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九堯:扎根鄉村發光發熱
扎根鄉村18年的鄭九堯。
金秋十月的一天中午,廊坊市文安縣左各莊鎮東新村鄭九堯衛生室內的患者們逐漸散去,可鄭九堯并沒打算離開去吃中午飯,因為還有兩位患者正在輸液。這是鄭九堯作為醫生的一個習慣,只有當診所里一位患者都沒有的時候,鄭九堯才會安心處理自己的事。
鄭九堯今年40歲,經營自己的診所已有18年。幾十年前,鄭九堯的父親就在文安縣左各莊鎮中心醫院工作,最初兼任護士和醫生。小時候,鄭九堯經常去醫院找父親,滿眼都是父親盡心照料患者的情景。患者剛來時那般痛苦,在父親的治療下緩解減輕;村里條件不好,父親經常免費給人看病……這些鄭九堯都看在眼里,“醫生”這個偉大的形象開始在他幼小的心里扎下根。大概從初中開始,“醫生”就已成為他此生的職業理想。
幾年后,父親成為護士長,工作更加忙碌。每逢節假日,鄭九堯就跟隨父親一同前往醫院護理部。照料患者的同時,父親會傳授鄭九堯打針、輸液、縫合、配藥等基礎護理技能。時間一長,鄭九堯掌握了不少醫學常識。
1999年,在經過3年醫學專業系統學習后,鄭九堯正式從衛校畢業。盡管當時有機會留在縣城工作,但鄭九堯覺得,扎根最基層不僅能夠得到充分歷練,還能救治更多深陷病痛的百姓。于是,2000年鄭九堯回到家鄉,開始獨立經營診所。他的妻子王水嬌是一名產科醫生,也放棄了文安縣醫院的工作,回來與他攜手打理診所事務。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共同守護一方百姓的生命健康。
診所經營僅僅兩年多,就趕上了可怕的非典,那次經歷仍令夫妻倆記憶猶新。那時候,左各莊鎮建有許多工廠,外地工人很多,疫情蔓延風險很大,當地已有多家診所不再營業。而鄭九堯想到的是,“患者沒地兒看病,燒壞了可怎么辦”,堅持開業應診。
因為其他診所都已關門,平日分散的患者都集中到了鄭九堯這里,工作量翻了數倍。測量體溫、打針、輸液,建立體溫監測檔案,夫妻倆不分晝夜地忙碌著。在高度緊張和極度忙碌的五個月里,鄭九堯的診所始終向廣大百姓敞開,為鄉村抗擊“非典”做出了很大貢獻,鄭九堯也因此獲得河北省優秀鄉村醫生的榮譽稱號。
十幾年基層經歷讓鄭九堯練就了精湛的醫術,他對于病情的判斷準確到位。2015年秋季一天,一位母親行色匆匆地來到診所,他的孩子已經呼吸困難、面色鐵青。孩子母親覺得只是發燒,但鄭九堯查看后,判定是急性喉頭水腫,情況危急。孩子母親想要馬上前往天津市兒童醫院。但鄭九堯覺得,孩子恐怕堅持不了那么久,他告訴孩子母親,“如果不放心,倘若真出了事,我會負全責!”他毫不猶豫地給孩子打針噴藥,暫時控制住了病情。
趕到天津市兒童醫院后,醫生判定孩子確系急性喉頭水腫,且對鄭九堯采取的急救措施給予肯定:“幸虧采取了這些急救措施,否則,孩子的命就沒了!”
在左各莊鎮,鄭九堯診所的門診量不是最大的,但他的口碑很好。近20年,鄭九堯用扎實的基礎理論指導臨床,提高搶救成功率,從未發生過一起醫療事故和糾紛,得到群眾廣泛認可。他說只要百姓需要,就會一如既往地在鄉村醫療崗位上發光發熱。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徐克弟: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伊山鎮山前村衛生室在村民的房屋中并不起眼,充滿歲月感的青瓦白墻與周圍融為一體,只有門前鮮艷醒目的牌子提示著這里是一間鄉村衛生室。在衛生室門口的健康教育宣傳欄上,貼滿了預防各種疾病的... 2019-01-17 08:32李軍:錦旗掛在我心中
從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到七八十歲的老人,李軍都盡心盡力。很多患者對李軍有著高度評價,但是在衛生室中卻沒有看到錦旗。“不掛,我都放在心里了,這是患者對我的認可,也是對我的激勵。” 2019-01-10 09:11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