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加快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
本報訊 目前,隨著黑龍江省經濟結構深度調整,中藥材的市場需求愈發旺盛。在此背景下,該省衛生計生委和省中醫藥管理局共同制定了全省中藥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確立了重點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根據規劃,未來5年,黑龍江省將打造5~10個10萬畝以上大型中藥材種植產業基地;建設5~10個林下中藥材種植或撫育基地;加強產業鏈條建設,建設中藥材產地種植、深加工及藥品生產于一體的中藥材加工生產企業;建設省級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1個,建立3~5個國家級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瀕危稀缺中藥材種植基地,開展相關科學研究;建設中藥材種植科研技術服務體系,以及規范統一的中藥材市場供求信息網上平臺;倡導中藥材種植與“互聯網+”相結合,在5萬畝以上的藥材基地實施物聯網技術;大力扶持培育2~3個集黑土資源保護、林下資源保護與綠色中藥材種植相結合的國家級示范性基地;扶持中藥材種植第三方檢驗檢測機構,建立60~80種常用中藥材及6~10種道地藥材的檢測標準;實現黑龍江特色道地藥材指紋圖譜質量監測。
調查結果顯示,到2015年底,黑龍江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2.81萬畝,其中種植面積在10萬畝以上的有水飛薊、人參、紫蘇3個品種;種植面積在5~10萬畝的有沙棘、五味子、刺五加、板藍根、萬壽菊、黃芪6個品種;種植面積在1~5萬畝的有防風、平貝、蒼術、紅豆杉4個品種。全省13個地市和大部分縣區均有中藥材種植。
規劃確定了未來5年的主要任務:強化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建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網絡和覆蓋全省中藥材主要產區的資源監測網絡,實時掌握資源動態變化并及時提供預警信息,同時建設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推廣使用優良品種,推動制定中藥材種子種苗標準,在適宜產區開展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的種子種苗繁育,從源頭保證優質中藥材生產;實施優質中藥材種植工程,打造黑龍江綠色、無害化藥材品牌,利用寶貴的黑土及綠色森林資源,全力推廣綠色、無害化種植,力爭形成中藥材綠色循環經濟;實施中藥材種植技術創新行動,強化中藥材基礎科研,在權威機構的指導下,對中藥材種植過程中的生長發育特性、藥效成分形成及其與氣候、土壤、水文等環境條件及投入品等人為條件的關聯性進行研究,全面、深入地分析中藥材道地性成因,完善中藥材種植的基礎理論,指導中藥材科學種植;積極推廣中藥材種植領域的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合作共贏平臺,促進全產業鏈的高效優質協同合作;實施中藥材種植技術創新行動,加強對重點企業的培育,構建中藥材種植質量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引導中藥制藥和食品加工企業增加藥品、食品研發的投入,開發納豆、藍莓、刺五加、紅景天等系列產品。(衣曉峰)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