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層好醫生】霍春林:焐熱的不只是聽診器
中國醫藥報記者 李平林 報道 四月的北方,正值春夏交替,天氣忽冷忽熱,感冒發燒的患者明顯增多。不到早晨八點,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霍春林診所外已排起了長隊,其中不少是患病兒童。方圓數里的人都知道,霍春林醫生不僅人好,醫術高,還特別會安撫孩子。
圖為霍春林在給小患者診療。
“寶寶張嘴,爺爺看看里邊有沒有細菌好不好?”“咱們給你的肚子打個電話,問問它為什么咕嚕叫好嗎?”霍春林蹲在地上一邊與患兒交流,一邊將焐熱的聽診器放在患兒腹部。
今年55歲的霍春林出生在一個缺醫少藥的年代。自小體弱多病的他聽了老師的話,初中畢業后就到晉中衛校念了醫學專業。原本只為“自醫”的他,工作以后慢慢在醫治他人的過程中發現了更高的人生價值。
“我畢業后被分配到一個建筑單位的醫院從事臨床?!被舸毫只貞?,20歲出頭的小伙子當醫生很難獲得大家的信任,“直到有一次,一個職工說自己胃疼,去了好幾個地方看病都沒搞清原因,我當時詳細問了患者情況,又用手按了按腹部,發現有一個硬塊?!本C合患者的癥狀,霍春林判斷有可能是肝癌,建議其去大醫院診療。后來的檢查結果證實了霍春林的判斷。
自那以后,周圍的人開始對霍春林刮目相看。20世紀80年代,醫療設備和輔助檢查手段非常有限,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霍春林對每位患者都詳細問診,從蛛絲馬跡來推理判斷,盡量縮短確診時間。
霍春林認為,熟練掌握診斷方法的醫生經過認真診查,能夠對大多數病情做出初步判斷,加上后期有針對性的檢查,基本可以做到清楚診斷。這個習慣讓霍春林受益至今,“現在兒童患者特別多,兒科被稱為‘啞科’,許多疾病都只能靠醫生觀察。”
在基層從醫的35年間,霍春林從“初出茅廬”到“身經百戰”,一路走來,他一直都為患者或其家屬給予的善意所感動。在問診臺上,擺著一張患者手寫的感謝信,“懸壺濟世,德高藝精,醫者仁心,惠澤百姓”。
“這是患者的女兒寫給我的,當時她83歲的母親行動不方便,外出看病特別不方便?!绷私膺@些情況后,霍春林主動上門服務,定期為老人復診。這個在他看來很平常的舉動,患者家屬卻銘記在心,并留下這封感謝信。
作為群眾的24小時“健康守護人”,霍春林沒有節假日,總是隨叫隨到,“過去是半夜敲門,現在是24小時手機不關機”。如果遇到需要轉診的患者,霍春林也會一直陪著,“因為很多人不知道就診流程,也不知道怎么掛號。”
如今,基層醫療機構除了要滿足群眾基本醫療需求外,還承擔起了公共衛生服務、健康常識普及、轉診、后期康復以及臨終關懷的工作。
幾天前,一名患者家屬找到霍春林,說他的父親身患癌癥,醫院認為已經沒有治療意義,他們將老人接回家,卻又不忍看到父親被病痛折磨。“我去了以后做些簡單治療,主要是安慰老人,有時候還要勸慰家屬?!被舸毫终f,臨終關懷是一種減輕疾病癥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讓患者有尊嚴地走完最后一段路也是我們醫生的職責”。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時時去安慰”。作為醫者,霍春林常常感受到面對疾病時的無奈,現在他把更多精力放在安撫患者上。他把對患者的關愛體現在每一個像“把聽診器焐熱”一樣的醫療細節中,他焐熱的不僅是聽診器,還溫暖了患者的心。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最美基層好醫生】王慧芳:當好村民的“健康管家”
“每次來看病,王醫生都非常耐心地聽我描述病情,并認真分析我的需求。診查得更是特別細致。有時候在外面碰上,王醫生還會提醒我多加注意身體?!?8歲的張阿姨點贊道,“有王醫生在,我們感覺很... 2018-10-22 08:59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