堂度工作了50余載的制藥師傅丁光明說,博物館作為一個文旅融合的窗口,讓年輕人也能了解到中醫藥悠久的制作工藝,實現傳統文化的深度滋養。
與文化旅游產業的結合發展,胡慶余堂的發展之路成為了中醫藥傳承的一個典型范本,而在浙江中東部的浙江天臺山底下,中草藥市場中的瀕危藥種——鐵皮石斛,也因藥企的不懈堅持,重獲新生。
在浙江臺州,“春夏長留雪,峰巒半入云”的濕冷氣候為天臺山增添了幾分寒意,卻為鐵皮石斛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然而早年的過度開采令鐵皮石斛逐漸稀缺。如何攻堅克難打造人工養殖環境,滿足廣大的市場需求,在浙江天皇藥業有限公司的仿野生鐵皮石斛基地能找到答案。
該公司董事長陳立鉆介紹,多年來通過堅持因地制宜、道地栽培,并且采用野生原種、生物克隆接種技術,加上“一年半組培、五年石頭基質栽培”的方式,其攻克了組培育苗、煉苗、仿野生栽培等技術難關。目前,天臺山山腳下已建成了年產量400萬缽的組培苗實驗室,逾3000畝仿野生鐵皮石斛基地,這些鐵皮石斛已達到98%的存活率。
浙江中醫藥的延綿與傳承,除了企業的因勢利導,也離不開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大力推動。作為中藥材生產大省,浙江省近年來為推動做大做強特色中藥材產業,始終將技術高標準與促進產業發展相融合,制定了多項行業規范。如浙江在2015年修編出版了《浙江省中藥炮制規范》,其中特別注重增收浙產道地藥材炮制的飲片標準。
在浙江,當中醫藥行業不斷實現傳承和轉變之時,西醫西藥行業也創造著一項項突破。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邵元昌提到,“浙江有一批不斷創新,極具社會情懷的企業家投身人類健康事業,這是浙江藥企發展的支柱。”
創新,在杭州東部醫藥港小鎮隨處可見。在這里,匯聚著累計來自全球各地共152家醫藥企業,其中有享譽全球的輝瑞全球生物技術中心、奕安濟世項目以及吉立亞杭州醫藥研發及生產基地,同時奧克蘭大學創新研究院、UCLA商業化中心中國中心等創新基地也在此搭建合作平臺,為醫藥行業的創新突破增添動力。
在全封閉的生產車間內,通過“連續灌注生產技術”,奕安濟世正24小時不間斷地為市場生產供應抗癌藥物。據企業高級工程師諸葛新知介紹,他們的這項專利生產技術大大提高了抗癌領域的藥物生產效率,同時降低了相關藥物生產成本。與此同時,利用中美兩地的頂級醫療資源,該企業還在進行著4款消化道抗癌藥物的創新研發。
浙江藥企的飛躍創新,離不開政府在審批行政流程上的“快馬加鞭”。結合“最多跑一次”改革,近年來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還以“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進一步優化行政許可辦事流程,進一步提高企業辦事效率。以藥品醫療器械行政許可全程網辦“零跑”行動為例,2018年上半年,浙江省本級27個主項65個子項已100%實現“最多跑一次”。
2018年7月,為了讓浙江紹興歌禮藥業有限公司新生產的抗丙肝1類創新藥戈諾衛更快送到病人手中,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加快審批流程,讓新藥從獲批上市到開出第一張處方僅僅用了19天。這份速度不僅造福病人,更振奮了浙江藥企的創新精神。
邵元昌表示,未來浙江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于浙江藥企依然要加強服務,在監管過程中不斷完善政策來促進產業的發展。為了便利于藥企發展,監管部門要積極引領審批政策的改革,減少審批環節來減輕企業的負擔,便利企業辦事,最大限度的激發企業發展活力,為浙江藥企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更好土壤。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河北省藥監局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主題黨日活動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6月28日,河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全體黨員干部來到平山縣李家莊中央統戰部舊址,以“不忘初心 向黨報告”為主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河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許彥增... 2019-07-01 15:51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