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鼎:知行合一從醫路
陳家鼎在診室。
如果兒童患上支氣管哮喘,這病難不難治?
“要是在多年前,醫生可要為之傷透腦筋啊!”今年67歲的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鎮海莫社區醫院院長陳家鼎介紹,“由于兒童的體質特殊,發生支氣管哮喘后病程較長,經常發作,纏綿難愈,再加上患兒因經常打針、服藥而產生的逆反心理,導致配合欠佳,家長的滿意度也大打折扣。”
為了解決這一“困局”,陳家鼎在2012年7月便開始使用復方蛤青注射液保留灌腸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采用這種治療方法,藥物吸收迅速、完整,生物利用度高,臨床療效也不錯,不僅患兒易接受,家長也歡迎,減輕了經濟負擔,也減少了醫療風險。”陳家鼎說。
上面的這條“行醫經驗”,被陳家鼎寫進了《復方蛤青注射液保留灌腸治療兒童支氣管哮喘》這篇醫學論文中。其實,像這樣“實踐味”十足的醫學論文,在陳家鼎長達40余年的行醫歷程中,已發表過多篇。比如《六味地黃丸治療慢性咽喉炎60例療效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支氣管哮喘258例療效觀察》等。不僅如此,陳家鼎還主編、參編各類醫學專著多部,比如《中華中醫藥特色醫療優秀文章》(第一輯、第二輯)、《中華醫學臨床研究》(第九輯)等,獲得業內高度認可。談及這些學術成果時,陳家鼎謙虛地表示:“我是一個閑不住的人。為了及時總結行醫經驗,我會充分利用閑暇時間,把自己行醫過程中的所思所想及時記錄下來。時間一長,也就積少成多了。”
陳家鼎也確實嘗到了撰寫醫學論文的甜頭。“每次寫文章時,我都會閱讀大量的參考文獻,這樣一來,就能從中挖到很多‘新貨’;同時,也能以文會友,與業界同仁切磋交流,共同進步。”陳家鼎說道。
為了讓自己的所學所知、所感所悟“走出大腦”,陳家鼎充分利用小黑板、科普小講座等,認真做起了他的“輸出”文章。
“小黑板就掛在醫院大門口的顯眼位置,我會不定期地在上面寫一些應時的健康小貼士、養生小常識等,居民進出醫院或者路過時,都可以看到。”陳家鼎介紹,“同時,我也會不定期地開辦一些科普小講座。每次開講前,我都會事先搜集一些比較權威的醫學保健知識,經過自我消化吸收后,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給居民聽。”
與此同時,利用手中掌握的海莫社區每位居民的健康檔案(包括個人健康行為習慣、主要健康問題、周期性體檢記錄、家庭主要問題、家庭發展階段等),陳家鼎有時也會集中召集社區內的一些特定人群,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講解一些生活保健知識。對于一些殘疾人和困難群體,陳家鼎還時常免費為他們看診。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陳家鼎多年的付出,如今有了可喜的回報。“居民現在的健康理念著實提升了不少,再加上對我比較信任,對于我的看診以及給他們提出的一些意見或建議,他們也更愿意聽從了。而我的行醫之路,也因此越走越寬。”陳家鼎說道。(記者 蔣守福)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最美基層好醫生】王慧芳:當好村民的“健康管家”
“每次來看病,王醫生都非常耐心地聽我描述病情,并認真分析我的需求。診查得更是特別細致。有時候在外面碰上,王醫生還會提醒我多加注意身體。”68歲的張阿姨點贊道,“有王醫生在,我們感覺很... 2018-10-22 08:59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