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 破解兒童看病難困局
9月13日,在首屆兒童安全用藥傳播與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李連達表示,我國兒科醫生的缺口大約為2萬人。與之相對的是,隨著“85后”到“90后”一代獨生子女進入生育旺盛期,以及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我國兒童看病難問題將日益凸顯。據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布的數據,我國共有兒童醫院99所,設置兒科的醫療機構共有35950個,每千名0至14歲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僅0.53人;而我國兒科門急診量年診療4.71億人次,每個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日均承擔的門診人數約為17人次,是醫療機構其他執業(助理)醫師工作量的2.4倍。
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補齊缺口入手,即以兒科醫師為重點的執業服務隊伍建設應成為破解兒童就醫困局的根本之策。這需要國家及相關部門既花大氣力加緊培養兒科醫護專業人才,又重視人才的價值發揮并盡可能穩定兒科專業人才隊伍。
一方面,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在高等教育專科院校及專業設置上,充分考慮當前兒科醫護人才短缺現狀,不僅要對公立院校在兒科專業的招生規模和數量上給予政策性傾斜,還應對民辦醫藥高等院校實行針對性幫扶,鼓勵支持他們加強對兒科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在本科教育上采取增加投入、擴大招生等措施,還要在更高層次人才培養上加大兒科專業招生力度;同時應鼓勵醫療機構尤其是兒童專科醫院,立足現有人才隊伍,通過在崗繼續教育、離崗學習深造、轉崗培訓等多種形式,盡可能創造條件,為兒科醫師提供提升的平臺。
另一方面,國家及相關部門應多層次、多方面加緊探索制定可行的措施,穩定并不斷充實兒科專業力量。如針對兒科相對于其他業務科室職業風險較高、可能引起醫患矛盾較多的特點,出臺明確相應的保障措施,充分理解并尊重認可醫護人員的心理感受、情緒反應。再比如,針對兒科醫師薪酬待遇較低、工作時間較長的特點,相關部門要在尊重勞動付出、崗位價值的前提下,從政策層面對涉及兒科技術勞動價值的不合理部分進行調整統籌,提高技術服務計費標準,并建立合理的激勵促進機制。
這樣兩方面同時入手,才有可能保證兒科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更好地滿足不斷增長的兒童就醫需求。
(作者單位:安徽省樅陽縣食品藥品監管局)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2017中國食品藥品網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