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血壓日 專家呼吁定期測量知曉您的血壓
今天是第19個全國高血壓日,今年的主題是“知曉您的血壓”。為提高廣大群眾對高血壓危害的認識、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高血壓防控工作,今天在北京舉辦了“全國高血壓日主題活動暨中國高血壓防治歷程回顧圖片展”。
中國高血壓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文教授建議,正常血壓的居民應每2年測量一次血壓;高危人群應每3-6個月測量一次血壓,并且改善生活方式,預防高血壓的發生;高血壓患者未達標者應每天測量血壓,早晚各一次;血壓達標者應每周測量1-2天;需要提高公眾高血壓知曉率,改善治療依從性,提高達標率。
據悉,本活動是由中國高血壓聯盟、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老年醫學會高血壓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聯合舉辦,華潤雙鶴藥業支持。我國高血壓、心腦血管病領域數十位專家教授以及五百多位參與者出席了本次活動。
我國高血壓防控離不開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據介紹,半個世紀以來,我國高血壓防治工作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高血壓病患者在疾病初期就被篩查出來,并進行有效的管理,這離不開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據悉,從1969年開始,世界高血壓聯盟前主席、中國高血壓聯盟終身名譽主席劉力生教授等阜外醫院專家到首鋼醫院,與首鋼醫務人員一起開展控制高血壓為主的人群防治工作。此后對首鋼工人開展高血壓普查,歷時三年篩查了10450名工人。結果顯示,高血壓患病率為11.7%,比全國患病率高出一倍多。
從1972年開始,首鋼醫院專門成立了心血管病防治所,對患高血壓病的工人建立三級防治網,進行分級管理。經過系統防治,10年隨訪結果表明,血壓管理率達到60.8%,控制率達71%。
“首鋼模式”之后,相繼出現了由開灤煤礦總醫院吳壽嶺教授牽頭開展的針對職業人群管理的“開灤模式”;由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王文和王增武教授牽頭進行的“全國社區高血壓規范化管理(HCC)”項目;上海高血壓研究所朱鼎良教授領銜的“上海閔行區高血壓社區防治信息化管理模式”,這些都為我國高血壓防治工作做出了貢獻,取得了良好的高血壓防控效果。
專家介紹,2012年全國年齡≥18歲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5.2%,其中41.0%接受了藥物治療,血壓達標的患者占13.8%,較2002年的24.7%和6.1%有了明顯提高。
自主創新“小復方”有效改善患者的依從性
在本次活動中,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高血壓分會、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兩大機構聯合眾多專家制定的《復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正式發布。
據悉,復方制劑的誕生初始,被稱為“小復方”。20世紀60年代我國降壓藥物較少,許多降壓藥需從國外進口,為進一步提高降壓療效,上海高血壓研究所鄺安堃教授根據中醫“輕可去實”的論點,突破當時國際盛行 “階梯療法”,提出小劑量、多種藥物聯合應用的“小復方”構想,并研制出“復方降壓片”,開創了用固定復方制劑治療高血壓的先河。
劉力生介紹,“小復方”的理念在當時非常先進,在全國覆蓋率很廣。此后,北京安貞醫院洪昭光教授、吳英愷院士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采用優選法,研發了“長效小復方”復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O號,曾用名北京降壓O號)。“0號”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時我國高血壓治療缺醫少藥的 “大問題”,在吳英愷院士的積極推動下很快投入生產和臨床應用至今。
“作為我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一種長效小劑量單片固定復方制劑,復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每日一次服藥,有效改善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尤其適合基層醫療機構對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中國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孫寧玲指出,根據一項對2505名高血壓患者為期一年的研究顯示,復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達到與其他常規降壓藥相同的降壓效果,所需的費用僅為常規降壓藥的40%。因此,在廣大高血壓人群中推廣應用“O號”將獲得良好的成本效果,對有效降低醫保和患者的經濟負擔也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