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全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
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結合食品藥品監管工作實際,制定并下發《全國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第七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七五”普法規劃)。“七五”普法規劃確定了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工作原則,提出了法治宣傳教育的主要任務,明確了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和要求、工作措施、組織領導和保障等,對系統地指導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推進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法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七五”普法規劃貫徹落實了《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七個五年規劃〉的通知》要求,對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規范和指導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記者結合系統內人士的觀點,對其中的一些主要內容做一解讀。
任務:翔實具體
“七五”普法規劃指出,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的主要任務有: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突出學習宣傳憲法;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學習宣傳食品藥品監管法律法規;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法治文化建設。
“從知識的系統性和關聯性來說,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的主要任務翔實而具體,且具有適用性,體現了學用結合、普治并舉的原則。”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貴松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面依法治國作了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具體到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中,就是做出了食品藥品安全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將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納入公共安全領域部署、加快構建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建立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實現食品藥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和“從實驗室到醫院”全過程監管、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地方黨政同責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四個最嚴”的工作要求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作為政府監管部門,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不僅有利于系統地了解和掌握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更好地履行保障公眾飲食用藥安全的職責,而且有利于增強各級監管人員依法行政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更好地發揮法治在監管實踐中的引領和規范作用。
憲法作為我國的根本大法,在內容上,確立了國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務和我國的國體、政體,以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等;在效力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一切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全體公民都應以憲法為最高行為準則。因此,必須堅持把學習宣傳憲法擺在首要位置,在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深入開展憲法教育,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提高食品藥品監管系統行政執法人員的憲法意識,增強憲法觀念,維護憲法尊嚴。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憲法為統帥,以法律為主干,以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重要組成部分,由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經濟法、社會法、刑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作為行政執法部門,不僅要熟悉《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行政法律,加強學習,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執法辦案水平,而且還要廣泛宣傳普及,引導行政相對人增強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意識。
食品藥品法律法規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的基本法,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執法的基本依據,是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其從業人員的基本行為準則。因此,“七五”普法規劃明確規定,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始終把學習、宣傳、貫徹《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作為日常監管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通過經常性地、全面系統地學習,深刻把握食品藥品安全各項法律制度的精神實質和重點內容,進一步強化依法行政、依法監管。
法治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內涵,是嚴格執法的內在動力,也是全民守法的內在因素。法治文化不僅可以使監管人員在更深層面上把握法律的要求,推動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管走向更高水準,還可以使行政相對人在復雜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借助自己內心深處的法治觀念和法治原則作出是非判斷。因此,“七五”普法規劃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以宣傳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推動法治實踐為主旨,積極推進食品藥品監管法治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熏陶作用,在全系統營造尊重法律、信仰法治的良好風尚。
“依法行政是食品藥品監管的基本原則,也是全面依法治國在食品藥品監管領域的具體體現。但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不僅僅是監管,還與產業基礎、市場秩序、社會誠信、消費者行為存在關聯,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宣傳教育的主要任務既有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也有深入學習宣傳食品藥品監管法律法規。”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胡穎廉認為,只有理解、掌握、運用全面的法律知識體系,才能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建設,為食品藥品的現代化治理筑牢根基。
對象:重點突出
“七五”普法規劃提出,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是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及其行政執法人員、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其從業者、廣大消費者和青少年,重點是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領導干部。
“從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性來說,這一規定既體現了宣傳教育的平等性,又體現了廣泛參與性,同時突出重點,更有利于法治宣傳教育目標的實現。”王貴松說。
