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層好醫生】鄭照應:行隨初心 快樂滿懷
中國醫藥報 記者 蔣守福 報道 “時間過得真快!自2000年回到家鄉工作至今,已經18年了。”41歲的廣東省陸豐市河東鎮后坎二村衛生站醫生鄭照應感慨道,“時間一長,也就養成了現在的‘習慣’,每天不是坐診就是巡診,基本上沒什么時間進行業余活動。雖會有些遺憾,不過,能為村民看好病,就是我最大的快樂。”
圖為鄭照應。/攝 蔣守福
之所以會滿足于這種快樂,鄭照應表示,這源于幼時父母的言傳身教。“我的父母都是赤腳醫生,經常走村串戶為村民看病。”鄭照應說,“當時就覺得父母非常了不起,也希望長大后能當一名為村民治病的好醫生。”
正是懷揣著這樣一份初心,1995年,鄭照應前往河北冀聯醫學院學習,經過近五年的理論“武裝”與實踐“練手”,在2000年取得行醫資格,回到家鄉,開始了他的懸壺濟世之路。
沒多久,技術過硬、看病細心、態度和善的鄭照應便成了當地村民眼中的“明星”醫生,收獲了不少“擁躉”,不僅父母對他刮目相看,鄉親們更為他舉手點贊。一位洪姓村民對記者說:“每次來衛生站看病,鄭醫生都會問得特別詳細,檢查也很認真,讓人很放心。”
如今,鄭照應每天都要里里外外忙活。他介紹說:“衛生站每天平均要接診60人左右。雖然坐診的時候比較多,不過只要站里不忙,我都會外出巡診。因為有很多腿腳不便、住得較為偏遠的老年人,需要我們上門服務。”
鄭照應在看診時顯得特別“小氣”,從不過度醫療。但是對于一些孤寡老人、重癥病患,鄭照應又表現得非常“大方”,不僅經常免費幫他們檢查身體、詢問病情,就連藥費也一概全免,這讓那些被他“關照”過的村民感到分外暖心。作為回報,村民們經常會把自己剛采摘的蔬菜水果、剛捕撈的水產品等送給鄭照應,這讓他感到心里暖暖的。
可以說,將近20年的行醫經歷,讓鄭照應收獲了村民滿滿的信任。有一次,鄭照應接診了一個得了急性闌尾炎的8歲小男孩。由于患者家屬信任鄭照應,僅做了短暫溝通后,小男孩的父母就同意一切由鄭照應安排。于是小男孩被迅速送往醫院成功進行了手術。
對于基層醫生來說,每天都是“重復性動作”,再加上不高的薪資待遇,讓不少人跳槽轉行。鄭照應坦言,自己也有過這樣的想法,不過出于那顆不變的初心,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繼續堅守。
“等衛生站的軟硬件配置提升了,整體大環境變好了,做起事來也會更加有動力、有奔頭。”鄭照應真誠地希望,能用自己的“望聞問切”,積攢起越來越多的快樂,譜寫出屬于他自己的那篇“最美文章”。
(責任編輯:苗晨)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最美基層好醫生】王慧芳:當好村民的“健康管家”
“每次來看病,王醫生都非常耐心地聽我描述病情,并認真分析我的需求。診查得更是特別細致。有時候在外面碰上,王醫生還會提醒我多加注意身體。”68歲的張阿姨點贊道,“有王醫生在,我們感覺很... 2018-10-22 08:59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