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層好醫生】文長利:一點一滴方便患者
工作中的文長利。王宣淞 攝
中國醫藥報 記者 王宣淞 報道 在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濟陽街道有個文長利內科診所。卷簾門上貼著一張經過歲月洗禮已發黃的白紙,紙上還依然清晰地顯示著一行手寫的文字“文大夫 1358373****”;診所里,桌面玻璃板下,同樣壓著一張白紙,上面手寫文字更簡單“文 1358373****”。一個姓名、一個電話,看似簡單卻很實用,這樣患者很方便找到文長利。
1969年,20歲的文長利還在濟寧機床廠工作。有一天他看到姐姐的一本《微生物學》,從此對醫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72年,文長利得到一個難得的機會,由單位推薦到濟寧醫學專科學校學習。完成學業后,他就走上了行醫之路。1996年,借改革之機,文長利在機床廠旁邊開辦起了自己的門診。在從醫的40多年里,文長利已經服務了機床廠周圍幾代人。
就在文長利和記者聊天的時候,電話響起來了。
“沒有大問題,不用過來了,多喝水就行,讓你婆婆去買個西瓜,弄點西瓜汁給孩子喝。”文長利對著電話說道。
“待了這么多年,好多小孩的父母都是我看著長大的,簡單的病,他們就打個電話問一下。”文長利說,患者打電話咨詢常有他們來不了的原因。“昨天晚上,我就接到一個不熟悉的電話。那是一位孩子母親打的,孩子5歲,發燒38.5度,我就教她用物理降溫,如果早上還不好,可以來診所看一下。”
文長利的電話24小時不關機,從不放過任何電話,如果一個電話可以解決的問題,文長利絕不會讓患者再跑一趟。
這時,一位孩子的父親走進來對文長利說:“大夫,你出去看一下吧,小孩一進來就哭。”文長利脫掉白大褂拿著聽診器走了出去。原來小患者多數都怕醫生,所以,文長利在遇到小患者時不僅會脫掉白大褂,還常常走出門診來到戶外給他們看病。診斷過后,文長利對孩子的父親說:“現在基本不打針了,你孩子才1歲多,打針多了對孩子身體不好。現在推崇用綠色療法,效果比打針還好,價格也差不多。”
講到患者對自己的信任,文長利說:“有一位患者來我里看病,打車費都比治療費貴呢。”原來,這位叫楊國慶的患者在2012年時得了卒中后遺癥,一直都在文長利這里治療。2017年搬家后,每次不舒服楊國慶仍會打車到文長利這里。楊國慶說:“別人看,信不過。”一句信不過,展現了患者對文長利的信任。而這種信任是40多年無私奉獻的積累,是一點一滴用心服務的沉淀。
(責任編輯:張令潔)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最美基層好醫生】王慧芳:當好村民的“健康管家”
“每次來看病,王醫生都非常耐心地聽我描述病情,并認真分析我的需求。診查得更是特別細致。有時候在外面碰上,王醫生還會提醒我多加注意身體。”68歲的張阿姨點贊道,“有王醫生在,我們感覺很... 2018-10-22 08:59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