領導干部作為一個部門的“帶頭人”,對本部門各項工作落實起著重要作用。不論是工作部署或決策,還是具體執法和日常檢查,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意識和能力,往往都對本部門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起著不可替代的決定和導向作用。因此,“七五”普法規劃明確要求,“以增強法治思維、提高依法決策能力為重點,加強各級領導干部法治宣傳教育。”通過實行領導干部要帶頭學法普法,完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法、法律知識考試考核、法律顧問、公職律師、領導干部出庭應訴和重大決策法律專家咨詢等制度,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加強監管、化解矛盾、破解難題的能力。
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工作。作為食品藥品監管執法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精湛的業務技能;必須熟悉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并準確運用到行政執法中;必須依照法定程序開展工作,確保執法辦案經得起檢驗。因此,“七五”普法規劃明確要求,“以增強專業法律知識、提高執法能力為重點,加強食品藥品行政執法人員法治宣傳教育。”同時,明確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把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納入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干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把行政執法人員參加法治培訓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以提升行政執法人員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既是市場主體,又是監管部門的行政相對人,其法定代表人及從業人員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的強弱,不僅影響著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決定著食品藥品監管成效。因此,“七五”普法規劃明確要求,“以增強企業主體責任和誠信守法意識為重點,加強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其從業人員法治宣傳教育。”作為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要引導廣大從業人員樹立主體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誠信意識、自律意識、法治意識,不斷提高依法生產經營管理的能力。作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結合監管工作需要,定期開展企業法定代表人、生產經營管理人員、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宣傳員的法治宣傳教育培訓考核。
消費者作為食品藥品社會共治的要素之一,其法治意識的提升,以及參與維權和監管的積極性,對構建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七五”普法規劃明確要求,“以引導消費者掌握基本法律知識、依法維權為重點,加大對廣大消費者及青少年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的普及力度。”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消費者的法治宣傳教育,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科學消費,提升消費者依法維權的能力和水平。要與教育主管部門共同組織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宣傳活動,向廣大中小學生及青少年宣傳食品藥品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和食品藥品安全科普知識。
胡穎廉認為,食品藥品安全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食品藥品安全擁有最廣泛的利益共同體,需要全社會共治共享。因此,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的對象除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及其行政執法人員,還有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及其從業者、廣大消費者和青少年。同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領導干部是監管執法隊伍中的“關鍵少數”,是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人群。在當前全面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系統法治建設的關鍵時期,其重要性尤為凸顯。
措施:得當有力
“健全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機制、落實食品藥品安全普法責任制、推進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創新、積極推動食品藥品安全法治教育公益宣傳。”這是“七五”普法規劃提出的法治宣傳教育的工作措施。甘肅省慶陽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工作人員徐進認為,這四項措施得當有力,健全機制是基礎,落實責任是抓手,創新方式是手段,公益宣傳是補充,四者缺一不可。其中,筑牢基礎尤為重要,對做好“七五”普法具有決定性意義。
基于此,“七五”普法規劃在“健全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宣傳教育機制”中要求,各級監管部門要建立領導干部帶頭法治宣傳教育制度;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普法講師團建設;加強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組織動員社會力量投入法治宣傳教育。
徐進認為,法治宣傳教育相比具體監管執法,雖然屬于務虛的工作,但是其機構、人員、設備、經費、場地、教材、安排部署等都需要實辦。沒有領導的決策、帶頭和參與,“七五”普法規劃就難以從紙上落到“地”上,因此,首先需要領導干部帶頭組織實施。其次,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普法講師團建設,通過高級別專家的授課增強普法宣傳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進法治宣傳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再次,在現有普法宣傳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加強普法志愿者隊伍建設,為“七五”普法規劃的實施打造一支生力軍。最后,動員社會力量加入法治宣傳教育隊伍,既能保證普法的常態化,也能讓普法對象從被動接受逐漸變為主動學法,進一步增強法治宣傳教育實效。
此外,“七五”普法規劃還要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按照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建立普法責任清單,將責任落實到單位和具體人員。
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副局長劉文斌認為,這一規定讓普法者的責任更明確,讓普法不再是相關單位的附帶、衍生性工作,而成為一項基本的職能工作,有利于促進各部門制定自己的普法工作規劃、年度計劃、實施方案和考核細則,使普法宣傳工作具體化、制度化、實效化,進而推動普法宣傳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法治宣傳教育重在入耳入腦入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必須加大法治宣傳教育的創新力度,以更加切近群眾、切近生活、切近實際的方式,增強其實效性。為此,“七五”普法規劃明確要求,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建立典型案例指導制度,針對影響面廣、適用性強的案例,開展案例發布、解析和宣傳,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導作用。在充分利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拓展門戶網站、微博、微信、微視頻、手機APP等新媒體普法渠道,使法治宣傳教育形式更加新穎、更接地氣。同時,鼓勵和支持新聞媒體通過播放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公益廣告、開設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大講堂等活動,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法治公益宣傳。
“用生動具體的典型案例,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再加上覆蓋人群較廣的公益宣傳,多措并舉可以使法治宣傳教育的力度和廣度進一步加大,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劉文斌說。(本報記者 王東海)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