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份食品檢測報告的背后——青島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保障上合峰會食品安全紀實
抽樣小組成員在食品配送中心對抽取的食品樣品進行核對登記。
6月9日~10日,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成功舉辦。為了保障峰會的食品安全,有這么一個團隊,日夜值守在食材倉庫抽取食材樣品,為了及時出檢測結果而加班加點。
他們,就是青島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以下簡稱“青島市食藥檢院”)的技術人員。在62天的時間里,用1218份食品檢測報告,把住了上合峰會食品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關口。
精心準備 磨刀不誤砍柴工
2017年12月,青島市食藥檢院接到青島市政府保障上合峰會食材安全的命令。
“要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考慮上合峰會的食材安全,所以,檢驗工作承受的壓力前所未有。”該院副院長盧京光至今還清晰地記得當時全院干部職工的緊迫感。
“為做好峰會食材的安全保障工作,我們在設備、檢驗環境、安全保密等硬件設備上啟動了緊急招投標程序,原本需6個月才能完成的招投標工作,僅在3個月內便完成185臺(套)檢測儀器等所有硬件設備采購和實驗室軟件系統搭建。”該院食品檢驗部總監張輝珍回憶說。
據張輝珍介紹,除了在硬件上進行了大量投入,青島市食藥檢院還通過外出交流、內部討論、專題技術研討等方式,組織開展了15期培訓班,累計培訓人員530余人(次)。如安排技術骨干到參與G20峰會保障的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參與金磚會議保障的廈門市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學習他們保障重大活動食品安全的經驗等。與此同時,山東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也從全省15個地市調配了32名業務骨干給予支援;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派駐6名技術專家全程參與檢驗和技術指導。
“我們還建立了由院領導主持召開的晨會制度,按時匯報每天的工作難點和進度。”盧京光表示,依托山東省食藥檢院的6位專家,建立了專家質量風險分析會制度,對于檢驗檢測中的數據異常問題,隨時召開緊急會議分析研判。同時,青島市食藥檢院還在短時間內先后兩次順利通過山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組織的實驗室資質認定食品擴項現場評審,累計擴項16個方法、2個品種和8個參數。
在抽樣管理方面,青島市食藥檢院建立了嚴格的抽樣工作記錄和崗位交接制度,6輛樣品專用車輛全部安裝了GPS定位監控系統,抽樣過程全部拍照存檔,運送樣品時均加貼封條,實施雙人運輸、交接記錄、全過程押運,全面落實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安保措施。
不分晝夜 抽檢工作不間斷
4月10日起,由18名檢驗檢測技術骨干組成的抽樣小組,分成3班,全天24小時進駐上合峰會位于膠州區的食品配送中心,全力投入峰會食材的抽檢工作,直至峰會結束嘉賓離開。
“工作量大,樣本數量繁多,且抽檢的食品類目和數量隨機性強,是這次保障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青島市食藥檢院抽樣部部長裴琳表示,他們平常的抽檢都是批次抽檢,而此次峰會的食材供貨商一般都是下午甚至凌晨一兩點把食材送達食品配送中心。為了不影響食材尤其是冷凍食材實時入庫,他們采取了隨到隨抽隨檢的方式,常常是“邊卸貨邊抽檢”,完全沒有規律可言。深夜驅車近兩個小時,把樣品從食品配送中心送回院本部實驗室也是常態。
自抽樣小組進駐食品配送中心后,山東省食藥檢院也協調了1輛新購買的冷鏈運輸車無償支援。至峰會結束時,冷鏈運輸車的里程表從剛到青島時的400公里變成了8000公里,完整地見證了這次峰會食材保障工作的完成情況。
據裴琳介紹,食品配送中心的抽檢環境是一個潮濕、低溫的倉庫,燈光昏暗,在深夜,查看食品標簽都特別困難。而獲取凍魚、凍肉樣品時,因為凍得比較結實,他們只能安排抽樣小組里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輪番用刀斧來處理,以至于砍刀砍壞了5把、菜板損壞了8塊,直到后來緊急購置了大號手鋸,才避免再次損壞切割器材。處理完10來個樣品后,小伙子們也個個累得腰酸背疼。有時還需要到零下40℃的冷庫中取樣品,進去再出來,睫毛上都結了冰。
經受考驗 食品安全“零事故”
在距峰會結束的最后10天里,累計承檢的食材占到此次峰會檢驗食材總批次的44%。由于大量的食材集中送達,且種類繁多,無法批量,而檢測時限要求又短,在此情況下,檢驗人員加班加點,成功做到按照既定工作方針,忙而不亂、標準操作、嚴格質控,接收樣品后及時制樣、及時前處理、第一時間上機檢測、儀器24小時不間斷作業,保證了所有檢品均按時限要求完成檢測。
6月4日,青島市食藥檢院本部實驗室接收到一種特殊食材緊急檢驗檢測任務,這也是該院第一次接到的該種食材。在沒有相關標準及數據的情況下,院領導組織召開專家會議,反復商討論證其安全風險,并參照類似食材,擬定了23個技術指標和檢測方案。經過檢驗人員連續24小時的奮戰,成功解決了從制樣、檢測到數據處理等多個技術難題,將檢測結果及時報告給食品配送中心。
回憶起這段激情澎湃的時光,裴琳感觸良多:“平日里,在同等時間段,我們一般也就出具600份檢測報告。可在進駐峰會的62天里,我們按照最嚴格的抽檢規范,累計出具了檢測報告1218份,且所有檢測報告均按計劃提前完成,抽樣及時率、準確率、覆蓋率、規范率等全部實現了100%的既定目標。”
“1218份沉甸甸的檢測報告,每一份都體現了我們檢驗檢測人員的艱辛與專業。”盧京光表示,進駐食品配送中心的抽樣小組成員,作息時間日夜顛倒,精力和體力都經受了極大考驗;院本部的技術人員根據運回來的樣品,不分晝夜地上機進行數據檢測和分析,并攻克了多個技術難題,甚至對一進口食品采取了5種不同儀器不同類別的檢測,擰緊了食材“安全閥”,確保了峰會食品安全“零事故”。
(責任編輯:齊桂榕)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科普大講堂
2019-04-28 15:07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